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及其启示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国职教,全球领先。其办学特点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笔者通过分析,寻求可供我国职教发展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德国 职业教育 “双元制” 办学特点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187-02
  
  德国不但以精湛的机械制造业闻名世界,而且有一套成熟、健全的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体系作为支撑。现在发展我国职业教育,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国职业教育可取之处。德国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及办学形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总的来说,德国职业教育具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一是“双元制”。以企业为一元,职业学校为一元。[1]在德国,学员全部来自于企业。德国的高中学生毕业后,要先到企业应聘,与企业签订劳动和培训协议后再到培训学校学习。在培训学校的第一年,学生要接受内容广泛的职业基础教育,后两年主要是专业技能培训阶段。德国职业教育实施的是“宽进严出”制度。学员入学相对简单,但要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证书并不容易。学员不仅平时成绩要好,获得企业的首肯,毕业前还要进行口试、笔试、技能操作等多项考核。
  德国职业教育的另一显著特点是职业教育学校众多、普及率高。德国青少年完成义务教育以后,有2/3以上的人会选择职业教育。德国目前有各种公立和私立职业学校,专业五花八门。世界上最新涌现出来的技术、学科,只要达到实操阶段,不出半年,在德国培训市场上都能找到传授的学校。
  一、体现在办学形式上的特点
  德国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主要体现在,师资培训与资格认证等方面。
  1.严格的师资培训与资格认证机制
  在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都属于公务员。与教育官员享有同等社会地位,终身不被解雇,并享有免缴劳动保险费等权利。但是教师资格的获得非常难。要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两个阶段的培养。第一阶段,应接受大学4~5年的正规教育,在此期间要学习一门职业方面的专业(例如动漫设计)为第一专业;一门普通教育领域的第二专业(如数学)和教育学课程。同时,他们还需要进行为期一年的相关专业的企业实习。完成以后,才能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教师职位一级考试)。之后,教师进入第二阶段,到职业学校进行为期两年的预备实习。每个实习教师须选两个以后要教的课程或领域。第一年结束后,校长在进行旁听和评定教学方法后,决定是否让他独立讲课。如评定合格,第二年他们每周独立讲课,同时每周两个半天在职业学校教学法研究班继续学习。2年的见习期满后,再参加国家的第二次教师职位考试(聘用考试)。经过两个阶段的学习和考试合格后,才能担任教师。[2]
  德国各联邦法律中明确规定,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师资资格培养和认定,普遍实行专业与师范教育叠加的模式,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来检验师资的质量。
  在德国,对企业中的培训师傅也有严格的要求。《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只有在人品方面、专业上和教学上合适的人才能做培训员的工作。通过多种要求的限制,提高了企业培训师傅的整体素质。为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2.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职业培训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中进行,互为补充,以企业培训为主。受训者兼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在企业接受培训是学徒身份;另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课教育,是学校的学生。在德国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理论课与实践课尽可能在同一个或相邻的地点进行,使实践、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理论问题又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他们的实践、实训场所尽可能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或服务场所一致,培训内容也要求与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挂钩。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工人、职员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3]
  3.市场经济下的课程设置
  德国课程设置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专业课程完全是综合化的一门课程。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安排,二者既分工又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立足国情,放眼未来,既考虑到今天的市场,也为明天的市场做准备,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社会市场的适应性和超前性。[4]
  4.重视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关键能力”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1974年D•梅腾斯的题为《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命题》论文中:“为明天工作的人”要具备“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它超出了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范畴,是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在从业者的未来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从业者的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关键能力”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在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5]
  4.完善后续教育机制
  教师可享受持续而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可以带薪脱产进修。德国有的州设有专门的职业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如汉堡),有的州则由职业教育学院承担(如梅克伦堡),大学教育系也承担一些继续教育工作,教师培训进修机构与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系非常密切。
  5.法律保障下的办学机制
  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基本的法律有三个,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此外还有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和学校法等。目前,德国有350多种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都由国家颁布了统一的培训法规,规定了职业名称、培训期限、应获得的技能和知识、考试要求和培训大纲等,且在不断完善中。这些法律、法规规范约束着具体的职业教育行为,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政府拨款办职教
  德国职业学校的经费,根据州和地方办学机构之间的职能分配情况,由州政府和地方共同负担。对于公立的职业教育学校,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办学机构负责校舍设备的建筑、经常的维修和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并还可得到州政府的或多或少的补助。得到国家承认的私立学校,根据州的规章制度,州政府给予业务和人事费用的补助。为了确保经费的落实,德国政府还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来筹措职业教育经费。[6]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师资培训与资格认证需要加强完善
  严格职业教育教师持“证”上岗的准入制度,并且这个制度应由国家通过法令加以保障。现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乏动手能力,其结果是学生也没有很强的动力与实践能力,学到的可能也是已经淘汰的技术,而教师与学生这种缺乏动手能力将最终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加大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已成当务之急。这里,德国师资培训与资格认证机制值得我们借鉴仿效。
  2.课程设置需要调整完善
  如果要使课程设置符合时代需要,就要以工作结构为基本依据来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结构,要求职业教育课程排列顺序应反映工作过程的展开顺序,而不能以知识本身的逻辑为线索来展开。
  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以专业技能为主线,对课程体系中的具体课程开展一系列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企业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将每门课程与工作过程相协调。在项目中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把文化课、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来完成。要通过项目教学,来锻炼学生分析和综合、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交往与合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诚实、敬业,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关键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7]
  3.加强与企业结合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生产实践的锻炼,因此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最好模式。
  在我国企业对学生去实习实训是作为一种与学校建立关系的手段,并非是因为企业需要,有时,企业将这种学生实习还看作是一种负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应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经验,让企业、行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真正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职业在技能标准制定、技能测试等方面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才能建立真正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高职教育的质量。
  4.增强法律意识,完善职业教育立法。
  从德国职业教育的立法来看,它有一整套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涉及到国家各部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企业和学校,相互之间形成分工明确、互相监督、便于协调的运作体系。我国的职业教育虽有《职业教育法》这一职教大法,但在许多方面教育立法还很不完善,原则性的规定较多,缺乏实施程序和具体步骤,使得法律形同虚设,所以我国应该规范职业教育立法,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法律的宣传,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法存在法律阶位低、单项法不配套、数量少等问题。基于此,我国应逐渐形成以《职业教育法》为总法,以职业教育投入法、农业职业教育法、企业培训法、就业与职业培训法等若干行政法规为主体,辅以大量的职业教育行政规章、职业教育法规、众多的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构成的上下有序、内容全面、形式完整、协调统一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法律基础。
  当然,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优点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很多。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有选择地积极接纳吸收,不应该照搬照抄。我深信:只要我们积极地借鉴、合理地采纳,我国职教一定会越办越好!
  注 释
  1 中国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系列教材[(音像制品•录像)ECD].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2004
  2 徐 朔.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历史和现状[J].外国教育研究,2004(5):56~59
  3 詹 鑫.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培训的机制[J].职教通讯,1999(11):45~46
  4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1~159
  5 高玉萍.德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对我们的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
  6 王小军、赵 函、黄日强.政府拨款: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91
  7 冯建忠.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6):101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已成为目前教学中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强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建起多媒体教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学计算机,用计算机;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也更多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  不可否认,CAI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克服传统教学中某些缺陷,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工具。但是,由于CAI刚刚起
期刊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挖掘与预设  1.捕捉意外,迸发“生成”。  现实生活中,许多科学发现、发明大多是从意外情况中获得灵感,从而取得成功的。我们在观察、实验中,要像科学家那样,敏锐地判断意外情况。教师
期刊
今时今日,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各国宪法文本也对这一内容做出宣示。我国宪法序言最后一段写到: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美国宪法》第6条规定:“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制定的合众国的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授权缔结或应缔结的条
期刊
〖3月19日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日在京联合召开全国金融等2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出席会议并代表三部委讲话。  据了解,目前我国硕士专业学位达到39种,博士专业学位达到5种,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干领域;具有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50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79个
期刊
〖3月30日讯〗第四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颁奖典礼于3月3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百所高校的获奖网站师生代表参加典礼。会上,大学生评委代表和部分高校领导为获奖网站颁奖。100个校园网站荣获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其中11个网站同时荣获单项最佳奖,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等10个省市教育部门获得组织奖。  据悉,全国共有434所高校报送了参评网站,参与高校和参评網站的数量均为历届最高。评选得到大学
期刊
〖3月17日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切实加强高校宣传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教育部今天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2011年全国高校宣传部长专题研讨班。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研讨班开班仪式并讲话。  杜玉波充分肯定了2010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郑州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对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的选择和编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等进行剖析和思考,力求为以后的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精品课程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14-0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农林院校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方面(消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表明,农林院校大学生主要生活来源为家庭,但是农林院校贫困生现象较一般高校更为突出,学生之间的贫富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消费结构多元化、理性消费为主流等。问题产生的内部原因有社会分配问题、农林院校生源和国家资助体统不完善以及自身因素,学校要用有效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个性消费、文明消费和理性消费。  【关键词】农林院校 生活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