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市青羊区在“新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四维八柱”的教育改革发展框架。表面上看,框架中的每个项目各有侧重,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但是追根溯源,所有项目的发展理念和实践都紧紧围绕着“新人文教育”的核心主张——教育应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个性发展的人、智慧发展的人,正是青羊教育改革的内在追求,也是青羊教育聚焦核心素养的根本体现。
一、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提出,是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也意味着我国教育将彻底摒弃“唯分数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青羊区在新人文主义的引领下,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致力于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成都市实验小学战旗分校将“成长为懂礼仪、有修养的人”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为此,学校打造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的德育特色品牌,将国学经典诵读渗透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利用“国旗下班级秀”的平台,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各种有意义的节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诵经典、讲经典、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系列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学校会举办“书香展演节”,每个年级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展演一个国学经典故事。今年的主题为“‘一带一路’上的经典故事”,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反响十分热烈。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中华经典大讲堂”和“家长讲坛”两个平台,邀请国学专家和家长们与学生一起理解经典、亲近圣贤。
“学校坚持做实在的国学教育,希望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做一个有良好修养、有文化自信的人,将来成长为有中国根的世界公民”,副校长陈艳这样对我们说道。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实小战旗分校让国学经典以小学生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入课堂,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是培育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同样是通过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创立了“同学议事会”制度,致力于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潜能。同学议事会制度最大的特色,就是有效引导学生通过“三级关注”逐渐形成民主意识,通过“四个学会”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三级关注”首先是关注自己,学会保障自身权益——最初,学生们提出的关于校服改革、发型标准修改、眼保健操时间保障等议案,都是在向学校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其次是关注他人,能够换位思考——随着议事会活动不断深入,学生们提出了如何帮助后进生等议案,开始关注同伴的需求和利益;最后是关注学校和社会,建立大局意识——关于维护校园公物、改进校园文化节、关注校园暴力问题等议案,从课堂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说明学生们的视野正在逐渐拓宽。“四个学会”则是学校通过同学议事会着力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学会合作、学会规则和学会策略的综合能力。
学校教科室主任苏微向我们介绍,召开议事会并最终生成一份可以提交给学校的议案,这个过程对学生们是很大的挑战,同时对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思辨能力等都是很好的锻炼。同学议事会制度的创立和实践,不仅改进了传统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工作方式,更为创新学校的育人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是树德西区“体验式”德育工作的亮点。
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个共同目标的引领下,青羊区很多学校都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实践之路。泡桐树中学将重点放在特色课程建设上,致力于为学生的人生筑牢思想品德的根基和奠定创新能力。校长高仁辉为我们介绍学校特色课程时说:“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就需要有什么样的课程。”基于这样的育人目标和理念,泡桐树中学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和德育活动课程化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将德育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构建了“五彩人生课程”体系。
“五彩人生课程”包括根基课程和成长课程两部分,根基课程奠定了学生成长所需的品德、理想、身心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包括“修身、笃志、健体”三类课程,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晨曦有约”、法制讲堂、志愿者服务、名家进校园、职业考察、国际交流等课程或活动来实现;成长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智力、能力、思维方法等方面的養分,涵盖“博识、力行、拓新”三类课程,通过游学、社团、自主管理学院、生活技能等课程或活动来实现。泡桐树中学的德育管理正是以“五彩人生课程”为载体,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搭建一个多维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科学、生动的课程中全面发展,获得各方面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和兴趣特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充分挖掘潜能,培养个性发展的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引领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只有尊重差异,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青羊区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使学校和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体现出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致力于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成都市文翁实验中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生源特点,展开了跨学段衔接教育,为所在学区内“单校划片”的四所小学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确保学生在身心、习惯、能力等方面平稳过渡、顺利衔接和适应,获得连续性发展。学校德育处充分掌握学生在学习能力、家庭成长环境、行为养成和兴趣爱好四个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立足学生的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编写衔接教材。为了照顾到学生们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学校整合学区内各中小学特色课程,建立资源库,以“学区课程大篷车”的方式实施教师走校上课,绿洲小学的环境课程、万春小学的剪纸系列课程等,都已纳入跨学段衔接教育的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课程组合。学校还充分利用周边社区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尽可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类需求。而在家校互联中,学校充分了解家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并与家长一起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力争为更多学生创造“因材施教”的机会。 文翁实验中学生源相对固定的特点,为实现校际统筹发展、特色课程资源共享、部分学科教师共享、设施设备共建共享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跨学段衔接教育中,学校不忘初心,始终遵循着正视和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力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此外,文翁实验中学还联手学区学校、社区以及家长,着力构建“四维一体”学区教育新生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跨学段衔接教育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更有力地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泡桐树小学有着“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的教育追求,强调充分尊重孩子的差异,给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学校提出I.E.S未来学校建设计划,即个性化教育(Individualized education)、体验式校园(Experiential campus)、社会化融合(Social integration)。其中,个性化教育作为重要的实施路径之一,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方向来重新定义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教育中舒展个性。学校以课堂、课程、评价为抓手,全方位进行教育变革,以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发展目标。
在课堂变革中,泡桐树小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开展常态化的一对一教学,精准聚焦个体差异:教师通过课前发布预习导航、课上进行预习学情调查,准确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起点和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课程变革中,泡桐树小学在“自由课程”愿景的引领下,创设了“魔方课程”体系,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发展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目前,学校已开设72门选修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成长的土壤。在评价变革中,学校利用ACTS(学业素质与能力评价系统)的多维评价体系关注學生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长短板科学分组,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泡桐树小学通过这一系列教育变革,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每一步,力求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实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学校教育的多元化。
三、建设未来学校,培养智慧发展的人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而教育作为重要的人类活动,与科技的紧密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传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羊区积极思考和实践,依托未来学校建设,强调“互联网 ”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智慧地学习和生活,进而成长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智慧发展的人。
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怀着对未来学校的美好愿景,在基于云策略下的智慧课堂探索中不断深入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构建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智慧课堂,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学校根据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将云策略下智慧课堂的研究分为低、中、高三段,展开多维度、多角度的探索和实践。
针对低年级段学生,学校主要通过HiTeach数字化反馈系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适应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体会科技与学习相结合的乐趣。针对中年级段的学生,主要是运用电子书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主体性地位,改变从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习惯并逐渐开始擅长自主学习。例如:电子书包可以通过学生答题、互动、完成作业等情况,分析并清晰呈现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有选择性地展开学习,而不是只能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知识点。针对高年级段的学生,学校开始利用多屏互动系统,让学生通过个人终端参与班级的交互式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自主探究、表达意见、团队合作等能力,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适应“科技 教育”的智慧课堂,实现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智慧发展。
同样是致力于建设未来学校,少城小学则是从构建支持型学习生态系统出发,确立了工具、课堂、课程和评价四大核心元素,力求全方位、多维度支持学生未来学习技能的发展。首先,是由单一黑板教学转向智能学习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带给学校智能化教育的发展机会,为学生提供接触和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条件。其次,是利用工具的支撑,改变传统的单一传递的教学模式,营造多向互动课堂,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选择的智慧学习模式。再次,是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品质,丰富学校课程,满足当代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最后,是引入多元主体进行学生综合评价,科学有效地反馈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获得清晰全面的自我认知,在智慧学习中找到最适合的发展方向。少城小学通过为学生营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适宜的教育生态中智慧学习、不断成长,为迎接未来世界的变化和挑战作好充足的准备。
从以上各学校在“四维八柱”项目中的实践可以看出,青羊区新人文教育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智慧发展三个角度出发,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关键问题。各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以新人文教育理念为引领,在学校教育改革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青羊区一定能够在现有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积极尝试、敢于创新,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继续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办真正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
责任编辑︱秦 岩
一、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提出,是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也意味着我国教育将彻底摒弃“唯分数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青羊区在新人文主义的引领下,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致力于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成都市实验小学战旗分校将“成长为懂礼仪、有修养的人”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为此,学校打造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的德育特色品牌,将国学经典诵读渗透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利用“国旗下班级秀”的平台,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各种有意义的节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诵经典、讲经典、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系列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后,学校会举办“书香展演节”,每个年级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展演一个国学经典故事。今年的主题为“‘一带一路’上的经典故事”,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反响十分热烈。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中华经典大讲堂”和“家长讲坛”两个平台,邀请国学专家和家长们与学生一起理解经典、亲近圣贤。
“学校坚持做实在的国学教育,希望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做一个有良好修养、有文化自信的人,将来成长为有中国根的世界公民”,副校长陈艳这样对我们说道。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实小战旗分校让国学经典以小学生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进入课堂,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是培育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同样是通过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创立了“同学议事会”制度,致力于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潜能。同学议事会制度最大的特色,就是有效引导学生通过“三级关注”逐渐形成民主意识,通过“四个学会”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三级关注”首先是关注自己,学会保障自身权益——最初,学生们提出的关于校服改革、发型标准修改、眼保健操时间保障等议案,都是在向学校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其次是关注他人,能够换位思考——随着议事会活动不断深入,学生们提出了如何帮助后进生等议案,开始关注同伴的需求和利益;最后是关注学校和社会,建立大局意识——关于维护校园公物、改进校园文化节、关注校园暴力问题等议案,从课堂到课外、从学校到社会,说明学生们的视野正在逐渐拓宽。“四个学会”则是学校通过同学议事会着力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学会合作、学会规则和学会策略的综合能力。
学校教科室主任苏微向我们介绍,召开议事会并最终生成一份可以提交给学校的议案,这个过程对学生们是很大的挑战,同时对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思辨能力等都是很好的锻炼。同学议事会制度的创立和实践,不仅改进了传统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工作方式,更为创新学校的育人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是树德西区“体验式”德育工作的亮点。
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这个共同目标的引领下,青羊区很多学校都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实践之路。泡桐树中学将重点放在特色课程建设上,致力于为学生的人生筑牢思想品德的根基和奠定创新能力。校长高仁辉为我们介绍学校特色课程时说:“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就需要有什么样的课程。”基于这样的育人目标和理念,泡桐树中学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和德育活动课程化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将德育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构建了“五彩人生课程”体系。
“五彩人生课程”包括根基课程和成长课程两部分,根基课程奠定了学生成长所需的品德、理想、身心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包括“修身、笃志、健体”三类课程,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晨曦有约”、法制讲堂、志愿者服务、名家进校园、职业考察、国际交流等课程或活动来实现;成长课程则为学生提供了智力、能力、思维方法等方面的養分,涵盖“博识、力行、拓新”三类课程,通过游学、社团、自主管理学院、生活技能等课程或活动来实现。泡桐树中学的德育管理正是以“五彩人生课程”为载体,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搭建一个多维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科学、生动的课程中全面发展,获得各方面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和兴趣特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充分挖掘潜能,培养个性发展的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引领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只有尊重差异,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青羊区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使学校和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体现出的差异性,重视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致力于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成都市文翁实验中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生源特点,展开了跨学段衔接教育,为所在学区内“单校划片”的四所小学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活动,确保学生在身心、习惯、能力等方面平稳过渡、顺利衔接和适应,获得连续性发展。学校德育处充分掌握学生在学习能力、家庭成长环境、行为养成和兴趣爱好四个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立足学生的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编写衔接教材。为了照顾到学生们不同的爱好和特长,学校整合学区内各中小学特色课程,建立资源库,以“学区课程大篷车”的方式实施教师走校上课,绿洲小学的环境课程、万春小学的剪纸系列课程等,都已纳入跨学段衔接教育的课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课程组合。学校还充分利用周边社区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尽可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类需求。而在家校互联中,学校充分了解家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并与家长一起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力争为更多学生创造“因材施教”的机会。 文翁实验中学生源相对固定的特点,为实现校际统筹发展、特色课程资源共享、部分学科教师共享、设施设备共建共享等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跨学段衔接教育中,学校不忘初心,始终遵循着正视和尊重个体差异的原则,力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此外,文翁实验中学还联手学区学校、社区以及家长,着力构建“四维一体”学区教育新生态,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以及跨学段衔接教育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更有力地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泡桐树小学有着“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的教育追求,强调充分尊重孩子的差异,给他们足够的成长空间。学校提出I.E.S未来学校建设计划,即个性化教育(Individualized education)、体验式校园(Experiential campus)、社会化融合(Social integration)。其中,个性化教育作为重要的实施路径之一,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方向来重新定义教育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教育中舒展个性。学校以课堂、课程、评价为抓手,全方位进行教育变革,以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发展目标。
在课堂变革中,泡桐树小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开展常态化的一对一教学,精准聚焦个体差异:教师通过课前发布预习导航、课上进行预习学情调查,准确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起点和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课程变革中,泡桐树小学在“自由课程”愿景的引领下,创设了“魔方课程”体系,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发展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目前,学校已开设72门选修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成长的土壤。在评价变革中,学校利用ACTS(学业素质与能力评价系统)的多维评价体系关注學生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长短板科学分组,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泡桐树小学通过这一系列教育变革,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每一步,力求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实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学校教育的多元化。
三、建设未来学校,培养智慧发展的人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而教育作为重要的人类活动,与科技的紧密融合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传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羊区积极思考和实践,依托未来学校建设,强调“互联网 ”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智慧地学习和生活,进而成长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智慧发展的人。
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怀着对未来学校的美好愿景,在基于云策略下的智慧课堂探索中不断深入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构建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智慧课堂,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学校根据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将云策略下智慧课堂的研究分为低、中、高三段,展开多维度、多角度的探索和实践。
针对低年级段学生,学校主要通过HiTeach数字化反馈系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适应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体会科技与学习相结合的乐趣。针对中年级段的学生,主要是运用电子书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主体性地位,改变从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习惯并逐渐开始擅长自主学习。例如:电子书包可以通过学生答题、互动、完成作业等情况,分析并清晰呈现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有选择性地展开学习,而不是只能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知识点。针对高年级段的学生,学校开始利用多屏互动系统,让学生通过个人终端参与班级的交互式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自主探究、表达意见、团队合作等能力,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适应“科技 教育”的智慧课堂,实现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智慧发展。
同样是致力于建设未来学校,少城小学则是从构建支持型学习生态系统出发,确立了工具、课堂、课程和评价四大核心元素,力求全方位、多维度支持学生未来学习技能的发展。首先,是由单一黑板教学转向智能学习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带给学校智能化教育的发展机会,为学生提供接触和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条件。其次,是利用工具的支撑,改变传统的单一传递的教学模式,营造多向互动课堂,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选择的智慧学习模式。再次,是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品质,丰富学校课程,满足当代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最后,是引入多元主体进行学生综合评价,科学有效地反馈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获得清晰全面的自我认知,在智慧学习中找到最适合的发展方向。少城小学通过为学生营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适宜的教育生态中智慧学习、不断成长,为迎接未来世界的变化和挑战作好充足的准备。
从以上各学校在“四维八柱”项目中的实践可以看出,青羊区新人文教育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智慧发展三个角度出发,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关键问题。各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以新人文教育理念为引领,在学校教育改革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有理由相信,青羊区一定能够在现有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积极尝试、敢于创新,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继续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办真正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
责任编辑︱秦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