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问题 提供大空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enguo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3、34页“三角形边的关系”。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一、巧解分数应用题  例1修路队修一条路,3天修了210米。正好是全长的1/5。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段路共需多少天?  一般解法为:210÷1/5÷(210÷3)=15(天)。  巧解:根据已知条件,既然修全长的1/5需3天,那么就不难求出修完全长的天数为:3÷1/5=15(天)。  例2少先队采集种子,甲队采集了12千克,占全大队采集数的三,乙队采集的是全大队采集数的3/7,乙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例题出现的是三个小朋友买相同笔记本的情境信息,提出“小华用去多少元”的问题,要求学生先找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的条件并列表整理。然后通过交流解题前的思考,使学生意识到: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就要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既是学生个人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且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好进行数学基本活动的平台,创造让学生参与数学基本活动的机会。下面,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谈谈自己对数学基本活动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案例:  活动时间: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之前四周的每个数学自习课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系统理清知识点、防止与纠正常见错误、弥补教师新授中的缺欠及完善学生学习时的缺漏等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进一步理解、巩固与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笔者有以下粗浅的建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案例:  一、谈话引入  师: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幕式的门票是多少钱呢?(出示四户家庭的门票价格)请你算一算,每户家庭要付多少钱?  二、探究新知  师:老师还去乒乓球比赛场地了解了一些信息。(出示情境图)这是浙江队6位运动员在比赛前用掉的乒乓球情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3个人都是用掉12个乒乓球,有3个人都是用掉21个乒乓球。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张、沈、李三位运动员都是用掉12个乒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是日常生产、生活中较为常用和实用的工具,既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学内容。所以,我们教学时应依据教材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场景或经验去学习统计知识,并把统计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提炼
这几年使用苏教版数学教材感受较深的是,该教材不仅凸显数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思维的发展水平,便于我们广大的一线数学老师能够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会蕴含的基本思想方法创造条件和机会。多媒体的使用既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和富有成效地投入到相应阶段数学内容的学习之中,最重要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生活素材的选取对转变和改
数学学科是一个具有高度链接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呈现螺旋连接上升情况,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所教学的阶段,而应该培养学生的大数学观,为学生下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什么是“大数学观”呢?简单来说就是不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的传授、研究上,而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待数学教学,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生活实际和数学的融合,强调教师应该吃透教材,教师心中有数学知识的清晰脉络,
在日常解题教学中,无论是例题教学还是练习题、复习题教学,我们教师一以贯之的方法是:先出示题目让学生朗读或默读,然后让学生冷静思考一两分钟后,再指名中等水平的学生讲述解题思路,最后教师依照学生的解题思路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解释就算了事。不管学生是真懂还是假懂,教师就发下课堂练习本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巡视学生的作业情况。长此以往,真懂的学生立马完成作业;假懂的学生东张西望,希望能从周围同学的作业中得到启发
摘要:课程有用性张力是学生基于课程“有用”的判断而产生的一种推动其增大课程学习投入度的力量。文章从发现、开发学习需求,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培育、巩固学习毅力,运用、呈现学习成果四个层面,探讨了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习目标、学什么和怎样学四个基本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教学;有用性;张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