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唤起全社会对精神卫生事业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2001年称为“精神卫生年”,将 新世纪的第一个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精神卫生:消除偏见,勇于关爱。”2001年3月8日 ,江泽民主席在给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兰博士的复函中表示了中国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 的重视,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努力为精神障碍者重返社会创造适宜的环境。”的确,精神 卫生健康是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搞好精神卫生工作,不仅关系到千百 万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动员全社会广 泛参与,共同推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上海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卫 生处的领导下,按照上海市精神卫生工作的要求,以“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 步推进”为指导思想和“积极稳妥、循环渐进、不求形式、注重实效”为原则,在“三医” 改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不仅医院管理、医疗护理、社区防治、科研 教培,经济效益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为积极编织精神卫生事业的关爱之网 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求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中心”大刀阔斧地对原有的职能科室的设置进行了改革,将院办、医 务科、护理部、人事、财务科、总务科、防治科合并组建成行政、业务、人事财务三个部。 重新组建后的职能部门在人员使用、工作协调和设备利用等方面综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 中层干部的聘任中,按照“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建立岗位竞聘制。干部任职期间 ,实行工作质量的双月和年终考核制,考核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强化院、科两级管理机制 ,各科室、部门的工作坚持按照考评要求进行双月考核,考核成绩与科室、部门的质量奖直 接挂钩。建立个人工作质量的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年度评分标准对个人进行考评,根据同类 岗位、同类人员之间的业绩显露和真实水平,作为职工评选优秀、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等方 面的重要依据,打破了历年的“平均主义”框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 掘,干部的责、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各条线的工作得到 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质量有了全面的提高和切实的保障。
提高医技科研教培育人才
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出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为提高医疗质量及医政管理,“中心 ”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首先是组织落实,分别调整医疗质量检查小组和护理质量小组每 月检查一次的基础上再进行不定期抽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次是强化考核质量标准 ,不断完善有关质量考核标准,将重点放在病史考核检查和基础护理考核检查,并实行院、 科两极考核;再次是加强对医技工作的考核,不断促进科室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在加强 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业务的培训。定期举办各项业务讲座,除邀请上级医院的 专家前来授课外,“中心”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人员须承担一定学时的教学任务,培训 他们的教学能力,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2001年,“中心”共举办各类业务讲座25 次,组织医护理论考试4次,操作考试2次。由此,员工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及“中心”的 整体医疗水平更上一层台阶。同时营造了一个竟相“充电”学习的良好氛围。2001年,共有 在读本科5人,大专11人,当年完成学业3人。在院级课题项目研究中,申请者达20人之多。 在获准进行的11个院级课题中,当年完成3项,分别为《脑梗塞伴发精神障碍与脑室系统改 变关系研究》,《脑梗塞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鉴别》,《精神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在省、市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0篇,专业学术交流文章5篇,为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 了诸多贡献。
健全网络优质服务社会化
在对多项社会精神卫生现状的调研中,“中心”领导意识到,建立一个健全的三极(区 、街道(镇)、居(村)委会)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网络是精神病防止与恢复工作的一个重要 保证。“中心”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浦东新区的各街道(镇),居(村)委会建立和健 全了精神卫生工作组织。会同各有关部门,协调本区域内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管理工作。目前 ,已建二级网络组织14个,三级网络组织55个。为规范、有效地开展浦东新区的社会精神病 防治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的APEC会议期间,由于全区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努力 及社区三级网络的作用,该时段内浦东新区未发生一起精神病人肇事事件,为保障APEC会议 期间的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中心被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评为“保障重大活动先进集体”。
展望未来,面对这个挑战和机遇、改革和发展并存的时代,古嘉琪院长充满信心的表示 ,要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大精神卫生工作的范围,为把“中心 ”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集医疗护理康复和科研教培功能为一体的区级专业卫生机构而努 力奋斗。
多年来,上海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卫 生处的领导下,按照上海市精神卫生工作的要求,以“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逐 步推进”为指导思想和“积极稳妥、循环渐进、不求形式、注重实效”为原则,在“三医” 改革全面推进的过程中,经受住了严峻的挑战,不仅医院管理、医疗护理、社区防治、科研 教培,经济效益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为积极编织精神卫生事业的关爱之网 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求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中心”大刀阔斧地对原有的职能科室的设置进行了改革,将院办、医 务科、护理部、人事、财务科、总务科、防治科合并组建成行政、业务、人事财务三个部。 重新组建后的职能部门在人员使用、工作协调和设备利用等方面综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 中层干部的聘任中,按照“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建立岗位竞聘制。干部任职期间 ,实行工作质量的双月和年终考核制,考核结果与奖金直接挂钩。强化院、科两级管理机制 ,各科室、部门的工作坚持按照考评要求进行双月考核,考核成绩与科室、部门的质量奖直 接挂钩。建立个人工作质量的考核制度,严格按照年度评分标准对个人进行考评,根据同类 岗位、同类人员之间的业绩显露和真实水平,作为职工评选优秀、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等方 面的重要依据,打破了历年的“平均主义”框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 掘,干部的责、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各条线的工作得到 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质量有了全面的提高和切实的保障。
提高医技科研教培育人才
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反映出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为提高医疗质量及医政管理,“中心 ”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首先是组织落实,分别调整医疗质量检查小组和护理质量小组每 月检查一次的基础上再进行不定期抽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其次是强化考核质量标准 ,不断完善有关质量考核标准,将重点放在病史考核检查和基础护理考核检查,并实行院、 科两极考核;再次是加强对医技工作的考核,不断促进科室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在加强 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业务的培训。定期举办各项业务讲座,除邀请上级医院的 专家前来授课外,“中心”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人员须承担一定学时的教学任务,培训 他们的教学能力,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2001年,“中心”共举办各类业务讲座25 次,组织医护理论考试4次,操作考试2次。由此,员工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及“中心”的 整体医疗水平更上一层台阶。同时营造了一个竟相“充电”学习的良好氛围。2001年,共有 在读本科5人,大专11人,当年完成学业3人。在院级课题项目研究中,申请者达20人之多。 在获准进行的11个院级课题中,当年完成3项,分别为《脑梗塞伴发精神障碍与脑室系统改 变关系研究》,《脑梗塞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鉴别》,《精神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在省、市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0篇,专业学术交流文章5篇,为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 了诸多贡献。
健全网络优质服务社会化
在对多项社会精神卫生现状的调研中,“中心”领导意识到,建立一个健全的三极(区 、街道(镇)、居(村)委会)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网络是精神病防止与恢复工作的一个重要 保证。“中心”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浦东新区的各街道(镇),居(村)委会建立和健 全了精神卫生工作组织。会同各有关部门,协调本区域内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管理工作。目前 ,已建二级网络组织14个,三级网络组织55个。为规范、有效地开展浦东新区的社会精神病 防治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的APEC会议期间,由于全区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努力 及社区三级网络的作用,该时段内浦东新区未发生一起精神病人肇事事件,为保障APEC会议 期间的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中心被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评为“保障重大活动先进集体”。
展望未来,面对这个挑战和机遇、改革和发展并存的时代,古嘉琪院长充满信心的表示 ,要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大精神卫生工作的范围,为把“中心 ”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集医疗护理康复和科研教培功能为一体的区级专业卫生机构而努 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