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从网络或报刊上再次看到“史上最……”这样的标题时,会产生乏味、厌烦的感觉吗?你会觉得这种表达方式太过重复、没有任何新意了——尽管自“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带起“史上最……”句式的流行,不过才3年多的时间。
对于网络流行语来说,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但在媒体上,尤其是在网络上,“史上最……”还带有强烈的煽动性,能够吸引鼠标坚定不移地点下去。 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明显公共约定性的词汇,成为通行于舆论、媒体与民间的“暗号”,只要它一出现,就意味着该事件具备普遍的代表性,隐藏着事关每个普通人的权利被侵害,因此,这个句式的生命力不是来自它的夸张表达,而是来自它是民声与民意最简单和直接的发声筒。
2009年有句网络流行语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流行语口水化到了极点,它的毫无意义反而让它像一张白纸一样,可以任意赋予它各种解读,于是,“魔兽”玩家的无聊,呼唤亲情的回归,年轻一代的茫然等等,让这句话变得温情而又充满力量。现在看来,对于“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过度诠释,不过释放了网民无法表达、无处安放的那些无聊情绪,它并不具备深邃的涵义。相反,根据这句流行语衍生的“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更能代表去年网络流行语的全貌。
“传说”和“寂寞”被提炼了出来,并被无所不能地应用到各种文本里。《三枪拍案惊奇》对这两个词的使用,更使之渗透到大众中去,并有融入通俗文化骨髓中的趋势。“传说”和“寂寞”具备网络流行语应该具备的全部特征:首先它是浅显的,在成为网络流行语之前,它就零星出现在一些另类文学作品中,也是一些年轻群体不经意就会说出来的口头语言,一旦它被流行文化进行了意义上的扩大之后,人们赫然发现,自己竟然距离流行与时尚如此之近,难免会兴奋不已,于是,这两个词被频繁使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传说”和“寂寞”又是深邃的。它是社会心态的一种呈现,它既蕴含了苍凉、无奈、悲伤,又包括调侃、幽默和自我安慰,它带有嘲弄意识,也富有批判精神,每当人们在遭遇强大力量的挤压,或者感觉生之荒诞、死之悲壮时,这两个词就成了可以宣泄一切的出口。
2010年伴随着微博一起流行起来的“杯具”与“洗具”亦是如此。“人生就是一手拿着杯具,一手拿着洗具”,与“悲剧”、“喜剧”的谐音,让“杯具”和“洗具”迅速蹿红。随着被频繁用于一些社会与文化事件中,这两个词逐渐被赋予了深邃的寓意,一些知识精英也冒着被视为装嫩的风险使用这两个词汇,盖因在传播的过程中,它具备了网络语言的“暗号”特征,一被用来寻找具备共同价值观的群体,二被用来嘲讽与批判某些“敏感”的现象。
从浅显切入,到深邃无限延伸,多年来网络流行语一直以这样的模式一代代更替、生生不息。网络流行语不再是网络创作的语言,它的背后是一个拥有鲜活生命、思想活跃的庞大群体。网络流行语不但体现人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能力,也是群体智慧在交流与碰撞之后产生的一种带着光芒的语言。
的确,网络流行语带有一定的盲动性,但在其盲动的表面下,有着特定的规律存在,这规律是人们通过发现自己、反思社会形成的,因此更为难能可贵。
语言的狂欢,是内心热忱的外在表现。所以,哪怕任何网络流行语再怎么流俗与浅薄,也要慎言批判,因为,它是一个个神奇中文所拥有的巨大表达力量。
对于网络流行语来说,三年的时间已经足够长了。但在媒体上,尤其是在网络上,“史上最……”还带有强烈的煽动性,能够吸引鼠标坚定不移地点下去。 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明显公共约定性的词汇,成为通行于舆论、媒体与民间的“暗号”,只要它一出现,就意味着该事件具备普遍的代表性,隐藏着事关每个普通人的权利被侵害,因此,这个句式的生命力不是来自它的夸张表达,而是来自它是民声与民意最简单和直接的发声筒。
2009年有句网络流行语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流行语口水化到了极点,它的毫无意义反而让它像一张白纸一样,可以任意赋予它各种解读,于是,“魔兽”玩家的无聊,呼唤亲情的回归,年轻一代的茫然等等,让这句话变得温情而又充满力量。现在看来,对于“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过度诠释,不过释放了网民无法表达、无处安放的那些无聊情绪,它并不具备深邃的涵义。相反,根据这句流行语衍生的“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更能代表去年网络流行语的全貌。
“传说”和“寂寞”被提炼了出来,并被无所不能地应用到各种文本里。《三枪拍案惊奇》对这两个词的使用,更使之渗透到大众中去,并有融入通俗文化骨髓中的趋势。“传说”和“寂寞”具备网络流行语应该具备的全部特征:首先它是浅显的,在成为网络流行语之前,它就零星出现在一些另类文学作品中,也是一些年轻群体不经意就会说出来的口头语言,一旦它被流行文化进行了意义上的扩大之后,人们赫然发现,自己竟然距离流行与时尚如此之近,难免会兴奋不已,于是,这两个词被频繁使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传说”和“寂寞”又是深邃的。它是社会心态的一种呈现,它既蕴含了苍凉、无奈、悲伤,又包括调侃、幽默和自我安慰,它带有嘲弄意识,也富有批判精神,每当人们在遭遇强大力量的挤压,或者感觉生之荒诞、死之悲壮时,这两个词就成了可以宣泄一切的出口。
2010年伴随着微博一起流行起来的“杯具”与“洗具”亦是如此。“人生就是一手拿着杯具,一手拿着洗具”,与“悲剧”、“喜剧”的谐音,让“杯具”和“洗具”迅速蹿红。随着被频繁用于一些社会与文化事件中,这两个词逐渐被赋予了深邃的寓意,一些知识精英也冒着被视为装嫩的风险使用这两个词汇,盖因在传播的过程中,它具备了网络语言的“暗号”特征,一被用来寻找具备共同价值观的群体,二被用来嘲讽与批判某些“敏感”的现象。
从浅显切入,到深邃无限延伸,多年来网络流行语一直以这样的模式一代代更替、生生不息。网络流行语不再是网络创作的语言,它的背后是一个拥有鲜活生命、思想活跃的庞大群体。网络流行语不但体现人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能力,也是群体智慧在交流与碰撞之后产生的一种带着光芒的语言。
的确,网络流行语带有一定的盲动性,但在其盲动的表面下,有着特定的规律存在,这规律是人们通过发现自己、反思社会形成的,因此更为难能可贵。
语言的狂欢,是内心热忱的外在表现。所以,哪怕任何网络流行语再怎么流俗与浅薄,也要慎言批判,因为,它是一个个神奇中文所拥有的巨大表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