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品种农研青贮2号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夏播青贮玉米品种农研青贮2号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同时结合生产实践详细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促进农研青贮2号获得高产并在夏播玉米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青贮玉米;农研青贮2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26-01
  青贮玉米生产是北京市畜牧业青贮饲料供应的主要形式,也是夏播作物生产的重要组成之一,具有相对高生物产量和饲用价值。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青贮玉米的利用对于发展畜牧养殖业、缓解饲料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1-3]。对于北京市夏播青贮玉米生产来讲,因受积温、种植面积的限制,必须选择生育期短、耐密植、持绿性好的品种,才能提供优质、足量的青贮饲料。围绕早熟、高产的育种目标,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种质资源创新和组配模式创新方面开展工作,选育出夏播青贮玉米品种农研青贮2号。本品种具有植株紧凑、根系发达、耐密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多种玉米病害的特点[4]。现将本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青贮玉米的生产提供参考。
  1 选育过程
  农研青贮2号选用“国外×国内(黄改)”的育种模式,以自选系B12C80-1为母本,引进系黄572为父本选育的青贮玉米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北京市夏播青贮玉米品種区试和生产试验,2015年通过北京市审定,审定编号为京审玉2015007。2015—2016参加河北省夏播青贮玉米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2017年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170064。
  2 特征特性
  农研青贮2号在北京地区夏播从播种至最佳收获期达102 d。株型紧凑,株高282 cm,穗位高111 cm。收获期单株叶片数为13.4片,单株枯叶片数为2.5片。田间综合抗病性好,保绿性较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达37.39%~48.0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达15.33%~17.77%,粗蛋白含量达8.24%~8.66%。接种鉴定中抗弯孢叶斑病,抗小斑病,高抗腐霉茎腐病。2013—2014年北京区试中平均生物产量(干重)达15 615 kg/hm2,较对照农大108增产10.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生物产量(干重)达20 250 kg/hm2,较对照农大108增产22.4%。2015年和2016年在北京市房山区建立了百亩高产示范田,2年的鲜重产量分别为75 570、70 635 kg/hm2,其丰产性和稳产性得到验证。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种子处理
  选用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发芽势强、活力高的种子。播前晴天可晾晒3~4 h,以提高发芽势,提早出苗,减轻黑穗病。
  3.2 播种
  3.2.1 播期。“春争日,夏争时”,青贮玉米播期同普通玉米一样,主要取决于前茬作物收获的时间,北京地区前茬作物常为小麦,收获时间集中在6月上中旬。在前茬作物收获完成后及时播种,以延长玉米的有效生长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3.2.2 播种方式。采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籽、覆土等多项工序。也可在麦收后立即用机械进行麦茬处理,前茬麦茬粉碎长度不超过5 cm,铺散均匀、不成堆、不成垄。使用单粒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量一般为30.0~37.5 kg/hm2,播种深度为3~5 cm。
  3.2.3 种植密度。青贮玉米是以收获全株鲜重作为生产目标,提高种植密度是获得最大产量的关键因素。农研青贮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在7.5万~9.0万株/hm2之间,生产中保苗需在7.5万株/hm2以上。一般采用等行距种植,行距55~60 cm。也可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宽行行距70~80 cm,窄行行距40~50 cm,此种植方式可改善玉米群体内通风透光性,提高群体质量。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缺苗处留双株,断行处补种。玉米长到3~4片叶进行间苗,5~6片叶定苗,以提高群体的整齐度和均匀度,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3.3 水肥管理
  由于青贮玉米的种植密度高于普通玉米,在生产中应适当加大肥料投入,在管理上以促为主,施好基肥,管好追肥。夏播青贮玉米常采用免耕直播技术,因而基肥常通过种肥方式施入土壤中。施用45%玉米复合肥(20-10-15)450~525 kg/hm2,随种子一起施入土壤,使肥料在下、种子在上,保证种、肥分开5 cm以上。拔节期追施46%尿素225~300 kg/hm2,追肥时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喷灌设备将溶解后的尿素喷施于田间,以达到叶片和根系双吸收的目的,实现肥料高效投入。
  夏播青贮玉米生长期集中在6—9月,降雨相对充足,基本可满足青贮玉米生长的需要。但由于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要不同,因而需对播种期、抽雄期和灌浆期3个玉米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进行重点管理。生产中应根据玉米需水规律进行水分供应,结合天然降水,如遇干旱需及时灌溉补水,若降雨过多,则应及时排水防涝。
  3.4 病虫害防治
  夏播青贮玉米生长期内高温多雨,易发生粘虫、玉米螟和蚜虫等虫害,在防治过程中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无公害要求,重点防治虫害。在玉米4~5叶时可使用“一喷双防”技术进行苗期管理,即将除草剂和杀虫剂混合后喷施,通过一次田间作业,实现除草和防虫的双重目的。将15%硝磺草酮1 200 mL/hm2、38%莠去津悬浮剂2 100 mL/hm2、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875 mL/hm2混合均匀后喷施。在进行药物防治的同时,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来减少病虫害发生,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通过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3.5 适时收获
  青贮玉米适时收获对于保证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青贮玉米适宜收割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即全株含水量为61%~68%时,这种理想的含水量在半乳线阶段至1/4乳线阶段出现(即乳线下移到籽粒1/2~3/4阶段)。如果全株含水量高于68%,则植株含水量高、干物质低;如果含水量在61%以下收获,则使青贮产量下降、酸性洗涤纤维增高、消化吸收率降低,同时因水分降低,不易压紧,导致青贮发霉变质、品质下降等[5]。因此,生产中应根据玉米籽粒乳线位置的变化及时进行收获,以获得最大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
  4 参考文献
  [1] 李正春,杨永林,孟季蒙,等.青贮玉米的种植、利用及经济效益[J].草业科学,2006,23(10):53-56.
  [2] 张劲柏,李仁崑,高飞,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锐:青贮玉米[J].世界农业,2003,285(1):51-52.
  [3] 郭耿伟,蒋明,尚新刚,等.青贮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比较试验[J].草业科学,2006,23(10):57-59.
  [4] 王海波,兰宏亮.农研青贮2号选育及应用[J].北京农业,2015(12):29-30.
  [5] 孙连双,李东阳,张亚龙,等.收获期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157-160.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高血压监控治疗对高血压人群的预后及转归,找出预防或延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例高血压患者在社区接受监控治疗,并与2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意治
目的:探讨分析用康惠尔透明贴防治骨科手术后难免性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要对现代青年学生实施有效的品德教育,就要重视青年风潮的发生和发展、重视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行为养成等的综合研究,因势利导,与时共进.
从碧桂园经营丑闻到万科地产“纸装修,,事件,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企业经营失败、财务丑闻频发的负面案例,究其根源就是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和执行不力。房地产行业在当
长期以来,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种观念,一说到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大企业或者是跨国公司。似乎只有大企业才代表工业发展的未来,只有大企业才能为国家的工
期刊
摘要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法,对15个夏芝麻品种(系)进行区域试验,按照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执行)记载、考种,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5个夏芝麻品种(系)中,有8个品种(系)在产量上较对照增产且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关键词 夏芝麻;品种;性状;产量;安徽阜阳;2017年  中图分类号 S565.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
记者从海口市政府稳定“菜篮子”价格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保证蔬菜生产淡季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海口市决定对部分蔬菜进行限价销售。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索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在宝鸡市陈仓区开展了小麦宽幅沟播机械与目前大田生产中条播机械的播种栽培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宽幅机械沟播技术实现了农艺与农机的有机融合,机械化作业,便于大面积实施,小麦出苗整齐,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为小麦机械沟播技术在陈仓区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示范窗口。  关键词 小麦;宽幅;沟播;性状;产量;陕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的成长主题,主要体现为对于理想教育的向往与追寻,对于个人情感的探索和对于乡土文明的眷恋。《无名的裘德》将个体的精神成长与教育体制、
一味使教育迎合眼前的局部的功利需求,只能使教育发展走弯路,应试教育可以休矣.我们应该努力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使教育为社会全面进步,为个体全面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