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立而道生:“特色教育”冷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err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发展的特色与本色关系应符合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即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特色”教育应寓于“本色”教育之中,本立而道生。当下我们学校应在坚守育人本色(本质)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自己的特色(特质)。追求特色,勿忘本色。
  关键词:特色教育;本色教育;本立而道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6-0022-03
  
  近些年来,有关“特色教育”的提法常常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各种关于“特色”的口号也不绝于耳。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类校园里,都张贴着有关办学特色的标语,有不少学校甚至提出了“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放眼当下中国教育,大有“特色教育”盛行天下之势,好像中国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特色教育”加以解决。
  诚然,特色对于个人或集体都有着重要作用。一个有特长的学生(教师),往往会受到家长和教师(领导)的称赞,会有一个美好前程;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也往往会吸引大量的优质生源,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奖励。或许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有些好心的家长在孩子二三岁时就让孩子学钢琴、学绘画,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特长(特色)”。为数不少的学校管理者为了学校的发展,也苦心孤诣、潜心挖掘学校的“教育特色”,打造自身“教育品牌”,力图通过这种 “特色”、“品牌”式的教育,像工厂一样生产出带有自身标志的专利“产品”——学生。
  这些想法的初衷本也无可厚非。但在教育逐渐商品化、市场化的今天,这些“特色”、“品牌”,却正逐渐被演绎为一些时髦动听的术语。各种关于“特色教育”的提法越来越多,但其离教育的本色(本质)却愈来愈远。目前盛行的“特色教育”到底给当下教育带来些什么?这是需要所有教育者,尤其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
  
  一
  
  笔者并不反对“特色教育”,但特色本不应该是加在“教育”一词之前的动听的修饰语,成为背离教育的借口。那么,何为“教育本色”?
  教育本色,即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短短的16个字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应该说,教会学生做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它应当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教育的原点与本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深懂教育的本色,在他所经营的帕夫雷什中学的校园里,看不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也没有“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标语,而只有简单的几个字:热爱你的妈妈!“热爱你的妈妈”,这句极其平凡的话语触及到了孩子心灵中最柔弱的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懂得尊重人性、发展人性。这一做法与我们所谓的“大教育”相比,应该算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教育”了吧。
  然而,正是这句“热爱你的妈妈”,成了苏霍姆林斯基为之奋斗一生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追求,也成了激励孩子们不懈追求的动力。反观我们的教育,小学时,我们教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大学时,我们教学生“遵守秩序,遵守公德”,这种“把小孩当大人教,把大人当小孩教”(陈丹青语)的“大教育”与苏霍姆林斯基“热爱你的妈妈”的“小教育”相比,最终的教育效果却是天壤之别。其实,真正的教育哪里有什么“大小”之分?教育只有真假之别。那些围绕教育核心、触及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做法就是真教育;那些徒有其表、追赶时髦、空喊口号的做法就是假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今天的很多教育,特别是有些所谓的“特色教育”,已经不是在教学生“求真”,而是在教学生“造假”。
  要回归教育本色,就必须尊重教育的规律,必须按教育的规律来做。然而,在这个社会转型,观念多元,人心日渐浮躁的时代,在学校教育行政化还很盛行的当下,还有多少教育的管理者能静下心思、耐住寂寞来潜心思考教育,思考教育的本色?他们更多的是遵照上级领导的精神办事,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往往不得不在现实社会的裹挟中随波逐流。于是,一时间“特色学校”遍布大江南北,一些过分追求教育特色的教育成了无视教育本色的“假教育”。这种“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做法,正是导致近年来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真正的良性发展的原因所在。
  
  二
  
  特色教育的兴起与盛行,与当下时代特征和社会风气密不可分,与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密不可分。当下,市场化、商品化席卷中国大地,教育也正逐渐被商品化。然而,真正的教育不是商品,人们试图用特色来给病入膏肓的教育注入一点生机与活力,结果却事与愿违。这一做法不但没有使教育从困境中突围,反而南辕北辙,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可以说,我们很多时候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常常游离于教育之外,在教育的边缘流浪。今天,盲目追求特色的学校教育,应如何回到学校教育的本色上来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肖川先生给学校的诠释:“学校一个可能的定义就是学生可以犯错误的地方;在孩子离开了父母之后仍然可以淘气、顽皮、打闹和嬉戏的地方;是与同伴产生冲突,并可以学习解决冲突的地方;是孩子可以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同伴的地方……”咀嚼其味,更似一种理想的描述,理想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对现实学校的不满与无奈,我们当下的学校教育太成人化和功利化了,缺失一种理想与人文气息,扭曲了孩子成长的规律,这导致我们不少中国孩子“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教育本色,“本”在何处?如果把教育理解为“教书”、“教学”,学校造就的将是一大批教书匠,他们为了功利的目标率领学生进行大量操练,日复一日消耗体力,消耗心智。只有把教育想象为“教育”本来的样子,还教育以本来面目时,你才会在学校里看到书香飘溢、诗意流淌、智慧迸发、心灵碰撞。
  在学校,老师要拥有自己的精神自由和职业尊严。校园是人的校园,人要有自由和尊严,他才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才能乐于做他的工作。当一个老师带着紧张的情绪走进课堂,他还能灵动吗?还能平和吗?还能有愉悦的情感吗?要让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他最民主、最平和、最能让学生接受的一面,就必须让他平静下来,放松下来,如果一个学校的老师被管得战战兢兢,生活得不够优雅、从容,这个学校就不会有足够的魅力。
  学校要选择平静地对待学生,老老实实把学校办成最本色的学校,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学校教育,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三个基础:一是身体基础,健康第一;二是品德基础,做人要宽容、阳光、向上;三是学习基础,知识要扎实,思维要敏捷。要看重学习成绩,更要看重学生的潜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只会解题,没有高雅的情趣、高贵的气质,他也不可能走得很远、飞得很高。不论国内外,将来的人才竞争不仅在于学习成绩,更在于实践经历,在于创造性地服务社会的精神和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成长方式,有他独特的发展过程。学生是未成年人,每个人都应该有开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每一种可能,都应该受到尊重。特别是,当学生的发展偏离了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就更需要教育者的理解和包容。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总有一些学习成绩落后的个性学生。他们也应该有一个更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需要有阳光、自信的青春面庞,有一样活跃的身影,一样健康的心灵。
  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就必须努力营造宽松与高洁、文明与清新的学校文化氛围,禁止强制性纪律和苛刻的规训,因为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而宽容、宽松、宽厚的环境才适宜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也因为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而不是“半成品”,更不是“残次品”。人人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理想学校是一所让师生回归健康和快乐的“本色学校”,而不是只对学生考试成绩洋洋得意的“功利学校”。这样一所学校,需要校长真心爱学生,教师真心爱学生,真正以师生的健康快乐、持续发展为办学目标。
  
  三
  
  面对世界多元、多极化发展的环境背景,我国的综合性创新人才显得数量不足,能力不够,正如前一段时间钱学森之问所阐述的观点:“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出杰出人才?”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了我们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学校教育的同质性严重,个性化创新思维不足,“特色学校”的盛行可能也是对这种社会需求之应答。当然,我们在坚持搞好学校教育育人本色发展的同时,适度而有效地让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即“特色教育”本也是很好的。但我认为这种现象应该符合哲学上的一个观点: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特色”教育应寓于“本色”教育之中,本立而道生。我们学校应在坚守育人本色(本质)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自己的特色(特质)。
  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点:第一,规范加特色。首先要引导学校规范办学,然后再谈特色。即先“本色”,后“特色”。第二,合格加特长。这是针对学生的,学生首先要达成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基本发展性目标,然后才是特色个性的发展。即在把握学生成长的普适标准,尊重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有选择性的个性化发展。第三,特色特长由谁来评。特色不是校长说的,而要得到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认可,只有社区所有人都知道你的特色,才是真正的特色,而不是自我标榜的假特色。特色学校建设,是要激发每所学校对自己独有教育精神的痴情追求,并最终确认或涵育而成为自己鲜明的学校文化,也就是一种文明的创造,精神的守望,文化的涅槃。学校通过创建特色学校,让其各种内生发展动力都被激发出来,形成百舸争流、万紫千红、多元共生的局面。这才是教育特色的初衷与本质。
  教育必须回归教育原点。所谓原点,就是开始的地方。教育的原点在哪里?我们已经习惯了“向前看”的双眼,习惯与国际接轨的思维,我们是否可以回头看看上世纪初的中国教育,看看我国古代的一些教育。这个原点,或许在蔡元培的行动里,在陶行知的著述里,在孔子的闲谈里……
  其次,用平静的心态办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古语不仅告诉我们培养一代人需要漫长的时间,也告诫我们应沉下心来办教育。各个时期的教育固然有其时代性,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忽视了教育的稳定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却不应是朝令夕改。只有整个社会都把心沉下来,摒弃浮躁的心理,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教之道,贵以专”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啊。
  最后,办朴实无华的教育。教育是朴素的、朴实的。教育的本色如此,教育的特色更应如此。我们不能因为追求鲜明的“教育特色”,而将教育置于华丽、虚假的境地。真正想在浮躁的社会中做优秀的教育者,办出让人民真正满意的好教育,需要教育者坚守教育的良知,保持一份纯粹的心境,一份从容的风范。
  教育的本色与特色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但我们必须首先做好教育的本色。也只有做好了教育的本色,才可能真正显示出教育自身的特色。追求特色,勿忘本色,在特色与本色的平衡中把握教育追求的真谛。
  
  Sober Reflection on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CHEN Ming
  (Suqian Maling Middle School,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queness and commonality in school development should accord with the view of contradictory opposition and unification, that is, universality containing particularity.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general education. In pursuit of characteristics, universality must not be neglected.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universality; education
其他文献
瑞士心理学家 C·G 荣格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大类。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心理倾向,只是看哪种心理倾向占优势来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教育力量和优势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中职学生家庭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使一些学生家长以为教育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漠不关心。有鉴于此,本文对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研,诊断和发现中职学生家庭教育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
介绍光电倍增管和闪烁体的原理和特性,以及在自然伽马测井中的应用,给出自然伽马测井仪的原理框图和电路的设计.
摘要:科学挖掘和利用名校资源,是发挥名校品牌优势,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积极发挥名校品牌优势,努力提升办学质量,是实现名校内涵发展与超越的关键。  关键词:名校发展;名校品牌;优质资源;办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6-0018-04    自古以来,名校,被许多人认为是办学成功的一种表达,是学校地位的一种标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希
每一个班都会有一定数量的非正式群体。它是学生交往过程中的产物。对于非正式群体,我们既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要对其加强教育;又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
摘要:本文概述了“多元解读”的产生及其必要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对“多元解读”的过分追求所导致的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误区。同时,本文对“多元解读”的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多元解读;标准;文本;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9—0031—03  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教师既要根据学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兼容自动测试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的软件工程化措施,然后介绍了应用工程化思想开发设计的电磁兼容自动测试软件及利用软件工程化思想设计的该软件达到的工程
体验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新课题,它是深入贯彻'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员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以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养成
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理想。本文主要论述一位普通小学校长在高效课堂教学这方沃土上的追寻与探索:提升行动理念,架构目标体系,形成基本范式,提炼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