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可称大师吗?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吕嘉为大师的是同为指挥家的卞祖善,而非吕嘉自称。
  2月27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音乐会》青岛交响乐团专场,卞祖善担任讲解。5位指挥——吕嘉、韩中杰、范焘、曹鹏、胡咏言,依序登台,各展所长。
  有趣的是对5位指挥的介绍,卞祖善字斟句酌,各有专属。第一个出场的吕嘉被冠以“指挥大师”称号,韩中杰用了“元老”二字,范焘则是“国家一级指挥”,“著名指挥家、教授”加身年届84岁的曹鹏,最后出场的是“郑小瑛高徒、指挥胡咏言”。
  “青交”专场,是国家大剧院安排的3场《中国经典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其中一场。前有北京交响乐团开场、后有中国交响乐团断后,演出曲目是在观众中普及率很高的中国乐曲,如《红旗颂》《二泉映月》《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3场演出共计动用15位指挥,包括黄飞立、陈佐湟、谭利华、俞峰、郑小瑛、张国勇、傅人长、张艺等(卞祖善除担任3场讲解外,也在26日指挥“北交”演奏了黄自的《怀旧》序曲)。国家大剧院有关宣传册子上用了“国内15位指挥大师的GALA盛会”。也许这就是卞祖善称吕嘉为指挥大师的出处。
  究竟什么人可以称作大师?现代汉语词典对“大师”注释如下:“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显然“很深”和“大家”是个不确定的标准。标准不确定,可以寻求参照。业界公认的指挥大师有卡拉扬、伯恩斯坦、小泽征尔、梅塔等,寻其共同点,除了具有深厚的音乐素养和超群的指挥技艺外,指挥场次、权威录音、独特风格、群众认可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指挥是作曲者、乐团与听众之间的桥梁,在对作品演奏的处理、乐队的掌控等方面都应有独到之处并形成示范作用。仅此而已,离大师称号加身还“路漫漫,其修远兮”。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师是群众和传媒共同营造的,体现了受众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至于大师加在哪位指挥家头上,恐怕“可以有”能够意会并操作的标准。对此,业界还需展开讨论,统一认识。
  但仅就卞祖善对上述5位指挥的介绍来讲,三六九等似乎不妥。顺便说,当晚担任讲解的卞祖善对指挥的介绍做足了功课,但对相关作品、作曲家、乐团的介绍寥寥数语带过。这种做法同样欠妥。
其他文献
中国当代艺术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形态,显示出特别的活力,具备了在当代文化层面上与国际艺术对话的条件和水平。中国目前的艺术教育也正处在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期。与此同时,社会已经明确了对“美育”的理解,而且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是这就难以避免地会造成盲目膨胀,除了规模上的超常发展之外,很难看出艺术教育的特色和成效。    失控的艺术教育市场    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的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
期刊
陈美“红色激情”旋风的飙起并非空穴来风。她的天才并不在于阐释金曲,而是对小提琴艺术进行了全新注解,制造出适合新世纪音乐消费时代的小提琴音乐。    2008年4月6日下午,伦敦天空湛蓝,身着祥云图案服装的陈美看起来很精神,在南岸中心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与在这里庆祝奥运火炬到来的演员进行简短照面后,陈美便手擎火炬跑向附近的滑铁卢大桥。奥运会前的伦敦火炬接力,把这位当年在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华裔小提琴家又拉回
期刊
1998年7月中旬,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大厅“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竞赛方案展览”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参观者仔细端详着来自36家设计单位提交的44个参展方案。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由群众参与的国家重大建筑设计方案的评议活动,京城的百姓对这一国家大型工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和关注,也对这座即将展示我国表演艺术最高水平的建筑设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寄予着无限期望。  这些展出的方案中,有明显与人民大会堂周围建
期刊
一方面,它大容量拼盘式收录歌曲的方式让音乐变得更为廉价和触手可得,老百姓不需要顶礼膜拜高品质的发烧器材,将光盘推入VCD机,音乐就能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这种和CD-ROM密切相关的“产物”,在90年代后期充斥着整个音像市场。     如果说每一次唱片载体技术的革命都能为唱片市场带来一个春天的话,90年代中后期流行的VCD却带给中国正版唱片业一场冬雪。一方面,它大容量拼盘式收录歌曲的方式让音
期刊
受访人:徐毅(曾任EMI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现为上海星世纪影音娱乐公司总裁。)  记者:把陈美唱片引进到中国的机缘是什么?  徐毅:1996年,中唱上海公司的总经理周建潮去东京出差,去了银座著名的山野乐器行,正好碰到陈美全球发片的一个主题展示,那时候他看见这个产品就觉得很特别,我们EMI也处于在全球推出新人的时期。他回来就和我联系,于是就委托中唱发行了。他觉得封面要改,换成大家现在看到的陈
期刊
BOND乐队(棒辣妹组合):这个弦乐四重奏乐队由Haylie、Tania、Eos和Gay-Yee这四个来自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女孩组成。四位出身于正统且权威的音乐学院的年轻女提琴手,2001年出道以来迅速走红。她们号称自己的做法是——摒弃一贯以来的古典音乐结构,只是将其深远的底蕴与世界各地多种多样的音乐元素及现代的数码编曲技术完美地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她们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成是陈美的影子。  但实际上
期刊
2月25日,在韩国首尔的艺术殿堂音乐厅举行了东亚和平音乐会。该场音乐会汇集了韩国、日本、朝鲜和中国等国家作曲家的作品。指挥家林龙平指挥韩国皇家交响乐团演奏了整场音乐会。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高松华教授创作的马头琴与乐队(协奏曲)《母亲》首演获得成功。  作曲家高松华创作的该作品是应韩国皇家交响乐团的委约(约18分钟)。主题选择韩国和蒙古国的同名歌曲并对该主题进行了发展、变奏、展开等技术处理,马头琴演奏
期刊
郑钧:音乐信仰  从《回到拉萨》到《灰姑娘》,从《赤裸裸》到《长安长安》,郑钧的音乐信仰从他92年加入红星音乐社就一直存在。矛盾着、执著着、温暖着、呐喊着,郑钧的平淡生活以音乐为注脚,18年的音乐长征路用他的话来讲,“对音乐的热爱是贯穿我一生的东西”。    许巍:时光,是记录  行吟诗人、精神领袖、人文歌者……这一切一切的称谓都不足以用来形容许巍。许巍是孤独的、内省的、感伤的,自84年接触第一把
期刊
志音说乐  关于“言论自由”的感想    本报【音乐评论】版责编、我的前任傅显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感想“言论自由”》。因为重返这个岗位,所以重读这篇文章。“众所周知,报纸是舆论公器,但苦于言论的无限性和版面的有限性产生之矛盾,可以发表的只能是‘一小撮’言论”。傅编辑表示很希望“照顾更多的言论者”,把一篇文章分给10个人来写,“有点像前些年流行的微型小说,在版面上变成微型音乐评论”。我愿意为将理想
期刊
教育部正在全国开展“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广纳群言、广集众智,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举措。现就“如何推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分类办出特色”的议题,提交我们的个案调查分析和建议。  福建音乐学院是由爱国华侨、著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蔡继琨教授向海外集资并变卖自己在菲律宾的所有家产,携带珍藏的大量音乐资料,于1994年3月在福州创办。作为改革开放后华侨设立的第一所私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