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及输尿管黏膜下多发毛细血管瘤1例报告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及输尿管黏膜下毛细血管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肾及输尿管黏膜下毛细血管丛迂曲曲张而导致出现间歇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肾及输尿管黏膜下毛细血管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便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术联合坦洛新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两组患者均行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患者术后服用坦洛新缓释片。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血清sVCAM-1和Cor水平及并发症等标志物。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排净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姜黄素调控miR-199a-3p的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C4-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将miR-199a-3p抑制物及阴性对照转染至C4-2细胞中,并分别标记为anti-miR-199a-3p组和anti-miR-con组;将仅加入脂质体的C4-2细胞标记为对照组。运用MTT法检测通过姜黄素(0、20、40、80μmol/L)处理的C4-2细胞的增殖情况。40μmol/L姜黄素处理C4-2细胞后,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qRT-PCR检测细胞的miR-199a-3p表达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聚糖酐/透明质酸共聚物(Dx/HA)与聚丙烯酸酯多元醇共聚物(PPC)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的疗效。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Embase、Webof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自1984年至2019年12月期间符合要求的Dx/HA与PPC治疗VUR的临床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3软件对治愈率和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研究,共计969例VUR患者。PPC组的总注射治愈率(OR=0.35,95%CI:0.23~0.54,P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脊髓麻醉对老年患者日间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苏醒及出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日间输尿管镜碎石术的60例年龄≥65岁的患者,所有患者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为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全身麻醉组(30例),另一组设为脊髓麻醉组(30例)。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缓慢静脉注射诱导麻醉,待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适型喉罩,患者吸入含60%氧化亚氮的氧气的同时,注射氟烷(呼气4%)维持麻醉状态;脊髓麻醉组患者以坐位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并带蒂脂肪瓣填塞固定在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大部分位于肾实质内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并带蒂脂肪瓣填塞残腔,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6min,平均出血量20mL,平均住院时间4.6d,无输血患者及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单纯性肾囊肿。随访1.5~4.5年无囊肿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
目的探讨及复习胡桃夹综合征及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左肾肾癌合并后胡桃夹现象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报告,讨论胡桃夹及后胡桃夹现象的诊断要点。结果超声及CT诊断结果提示患者左肾肿瘤,左肾静脉后胡桃夹现象。结论肾肿瘤术前检查除病灶诊断信息外对于肾血管内是否有瘤栓或血管异常描述同样重要,影像医师及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软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例泌尿系统软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软斑病患者病变位于膀胱,2例位于腹膜后。膀胱软斑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腹膜后软斑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发热、腰痛。4例患者均伴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尿细菌培养均显示大肠埃希菌。膀胱软斑病CT检查表现为膀胱壁腔外生长为主的包裹性肿物或者膀胱壁广泛增厚毛糙,其中1例膀胱壁包裹性肿物于MRI呈厚壁短T2信号,腔内容物明显扩散受限,提示
目的探讨轻比重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在减轻患者疼痛及穿刺术后快速康复方面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在轻比重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下完成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的10例患者,使用视觉观察量表(VAS)观察记录患者术中疼痛情况,观察术后出血、发热及疼痛指数(VAS),记录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并复习经会阴前列腺穿刺麻醉方式的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均无出血;其中3例术后中等发热,1例高热,经用抗生素静脉治疗后好转;术中及术后1h患者均无明显疼痛;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1.5h。结论轻比重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在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上尿路感染性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泌尿外科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28例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肾绞痛等症状,炎症指标升高。入院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局部麻醉下行输尿管镜下输尿管D-J管置入术,控制感染后二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手术。结果28例上尿路感染性结石患者通过前期输尿管D-J管置入,控制感染后,二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均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
目的为避免手术后被服压迫伤口以及特殊部位伤口护理的需要,设计一种简洁实用、可调节大小高低、使用安全舒适的可调式外科支被架,运用于临床,并分析其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设计与制作:材料为聚氯乙烯树脂,整架设计融入卡通元素,由顶架、支脚架、侧架和挂件组成;顶架包括:顶板、观察窗、侧杆、收缩杆、调节套和端杆,顶板设有观察窗,顶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侧杆,侧杆的两端与收缩杆连接,前后两端收缩杆与端杆连接;支脚架包括:铰接座、支杆、伸缩杆和端头,铰接座设于端杆两端的底部,支杆的顶端铰接在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