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改革多年,但学生学习负担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中学生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在农村中学生中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主要探求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矫正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原因;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66-01
一、厌学原因
1. 社会因素。 “上学无用论”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流行,中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为家长为老师而学。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是去做保安等等的报道不绝于耳。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出现更是浪费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精力。
2. 学校因素。如何评定一个学校的好坏?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都已倾斜向了升学率,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是好,是坏就等于考了百分之几的重点高中,几名学生生考了全市十名,一百名,校平均分是多少……升学率成了学校的生存之本。于是学生早上6点多入校,晚上近6点回家,一天10多小时的在校时间,每天十几节的课堂教学,三尺讲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耕耘,周考,月考、中考,末考,进几名、退几名、第几名。以学分定优劣,以名次论好坏。学生每天象上战场,但总有学生赶不上,长期的精神压抑使他们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不学了是倒数,再学也是倒数第几,不如不学了,厌学、厌学、厌学……
3. 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取决于家庭,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讨厌学习的学生的家长进行归类,大至有家长溺爱、家长要求过于苛刻、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和留守家庭四种。例如家长要求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要严加惩罚,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矫正对策
1. 家校结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配合,使双方的信息得到及时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应想方设法积极进行心理诱导,决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实行强制管理,这样更会加重学生的厌学心理,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作为家长,应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家长不是永远都对,自己有错不要羞于承认,家长主动承认错误有利于父母与子女建立和谐的关系。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行为上过于放荡的学生按规定给予适当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考虑学生的想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诱导,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抗御挫折、精神压力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2. 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3. 成功强化。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4)及时奖励。奖励是愉快的刺激,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如果对学习者的成功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因此即使在学习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教育者依然要给予鼓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4. 引起注意。要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主动性。老师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的老师也必定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积极配合各项教学工作。
5. 情感补偿。情感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6. 正确归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她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推动后继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会抑制后继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良好的境界,其实“诲人得法”,方能“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生活的逻辑。分析并了解了学生厌学的成因,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参考文献]
[1] 王峰.中学生厌学、逃学、厌世的成因与对策.
[2] 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刘南地)
[3] 黄飞.浅析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
[4] 陈静,张珊云.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原因分析.职业与健康,2001年第8期.
[5] 傅安球,聂晶,李艳平,金蓓蓓,崔君红.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第1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原因;矫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66-01
一、厌学原因
1. 社会因素。 “上学无用论”在当代中学生中普遍流行,中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为家长为老师而学。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是去做保安等等的报道不绝于耳。校外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出现更是浪费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精力。
2. 学校因素。如何评定一个学校的好坏?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都已倾斜向了升学率,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是好,是坏就等于考了百分之几的重点高中,几名学生生考了全市十名,一百名,校平均分是多少……升学率成了学校的生存之本。于是学生早上6点多入校,晚上近6点回家,一天10多小时的在校时间,每天十几节的课堂教学,三尺讲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耕耘,周考,月考、中考,末考,进几名、退几名、第几名。以学分定优劣,以名次论好坏。学生每天象上战场,但总有学生赶不上,长期的精神压抑使他们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不学了是倒数,再学也是倒数第几,不如不学了,厌学、厌学、厌学……
3. 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取决于家庭,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讨厌学习的学生的家长进行归类,大至有家长溺爱、家长要求过于苛刻、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和留守家庭四种。例如家长要求过于苛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强制性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要严加惩罚,这样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矫正对策
1. 家校结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配合,使双方的信息得到及时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应想方设法积极进行心理诱导,决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实行强制管理,这样更会加重学生的厌学心理,使问题更加难以解决。作为家长,应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家长不是永远都对,自己有错不要羞于承认,家长主动承认错误有利于父母与子女建立和谐的关系。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行为上过于放荡的学生按规定给予适当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考虑学生的想法,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诱导,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抗御挫折、精神压力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2. 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3. 成功强化。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4)及时奖励。奖励是愉快的刺激,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如果对学习者的成功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因此即使在学习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教育者依然要给予鼓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4. 引起注意。要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主动性。老师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予鼓励与表扬,这样的老师也必定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认可,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积极配合各项教学工作。
5. 情感补偿。情感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6. 正确归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她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推动后继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会抑制后继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良好的境界,其实“诲人得法”,方能“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生活的逻辑。分析并了解了学生厌学的成因,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参考文献]
[1] 王峰.中学生厌学、逃学、厌世的成因与对策.
[2] 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刘南地)
[3] 黄飞.浅析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
[4] 陈静,张珊云.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原因分析.职业与健康,2001年第8期.
[5] 傅安球,聂晶,李艳平,金蓓蓓,崔君红.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