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做到有“好米”可“炊”,首先要有“米”可“炊”,否则,即便是再巧的妇人,没有米下锅,也难以做出香喷喷的米饭。写作文也是如此,没有好的素材,即使有好的技巧,那写出的作文也只能是平庸的。接下来就谈谈如何有好“米”可“炊”。
一、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材料写提纲
写作文的第一步便是选材,有人说:一篇作文成功与否,不在动笔之际,而在动笔之前。这主要指的是选材,因为材料的优劣往往决定着作文的成败。那么怎么选材呢?
1.选材要“真”
真实是选材的第一要素,因为唯有真实,才能看出你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唯有真实,才能看出你对世界的认知。“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真是童心的天真,是爱心的纯真,是慈母的情真,是爱国的忠贞,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父亲的菜园》中就这样写道:于是,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父亲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一个星期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黄土地。这篇课文就是作者对自家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我们可以想象出父亲是怎样拿着锄头离家,又是怎样挑着柴草回家的画面,令人动容。真实不仅仅是事真,也要情真。我们应该把真实当作文章的生命。只有用真情写出的作文,才会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选材要“典型”
有些同学选材总喜欢贪大求全,结果往往受阅历、认知水平和作文字数的限制,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选材不在于多,在于典型,选取典型的材料,往往让我们事半功倍。人教版四年级课本《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着蟋蟀建造房屋的过程和其建筑特点,来赞美蟋蟀认真工作和艰苦劳动的精神。作者仅仅选取了两件事就把蟋蟀的特点表现得如此真实。“典型”是精选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最能深刻表现主题的材料。写作文不是普通材料的堆砌,在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甄别,以免把作文写成流水账。
3.选材要“新”
选材新颖,是得分的一大要点,新颖的主题,往往能让文章脱颖而出。选材新颖一是要体现时代的特点,或描写人物,或歌颂风尚,或诠释新的思想观点,或者解说新知识,或关注新问题。二是要有独创的选材角度。善于从普通之处发现非凡,在陈旧之处翻出新意,在肤浅之处挖掘深刻。如课文《中彩那天》,就讲述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间抽中了大奖,但是彩票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这件事,作者于小事中挖掘出技工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诚信,并高度赞扬了这种品格。
4.选材要有“感情”
感情是文章的灵魂,在众多学生作文中,有“感情”的文章少得可怜,不少文章总是不假辞色,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读来味同嚼蜡。选取你最熟悉的,最动情的材料,这样才能在故事中渗透情感。唯有在叙写过程中真情流露,渗透感情,才能引发共鸣。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写作法”时至关重要,教师指导的重点在于向学生讲授挖掘各种题材的技巧。题材千变万化,但是写作技巧是固定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审题,就现有的题目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在学生做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阅读完各种材料,收集完有用信息,列出提纲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准备工作了。
二、确定提纲,根据提纲确定初稿
学生在构思阶段,首先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脑海中想的事情勾勒出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刚刚学过的词语或者诗句,在练习中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这样能扩展词汇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但是切莫让学生贪大,用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或者句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的思路,顺着他们的思路,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拓宽和完善思路。我们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在初学时,先不要在意语法规则,要发掘出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这不是以牺牲语法、词汇为代价去挖掘题材,只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现在时机尚未成熟。
三、学生互换初稿,根据意见修改初稿
在这一步,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第一步,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3人或者4人一组,让他们互相交换作文并作出评价。在评价完成之后,要让学生口头或书面点评阅读的文章,同时可以指出语法错误或字词错误,学生之间交换意见,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这时,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发现问题时给予点拨或提示。互评可以让学生通过同学的帮助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乐于接受,增强了文章纠错的及时性。第二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将优秀的范文展示给学生,然后对范文的写作思路、写作主题、优秀句子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写作技巧。
四、学生自我校订,梳理全文确定终稿
在学生自我校订,梳理全文确定终稿阶段,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學会在写作过程中自我校订,认识到自己的写作问题,并予以纠正。指导学生根据同学的意见,借鉴同学的写作方法修改作文。修改完成之后,自我重新校订,然后再次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不断拓展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法相比,过程写作法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学生是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当然,过程写作法虽然好处多多,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课堂人数较多时,教师可能没办法对每个小组及时指导,但是我们相信,随着课堂的改进,过程写作法将会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我们的日常写作中。
一、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材料写提纲
写作文的第一步便是选材,有人说:一篇作文成功与否,不在动笔之际,而在动笔之前。这主要指的是选材,因为材料的优劣往往决定着作文的成败。那么怎么选材呢?
1.选材要“真”
真实是选材的第一要素,因为唯有真实,才能看出你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唯有真实,才能看出你对世界的认知。“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真是童心的天真,是爱心的纯真,是慈母的情真,是爱国的忠贞,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父亲的菜园》中就这样写道:于是,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父亲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一个星期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黄土地。这篇课文就是作者对自家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我们可以想象出父亲是怎样拿着锄头离家,又是怎样挑着柴草回家的画面,令人动容。真实不仅仅是事真,也要情真。我们应该把真实当作文章的生命。只有用真情写出的作文,才会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选材要“典型”
有些同学选材总喜欢贪大求全,结果往往受阅历、认知水平和作文字数的限制,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选材不在于多,在于典型,选取典型的材料,往往让我们事半功倍。人教版四年级课本《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着蟋蟀建造房屋的过程和其建筑特点,来赞美蟋蟀认真工作和艰苦劳动的精神。作者仅仅选取了两件事就把蟋蟀的特点表现得如此真实。“典型”是精选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的,最能深刻表现主题的材料。写作文不是普通材料的堆砌,在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甄别,以免把作文写成流水账。
3.选材要“新”
选材新颖,是得分的一大要点,新颖的主题,往往能让文章脱颖而出。选材新颖一是要体现时代的特点,或描写人物,或歌颂风尚,或诠释新的思想观点,或者解说新知识,或关注新问题。二是要有独创的选材角度。善于从普通之处发现非凡,在陈旧之处翻出新意,在肤浅之处挖掘深刻。如课文《中彩那天》,就讲述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间抽中了大奖,但是彩票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这件事,作者于小事中挖掘出技工令人敬佩的人格魅力——诚信,并高度赞扬了这种品格。
4.选材要有“感情”
感情是文章的灵魂,在众多学生作文中,有“感情”的文章少得可怜,不少文章总是不假辞色,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读来味同嚼蜡。选取你最熟悉的,最动情的材料,这样才能在故事中渗透情感。唯有在叙写过程中真情流露,渗透感情,才能引发共鸣。
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写作法”时至关重要,教师指导的重点在于向学生讲授挖掘各种题材的技巧。题材千变万化,但是写作技巧是固定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审题,就现有的题目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在学生做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阅读完各种材料,收集完有用信息,列出提纲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准备工作了。
二、确定提纲,根据提纲确定初稿
学生在构思阶段,首先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脑海中想的事情勾勒出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刚刚学过的词语或者诗句,在练习中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这样能扩展词汇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但是切莫让学生贪大,用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词语或者句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的思路,顺着他们的思路,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拓宽和完善思路。我们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在初学时,先不要在意语法规则,要发掘出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这不是以牺牲语法、词汇为代价去挖掘题材,只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现在时机尚未成熟。
三、学生互换初稿,根据意见修改初稿
在这一步,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第一步,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3人或者4人一组,让他们互相交换作文并作出评价。在评价完成之后,要让学生口头或书面点评阅读的文章,同时可以指出语法错误或字词错误,学生之间交换意见,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这时,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发现问题时给予点拨或提示。互评可以让学生通过同学的帮助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乐于接受,增强了文章纠错的及时性。第二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将优秀的范文展示给学生,然后对范文的写作思路、写作主题、优秀句子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写作技巧。
四、学生自我校订,梳理全文确定终稿
在学生自我校订,梳理全文确定终稿阶段,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學会在写作过程中自我校订,认识到自己的写作问题,并予以纠正。指导学生根据同学的意见,借鉴同学的写作方法修改作文。修改完成之后,自我重新校订,然后再次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不断拓展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法相比,过程写作法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学生是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当然,过程写作法虽然好处多多,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课堂人数较多时,教师可能没办法对每个小组及时指导,但是我们相信,随着课堂的改进,过程写作法将会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我们的日常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