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的禁毒天使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2月,《纽约时报》、《美国国家地理》等媒体竞相报道了一位名叫纳斯鲁拉•巴克塔尼的阿富汗农民,他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不屈不挠地向阿富汗猖獗的鸦片产业宣战,用九死一生的努力,撼动了阿富汗的鸦片贸易。
  媒体如此评价巴克塔尼:仅有九根手指的他是禁毒天使,给埋没在罂粟丛里的阿富汗大地带去了点点星光。
  安装完成后,打开软件,可见软件采用了古典瑰丽的界面,配上青花瓷,让人在使用工具的同时享受到了欣赏的乐趣。计时器的功能很人性化,这对于需要看菜谱做菜,厨房经验不足的人士来说,非常实际。
  整个教程图文并茂,简单实用,有了“口袋厨房”,做一桌好菜不再是梦想。
  除了制作方法,教程还为初学者做每道菜时配上了小贴士。因此,当你有了疑惑,在“做法”中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不妨翻翻小贴士,或许会有更多惊喜。
  
  为了母亲的遗愿
  
  巴克塔尼出生在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一个农民家庭,他家共有十亩地,其中八亩种了罂粟,仅有两亩用来种土豆和玉米。巴克塔尼知道,能开出艳丽花朵的罂粟,会制成被当地人称为“魔药”的鸦片。很小的时候,父亲便要求他学种罂粟,并将提炼成的鸦片膏拿到市场上贩卖。在明白所谓的“魔药”是让人吸食上瘾的毒品后,巴克塔尼拒绝学种罂粟。但吸食鸦片上瘾的父亲以不支付学费进行要挟,让他无奈地回到了罂粟地里。
  巴克塔尼的父亲患有严重胃病,每每胃痛时,便吸食鸦片进行治疗,因此越来越瘦。母亲对鸦片极其厌恶,她多次提议少种罂粟,多种几亩土豆,确保家里的粮食够吃。然而,父亲坚决不同意。为此,父母不时发生争执。
  1981年春,父母的矛盾因他的妹妹而激化了。一天,妹妹不小心绊倒在门槛上,摔破了膝盖大哭不止。情急之下,父亲将一块鸦片膏喂进了妹妹嘴里。此后,妹妹每天都嚷着要吃鸦片。妹妹的变化,让母亲非常生气,在与父亲大吵一番后,冲到地里把即将收获的八亩罂粟全部连根拔起烧掉。看着在浓烟滚滚中化为灰烬的罂粟,父亲气得脸都变了形,将母亲摁在地上打得头破血流。
  更大的悲剧紧随而至。一个月后,两名毒贩来到巴克塔尼家索要欠款。然而,因为父亲疯狂吸食鸦片,家里没有任何积蓄。巴克塔尼瘦弱的父亲颤巍巍地跪在地上,乞求毒贩多宽限几天。毒贩一脚踢开他,想将巴克塔尼的妹妹捋去。母亲上前制止,却被毒贩狠狠地推向一边。站立不稳的母亲摔倒在地,头重重地撞在尖利的石坎上。鲜血从母亲头上殷殷流出,染红了地面。尽管巴克塔尼用尽力气悲声呼喊,母亲还是在两天两夜之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临死前,母亲握紧他的手叮嘱道:“孩子,千万别让邪恶的鸦片侵占了你的灵魂。”
  在妹妹被毒贩抢走后,巴克塔尼又失去了母亲。但生活的残忍并未就此结束,几天后,父亲羞愧自杀。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巴克塔尼发誓:“为了母亲,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绝不成为鸦片的奴隶。”
  
  不惧毒贩报复
  
  1985年,巴克塔尼考入喀布尔大学农科专业。1989年,巴克塔尼放弃待遇优厚的城市生活,踌躇满志地回到家乡,重新做回农民。时逢当地政府颁布禁毒令,一旦查出哪家种植鸦片,就要放火烧他家房子。巴克塔尼虽然很反感这种野蛮做法,但还是积极响应铲除行动,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所有沉陷在鸦片世界里的阿富汗人明白鸦片的危害性。
  巴克塔尼竭力劝说人们放弃种植鸦片,并用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农科知识,建议他们改种其他农作物。然而,世代以种植鸦片为生的人们并不理解他,一些人冷言冷语地讽刺他,甚至恶言威胁他,认为他是在断他们的财路。但碍于政府的禁毒禁令,他们不得不对巴克塔尼阳奉阴违。
  巴克塔尼的禁毒行动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同,他被招入政府机构,配合当地警察禁毒。
  尽管巴克塔尼极为小心,报复却防不胜防。一次,他正和几个同事埋头铲除鸦片苗,突然,一个闷棍敲中了他的后脑,他用手一摸,满手鲜血!原来是一个对他恨之入骨的农民,对方叫嚣道:“没有人可以断我的财路,警察昨天还在帮我运鸦片,你来管什么闲事!”巴克塔尼捂着流血的头,平静地说:“你吓不倒我!”在他的凛然正气面前,那个农民怔住了。
  面对重重艰难和危险,巴克塔尼的同事一拨又一拨地选择了辞职。同事的频繁辞职,并未减弱他禁毒的决心,他对自己说:“哪怕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也绝不放弃!”
  巴克塔尼非常熟悉当地地形,很多种植在偏僻角落的罂粟都是被他发现的。他在拔掉罂粟后,总是自费买来农作物种子送给村民。巴克塔尼对禁毒的激情,让毒贩们对他恨之入骨,他多次收到他们寄来的子弹头,但从不畏惧。
  
  英勇禁毒天使
  
  巴克塔尼锲而不舍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阿富汗农民加入到了他的禁种罂粟队伍中,而将他视为眼中钉的毒贩,决定杀掉他。
  2000年的一天,巴克塔尼正驱车在颠簸的山路上寻找罂粟田。突然,在一声“轰隆”巨响中,车子腾空飞进路边的水沟里。原来,为了杀死巴克塔尼,毒贩在他的汽车底盘安装了遥控炸弹。经过竭力抢救,巴克塔尼捡回了一条命,但右手却失去了一根中指。毒贩的凶悍,更加激发了他禁毒的决心。失去右手中指后,巴克塔尼用很奇特的手势来证明他并不惧怕毒品贩子。在许多公众场合,他故意高高地举起双手示意:“我还有九根手指,有本事就全炸掉!”
  巴克塔尼的这个手势被美国一名记者拍下,刊登在了报刊上。许多国家的禁毒人士,都为这个仅有九根手指的阿富汗男人动容。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及其他国际机构向巴达赫尚省捐助了数百万美元,给农民买农作物种子和化肥。
  2009年3月,巴克塔尼决定以楠格哈尔市为试验田,推广种植开心果、杏树、石榴、棉花和葡萄等替代作物,他把各类种子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农户。
  老天不负有心人,巴克塔尼的试验田终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楠格哈尔市及其周围地区成了罂粟绝迹的成功范例。一次,巴克塔尼在市场上遇到一个卖土豆的农民,为维持生计,他晚上还要当保安。“我不后悔,很高兴再也不用种罂粟了。”他一脸兴奋地告诉巴克塔尼。
  巴克塔尼用绝不放弃的禁毒信念,改变了很多阿富汗农民对种植罂粟的看法,他成为阿富汗家喻户晓的人物,被誉为“禁毒天使”。
  编辑钟健 12497681@163.com
其他文献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辛亥:摇晃的中国》  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历经三百年的清王朝正步入风烛残年,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帝制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时势造英雄,这个时期出现了诸多历史名人。这些人物被历史塑造,也在塑造历史。  中国历代史学都抱有英雄史观,只青睐成功者和大人物,浓墨重彩勾勒;失落者和小人物都被打入冷宫。  司马迁的《史记》,对大人物既做注解,又做列传,而小人物则一笔
期刊
我人生中经历过四次高考,三次是我本人亲历的,一次是我儿子的。我至今还经常做这样的噩梦:考场!卷子! 考题!紧张!发抖!我一抖,就被老婆推醒了。她就习惯地问,你是不是又在做高考的梦?我总是长叹一声算是肯定。  1980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因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偏科,数学只考了9分,当然没考取。和我一起参加高考的代课教师也没考上,他曾教过我初中语文,于是,我就没怎么难过。当年秋天,父亲动员我去参军。到医
期刊
前两天,一位广州好友来宁开会,我们几位南京朋友尽地主之谊,设宴款待。“喝什么酒呢?”一位南京朋友问。“最好的朋友相聚,当然要喝最高端的酒!就喝绵柔苏酒吧。”我向广州朋友介绍说,“双沟和洋河都是江苏的骄傲,他们联合重组之后,新成立了苏酒集团,对苏酒品牌进行了重新定位,并集洋河、双沟两大公司的酿酒精华于一体,隆重推出绵柔苏酒这一超高端品牌,绵柔苏酒系列——绿苏、翠苏、锦苏有两大特点:一是绵——低而不淡
期刊
领路  新婚后,妻子对老公抱怨说:“谈恋爱那阵儿,你天天到公司门口接我去你家,如今你却赖在家里一动不动。”  老公听了,非常认真地回答:“结婚前,我已经将这条路领着你走熟了,现在没有必要再领着你走了。”    幸还是不幸  某地建公路大桥,系优质工程。  在通车剪彩仪式上,工程负责人宣布:“通过该桥的第888辆车将成为幸运车,获奖金3000元。”  查理携妻子、岳母驾车经过,他们恰好是第888辆过
期刊
1980年,美国洛杉机有一个叫萨蒙斯的美国公民,他所住的位置正好处于都市的中心。每天,来自城市四面八方的各种噪音都使他觉得异常烦躁,他为此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萨蒙斯与妻子商量,想远离都市,找一块世外桃园去生活,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的同意。他们来到了美国的怀俄明州,找到了一个叫比福德的荒凉山区,风景极为优美。  他们开始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建设家园——首先为自己建了几栋别墅,并养了马、猫和狗。虽然历尽艰
期刊
我国民法将民事侵权赔偿金分为约定损害赔偿金与法定损害赔偿金两种。其中,法定损害赔偿金又分为补偿性损害赔偿金、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生活中,我们都只知晓补偿性损害赔偿金,即损害多少赔偿多少,却对惩罚性损害赔偿金知之甚少。尤其是一些欺诈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不是按照损失的实际多少,而是按照实际损失的双倍或多倍赔偿,那么,这样的赔偿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    辽宁省锦州市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杨学友:  一、商家
期刊
红色:最不吉利的考试色    红色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是象征着喜庆欢乐的吉祥色,但对考生而言却是最不吉利的考试色。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鲁埃利奥特领导的一项研究证明,人的心情、行为甚至思想,都会因为颜色而出现波动。其中,红色对人的影响最大,仅仅瞥一眼,都会左右人的情绪,进而影响考试的表现。   研究人员对上百名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每位测试者都拿到一份考卷,考卷的左上角涂着不同的
期刊
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有一家世界闻名的分手博物馆,它专门以与人们分手有关的物品为展览对象。许多失恋的人将这里当成了一个宣泄情感的场所,主动捐出林林总总的物品,还有一段段或动人或伤感的分手故事。    情侣决裂后创立分手博物馆    分手博物馆创始人是克罗地亚的一对艺术家情侣——奥林卡维斯迪查和德拉赞格鲁比西奇。他们经历了爱情的分分合合,最终决裂。在最后一次分手后,绝望的两人看着身边那些和对方有关的物
期刊
2011年4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1年第一期违法广告通报:全国共查处违法药品广告多达10990次,违法医疗器械广告1584次,违法保健食品广告3668次,共撤销三个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对违法广告涉及产品采取了331次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  在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医疗和药品虚假广告大量充斥在我们身边。2011年315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关于“广告公信
期刊
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报道缅甸果敢地区冲突,曾四次追随巴基斯坦军队深入部族区记录打击塔利班行动,也曾三次前往阿富汗采访塔利班高级战地指挥官,还深入过美军作战部队,近距离目睹美军与塔利班武装的战斗。没错,他就是战地记者邱永峥。2011年春天,邱永峥进入利比亚东部反政府武装控制区进行采访,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报道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扬名阿富汗    今年41岁的邱永峥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国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