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新型有效的方法,是转化高中政治学困生的重要方式。本文在简要阐述赏识教育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对高中政治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成因提出运用赏识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对策,以期促进高中政治学困生的转化,提升高中政治学科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中政治;学困生
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方面需要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现实教学中,由于升学率、量化考评等因素的影响,有许多政治教师将眼光大多放在学习成绩好的或者成绩中等的学生身上,忽略对学困生的关注,这使得许多学困生对上政治课有抵触情绪,产生厌学心理。为了促进高中政治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教师采用赏识教育的教育方式。
赏识教育是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赞美和赏识,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将赏识教育运用到高中政治学科学困生的转化中,有利于激发学困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建立自信心。在学困生取得适当进步时,政治教师适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激发学困生对于政治课的兴趣。同样,赏识教育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学困生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在他们学习出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纠正错误,由此可以提升思政教师的亲和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高中政治学科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学生对高中政治学科认识不足,产生厌学心理
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现状,高中生和家长仍然有主科和副科的观念,政治、历史、地理等无疑成为高中文科中的副科。学生普遍认为高中政治只需要在考试前突击背诵就可以取得高分,将时间投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忽略了政治的学习。其次,由于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较快,部分教材内容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学生认为有些教材内容不符合实际。虽然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高中政治教材内容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转变观念,始终认为高中政治“假、大、空”,长久以来,就失去对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其次,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往往涉及国家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等,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同其他学科相比比较枯燥,学生也就对高中政治的学习感到疲倦,提不起兴趣。
(二)高中政治学科教师缺失人格魅力
毋庸置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当前教师人格魅力缺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高考文科政治大部分考试内容都集中在教材上,所以许多教师更倾向于按部就班的给学生讲懂教材上的知识,讲课过于机械,缺少人格魅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喜欢新奇的事物,他们喜欢知识面广且风趣幽默的老师,渴望和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互动。但是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方面,只是采取机械枯燥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保持“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状态,给学生留下死板的印象,让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
(三)高中政治教材理论性、抽象性较强,不易理解
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政治的教材明显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例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中“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说明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我们平常生活中使用的纸币不是货币,它是货币符号,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比较抽象,容易形成认知冲突。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如果理解不了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往往会变得不理想。
二、运用赏识教育转化高中政治学困生对策
(一)教师注重沟通交流,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针对学生对高中政治认识不足,有厌学心理,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学生沟通交流,需要坚持以下原则。首先,要坚持爱的原则。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需要的是教师对学生倾注关爱,用心去欣赏学生。其次,要坚持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不应“一刀切”,用一把尺子去丈量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正强化教育,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二)树立赏识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高中政治教师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需要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理念。首先,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赏识教育理念,一视同仁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注重学困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其次,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运用赏识教育的能力。将教学不要局限在教材上,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进行拓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最后,教师要掌握合适的赏识教育方法和艺术。把握恰当的赏识教育时机,避免赏识教育缺位和泛滥的现象;掌握精彩的赏识词,使用恰当的体态语言等,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
(三)挖掘教材赏识因素,构建赏识型课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针对高中思政教材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特点,需要我们挖掘出教材中的赏识因素,构建赏识型课堂。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参考当代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讲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时,由于高中生涉世未深,在他们眼里爱国主义很抽象。我们可以引用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的“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来说明,借助我国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医务工作者、执勤民警、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等“平凡英雄”的事例来讲解,通过赏识这些“平凡英雄”身上的优良品质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季琼雨.高中思想政治课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3:10—16.
[2]陈敏.赏识教育在高中政治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7:17—30.
作者简介:马小庆(1996—),女,宁夏银川市人,回族,宁夏师范学院,专硕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中政治;学困生
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方面需要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现实教学中,由于升学率、量化考评等因素的影响,有许多政治教师将眼光大多放在学习成绩好的或者成绩中等的学生身上,忽略对学困生的关注,这使得许多学困生对上政治课有抵触情绪,产生厌学心理。为了促进高中政治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教师采用赏识教育的教育方式。
赏识教育是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赞美和赏识,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将赏识教育运用到高中政治学科学困生的转化中,有利于激发学困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建立自信心。在学困生取得适当进步时,政治教师适时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激发学困生对于政治课的兴趣。同样,赏识教育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学困生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在他们学习出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纠正错误,由此可以提升思政教师的亲和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高中政治学科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学生对高中政治学科认识不足,产生厌学心理
结合当前教育教学现状,高中生和家长仍然有主科和副科的观念,政治、历史、地理等无疑成为高中文科中的副科。学生普遍认为高中政治只需要在考试前突击背诵就可以取得高分,将时间投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忽略了政治的学习。其次,由于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较快,部分教材内容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学生认为有些教材内容不符合实际。虽然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高中政治教材内容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转变观念,始终认为高中政治“假、大、空”,长久以来,就失去对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其次,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往往涉及国家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等,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同其他学科相比比较枯燥,学生也就对高中政治的学习感到疲倦,提不起兴趣。
(二)高中政治学科教师缺失人格魅力
毋庸置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当前教师人格魅力缺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高考文科政治大部分考试内容都集中在教材上,所以许多教师更倾向于按部就班的给学生讲懂教材上的知识,讲课过于机械,缺少人格魅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喜欢新奇的事物,他们喜欢知识面广且风趣幽默的老师,渴望和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互动。但是许多教师忽略了这一方面,只是采取机械枯燥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保持“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状态,给学生留下死板的印象,让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
(三)高中政治教材理论性、抽象性较强,不易理解
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政治的教材明显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例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中“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说明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我们平常生活中使用的纸币不是货币,它是货币符号,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比较抽象,容易形成认知冲突。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如果理解不了就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往往会变得不理想。
二、运用赏识教育转化高中政治学困生对策
(一)教师注重沟通交流,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针对学生对高中政治认识不足,有厌学心理,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与学生沟通交流,需要坚持以下原则。首先,要坚持爱的原则。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需要的是教师对学生倾注关爱,用心去欣赏学生。其次,要坚持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不应“一刀切”,用一把尺子去丈量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正强化教育,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二)树立赏识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高中政治教师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需要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理念。首先,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赏识教育理念,一视同仁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注重学困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其次,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运用赏识教育的能力。将教学不要局限在教材上,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进行拓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最后,教师要掌握合适的赏识教育方法和艺术。把握恰当的赏识教育时机,避免赏识教育缺位和泛滥的现象;掌握精彩的赏识词,使用恰当的体态语言等,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
(三)挖掘教材赏识因素,构建赏识型课堂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针对高中思政教材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特点,需要我们挖掘出教材中的赏识因素,构建赏识型课堂。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参考当代时政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讲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时,由于高中生涉世未深,在他们眼里爱国主义很抽象。我们可以引用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的“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来说明,借助我国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医务工作者、执勤民警、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等“平凡英雄”的事例来讲解,通过赏识这些“平凡英雄”身上的优良品质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季琼雨.高中思想政治课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3:10—16.
[2]陈敏.赏识教育在高中政治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7:17—30.
作者简介:马小庆(1996—),女,宁夏银川市人,回族,宁夏师范学院,专硕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