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的脚步从这里开始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目标提出要变革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中,我大胆变革学习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我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接到课改教材,我眼前一亮,全新的教材,需要全新的理念去指导,更需要全新的学习方式去实践。变革学习方式,正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这股改革的大潮中,我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勇敢前行。
  一、自主学习是课改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目标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我认为“自主”有两重含义:一是兴趣引发的自主,即感性的自主;二是钻研创造的自主,即理性的自主。就阅读教学来说,一般包括预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而贯穿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学习方式一般为:自主(兴趣)——探究——合作——探究——自主(创新)。
  如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在预习性阅读阶段,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小故事吗?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问题吗?你能搜集一些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带着兴趣去搜集资料。让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这就是感性的自主。
  在弄懂了瘦弱胆小的“我”,在父亲的帮助鼓励下,终于脱险之后,学生并没有就此停止探究,从而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学生有了新的探究。有学生提出:他周围的朋友除了杰利,都不是他真正的朋友。由此引出了何谓“真正的朋友”的讨论。还有的学生提出:他父亲的教育方法非常正确。由此又引出了“如何正确看待父母的教育方法”。趁此机会,我和大家讨论决定:根据自己的兴趣,课下分组去搜集有关事例,然后整理成一篇材料。这一学习过程,完全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应该说教学达到了学生的真正自主,这就是理性的自主。
  二、探究学习是自主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探究的自主权,并组织他们参与探究的全过程。由此可见,探究是推动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
  如《行道树》这篇文章,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学生读通课文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问题切入。
  1.从末尾切入,提出探究问题。末尾一句话独立成段,“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这里有两个极富探究价值,又足以穿透全文要义的关键词语“忧愁”、“快乐”。看似一对矛盾的词语,到底矛盾吗?行道树为什么会忧愁?又为什么快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统览全文,对全文进行透彻解析。学生在研读全文后,进而深入地理解到,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从文眼切入,提出探究问题。“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精辟的议论,正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自己选择”这种命运?“神圣”、“痛苦”、“深沉”是全文的三个关键词,抓住这些,就能把握住全文的精神实质。
  3.从“堕落”切入,提出探究问题。课文中行道树这样述说“而我们居然站在这,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这里为什么用“堕落”呢?行道树真的堕落了吗?那“他”为什么这样说?“堕落”在这里怎样理解?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读边思,从而开掘自主探究的深度。
  一篇文章,依据并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
  三、合作学习是自主的形式,也是创新的途径
  “一个不会与人合作的人比弱智的人更可怕。”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了合作,自主就得到了真正的诠释;有了合作,探究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有了合作,创新就展现出惊人的魅力。
  如学习《生命 生命》一文时,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后,我围绕文中所举的三个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有一个小组完成得相当精彩,他们通过画图表的方式,将三个事例进行了比较。发言人这样总结:举飞蛾是强调“一切生物都有很强的生之欲望”,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使我们想到了鲁迅先生,他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生命有很大的意义;举瓜苗是强调“生命的力量可以擎天撼地”,引发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使我们想到了雷锋,他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年,但他短暂的生命却发挥了无限的价值,太值得人敬佩了;用听自己心脏的跳动来强调“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引发了作者要珍视生命的思考,张海迪虽然双腿残了,但她的志气却坚如钢。而三个事例都是要告诉人们:要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所以我们组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来结束发言: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合作的力量是无限的!“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撬起来。”只要给学生创造出一定的条件,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出现。
  课改这条路曲折而漫长,就像鲁迅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前进在这条路上,让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自由思维,解放双手自由操作,解放眼睛自由观察,解放嘴巴自由畅谈,解放空间自由活动,解放时间自由参与),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吧。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我们通过平面几何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在高中,当我们学习了解析几何之后,知道直线与圆可以通过方程来表示,从而我们可以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来判断。  关键词:直线 圆 位置关系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依然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列为必修的教学内容,那么,在新课标下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呢?我们先来解读一下课程标准中体现出
期刊
这学期的教研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春雨》这首古诗,它节选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春夜喜雨》,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在备课、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诸多问题,通过思考、研究,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获。  一、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唤醒已有的经验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几天一直在下雨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何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   一、让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文要有材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一定的生活的积累,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能力,一定的感悟生活的能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问题情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
期刊
近几年,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国各省、市都对思想品德学科中考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现就思品中考命题特点和应对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思品中考命题特点  体现思想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的,其学习和考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爱国情操,增强法制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人文
期刊
谈起作文教学,许多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疼。作文指导课上,老师讲的是唾沫纷飞、口干舌燥;写作时学生却是唉声叹气、抓耳挠腮。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更是内容空泛,语句不通。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化难为易、收效明显的作文指导之路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既动口又动手,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下水文”,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
期刊
早在1985年,淮北煤师院中文系、中教法教研室金海侠副教授依据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继承前人“评点法”的精髓,结合系统论原则和语文教学实际,创立了“文眼导读教学法”。此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价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藏眼”。它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也许它是个普通的词语,也许是一个优美的句子,而这些内容正是我们展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初中教学中,古诗词赏析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在“阶段目标”中更是明确要求7至9年级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对联、诗歌、流行语和口号标语等作为文化现象,都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折射出历史的风貌,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如果能够在历史教学中加以巧选妙用,就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对联 诗歌 口号标语 流行语 课程资源    一、对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它雅俗共赏,语言或幽
期刊
课堂教学的结构指的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组织形式,与构思一篇文章一样,课堂教学也有开头、中心、结尾,各部分之间也讲究过渡衔接,也讲究前后照应,更讲究一环扣一环,给人一种完整而又美的感觉。我借鉴吸收了诸多语文课堂结构模式,上了县级模式构建观摩课《秋天的怀念》,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一些想法,很快在全县得以推广。现提出来和各位同仁商榷,期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模式应该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