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爱的花蕊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mi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都认为,教育是花朵,爱与责任是它的花蕊。然而有一天,却从自己的学生那里看到了这么一段:
   我是个倒霉孩子,从上小学起便时常被老师讽刺、瞧不起,直至现在。也真的很邪门,不喜欢我的老师还都是女的。每当挨批的我倔强的不肯低头时,那些如花般美丽的园丁们就会说:“孩子,我是关心你才这样说,难道你要我漠视你吗?现在你可能恨我,将来你是要感谢我的。”于是我便懵懂的以为将来的我会顺应她们的预言成长,然而现在却发现随着时光流转,对他们的厌恶却如蔓草一般在我心中疯长。他们对我的“热情的关爱”总会在我不多的短暂的欢愉时刻,如冰雹般及时的打落在我身上,令我“冷静”,让我“觉醒“。我不明白这些伟大的红烛们为什么在燃烧自己的同时还要用烟雾荼毒别人。
   以上内容来自于一位女学生的周记。她成绩中等,有个性,属于老师眼中典型的有脑子而“不用功”的学生。这篇周记让同样是女教师的我读后脊背发凉,想来我也曾无数次“谆谆教诲”于她,当然我不是在这里简单的对号入座。因为它让我想到了以前曾看到研究人员做过的一个调查,在5所学校随机抽取120名学生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试者回答“是”;然后向这些老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这让在现实中有过无数次的和学生“由爱生恨”遭遇的我开始思考,我们的“爱”为何在学生那里却成为了反动,什么东西让我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一)爱的错位
   教育是爱的艺术,敬业的老师是爱学生的,为人师者常常是是充满爱心的人。同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样,老师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基于这样的爱,在当前的社会评价体系下,老师们就以成绩为唯一参照物,按照升学的标准要求学生,按照应试教育的价值观塑造学生。于是我们让花季少年们只能拥有三点一线的生活,只能看到雪片一样的试卷和练习,只能在休息时间无休止的上课和补习……在老师们的爱里,学生失去了独立性,失去了个人的兴趣和选择权,也失去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可能;在老师们的爱里,学生成为了老师们灌输知识的容器,成为流水线上规格相同的批量产品,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书呆子。于是,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的爱、我们的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成长还是我们的成绩,我们的荣誉?在你的声嘶力竭与冷嘲热讽中有几多是关乎孩子的真正需要?
   (二)源自于爱的伤害
   一辈子都会记得这样一个学生。一次家长会,瘦弱的张彤陪着他的妈妈来到我面前。妈妈是未语泪先流,说到家境的艰难,丈夫的残疾,儿子的懂事、自卑……这让我对张彤有了深深的同情。于是在一次解决张彤和另外两位男生的冲突事件中,我有意识地讲了张彤家庭的故事,希望两位男生拿出他们的同情,关爱“不幸”的同学。然而第二天,我就从他那里“收获”了深深的敌意与抗拒。在他躲避的目光与不合作中,我猛醒作为教师的不理智,那份肤浅的爱带来的竟是伤害。“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我是吟诵着这样的名句做老师的。我的爱够真诚,我的同情够丰厚,然而我播撒的真的是香花而不是荆棘?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孩子的需要到底是什么?还有多少伤害假着爱的名义?张彤是敏感的,脆弱的,而我们周围的孩子有几个不是如此呢?他们需要的该是春日,渴望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滋润,而我们的爱太过自我,失去了这个时代最被人需要的尊重与理解。
   爱必须以平等为基础,爱必须以理解与尊重为前提,当爱失去了平等和尊重,爱可能会变得很残忍,对学生造成的是人格上的伤害。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太过自我的私人感情,而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胸怀。有了这样的爱,学生才能在被教育的过程中,如同放飞的小鸟,带着老师的鼓励与期望去翱翔。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谈到,“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因此,教师除了在认知发展上给予学生支持、鼓励与指导外,还应该在情感上给予学生关怀、理解与爱。人类需要爱与同情,而在其中的学生更需要爱、理解与尊重。爱是教育的核心,而尊重与理解是它的花蕊,这是我二十年教育生涯最重要的收获,也即这篇文章的由来。
其他文献
时间仿佛一个温吞的老人,在漠视的目光中渐行渐远。蓦然回首,尘烟尽散,一切又复归平静,幡然醒悟,老人却早已踏上不归路。他从不义正辞严、慷慨激昂,而是静默地等待……   一个人走在路上,初始天明眼亮,走马观花之际,“岁月忽已晚”,不作为苍白了人生,被甩出了青春大门,恨不能人生只若初相见,那份美好,那种张扬,那样资本,羡煞世人﹗然人总是行走在路上,我也停不了……   走过蓊郁葱茏的夏季,再一次面对刚踏
期刊
语文是初中课程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一门让学生具备基本学能力的课程,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成败,直接影响他对其他学科的领悟和接受,也就意味着他整个学习的成败都受影响。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能力。以下是我对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几点浅见。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   当今的中学生很大一部分对学习都很淡然,表示“没兴趣
期刊
前言:    课程改革倡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正在被老师们在不断地实践中得诠释。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育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学生培养模式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
期刊
一、校本课程中剪纸的内容   剪纸艺术从传统到现代,从技巧到艺术特色,启迪着学生的认知思维,通过鉴赏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剪纸的制作过程中,动脑动手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可见,开设剪纸课能使学生进行游戏般的趣味学习,增强综合智能。   人教版的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一册的教材中都涉及剪纸,不论是剪一个简单的小花,还是一个自由式的窗花作品,再到剪花样,用各种剪纸和绘画拼图,都有剪纸内容的
期刊
一堂好课,一定不是老师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平时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一定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一开始两个同学的朗诵就将学生带入了诗歌的海洋,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特别是集体交流时,学生都站立讨论,感觉训练有素,群情昂扬,课堂效果特别好,教学目标也能够有效达成,可以称得上是一堂优质高效课。那么,我们平时
期刊
什么叫联想?为什么能帮助我们把文章写得具体呢?下面先请大家看一篇作文——《我爱家乡的汤圆》:   家乡的汤圆是用糯米粉做的,搓得滚圆滚圆,像一只只小雪球。把汤团倒进锅里,烧了一会,等到汤团汆在水面上的时候,就可以吃了。这时,汤团的颜色变了样,晶莹透明,稍带褐色,裹在里面的猪油、芝麻、玫瑰、白糖隐约可见。   汤圆又香又甜,一开锅,老远就可以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叫人馋的直流口水。用调羹把汤圆放进
期刊
一、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应运用适合初中生的教育方式,将课堂设计的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教师也要不断地提供给学生发挥创造与展示的平台与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摆脱厌学、苦学、被迫学习的状态。例如:以《敬畏自然》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文章与生活结合,可以播放不同的自然视频让学生感受,视频1:展示凄凉的山坡,光秃秃的树干,树木大量被砍伐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求知、探索,而教师则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正确、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全面了解学生,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悉心观察、关注学生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学生心灵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为了彰显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目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其二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就当前阅读教学现状而言,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首先,“阅读退化是当今青少年文化中一种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现象。其表现有四:(1)阅读量减少;(2)阅读所占时间
期刊
每次上《雷雨》课,我的思绪总会穿越到我的学生时代。给我们上《雷雨》的是全校出名的“淡定哥”。他上戏剧课的保留曲目永远是分角色朗读;他的台词永远是:“他读得怎么样?……为什么?……你读来听听?……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他说这些台词的时候,永远是满眼的探寻。   20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记得班上那个瘦小的“周朴园”面红耳赤地申辩:“我觉得就该读出真诚!因为舞台说明说他表情‘痛苦’;因为他现在的家庭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