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

来源 :为了孩子(3~7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8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再强大也无法替代孩子成长。
  剥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为自己创造未来幸福的能力,等他走出这个给他无限保护的家庭时(这一天终会到来的),他将会如何面对外界的风雨呢?
  我是幼儿园老师,更是妈妈。我儿子3岁,正上幼儿园,是一个调皮滔天的孩子。我跟所有妈妈一样,老是担心孩子调皮了挨打或者打人;同时作为老师,我也能够切身体会到老师面对此类事情的难处。
  这里,我要用教师和妈妈的双重身份,跟大家说说,妈妈该如何面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挨打受伤。
  第一:看伤的轻重
  在家是好几个大人面对一个孩子,孩子还难免磕磕碰碰。在幼儿园,老师要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再好的幼儿园,一个老师也至少要面对7~10个孩子。孩子活泼好动,对成长有益,把孩子按住不能动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4岁左右的孩子正是淘气的时候,相互之间推推搡搡在所难免,有时玩得兴奋了,你扑我身上、我扑你身上,也是很经常的事。如果只是一些淤痕、划伤,我会提醒孩子玩的时候注意自我保护,告诉孩子受伤后一定要和老师说,让老师看看自己是否需要帮助。
  第二:看伤的频率
  如果孩子连续出现伤痕,并告诉你是某个孩子所为。我就要尽快和老师沟通,留意那个孩子的行为。同时我会告诉孩子,遇到侵犯时可以大声呵斥对方,并且向老师求助。
  换个角度说,如果是我的孩子打人,我倒希望挨打的孩子能朝我儿子回击。因为强悍孩子只有经历过被更强悍的孩子欺负尝到成为弱者的滋味后,才知道不能随意打人,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孩子。从我自私的心理来思考,有了这样的经历后,孩子今后胆敢出手打人的时候,他会慎重一点,知道要判断一下对方的强弱。
  我们要保护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也要让孩子有所畏惧,这应该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那些叫嚣“我爸是某某”的孩子,估计就是在父母羽翼下从不吃亏的孩子!可是父母的羽翼又能支撑多久呢?
  第三:看伤的责任
  在学校孩子出现肿块、脱臼、骨折、骨裂的情况很常见。家长这时要客观判断它是责任事故,还是意外事故。因为老师工作失误造成的事故,要追究老师的责任的。但是,以我在学校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从概率而言,大部分都是意外事故。
  孩子摔跤用手支撑一下,奔跑时相互碰撞了等等都很容易造成伤害。这时候,其实是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一个好契机,告诉孩子摔倒时要如何保护自己,怎么避免和别人发生相撞。
  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追究校方责任,其实也给了孩子一个观念,“我受伤都是别人的责任”,这反而让孩子缺失了一次自我成长的好机会。现在,一些小学校下课十分钟只许孩子上厕所、喝水、整理用品,而不准孩子游戏,不准奔跑,不到上学时间,不开校门,严寒酷暑都让孩子在校门外等候,放学时不许孩子留校等等,都是校方出于对学生安全的担忧而作出的自我保护,怕被家长追究责任。这样一来,孩子又得到了什么呢?他们失去了自由游戏的时间、场地,缺失了结交朋友的机会与能力。
  我们再强大也无法替代孩子成长。当我们用成人的强势,力图帮助孩子抵抗一切外在伤害的时候,其实正是给了孩子二次伤害。他在成人对他人的指责中,对伤口的唏嘘中,忘记了自我的反省与提升,不知不觉间被剥夺了他自我保护的能力和为自己创造未来幸福的能力——走出这个给他无限保护的家庭,他将如何面对外界的风雨呢?
其他文献
不爱运动  上海@猪猪  我很晚才生了我们家婷婷,所以从小到大家里人都特别宝贝她,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婷婷动动嘴,家里人就会帮她代劳。上了幼儿园之后,老师也经常和我反应,说在户外运动的时候,婷婷总是喜欢偷懒,老师一个不注意她就会溜到旁边的椅子上说是要休息。幼儿园体检显示婷婷的体重是属于超重的范围,这下可急坏家里人了,我们该怎么办呀?  南京@sky  因为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特别宝贝,超重的情
期刊
我们再强大也无法替代孩子成长。当我们用成人的强势,力图帮助孩子抵抗一切外在伤害的时候,其实正是给了孩子二次伤害。他在成人对他人的指责中、对伤口的唏嘘中,忘记了自我的反省与提升,不知不觉间被剥夺了他自我保护的能力和为自己创造未来幸福的能力——走出这个给他无限保护的家庭,他将如何面对外界的风雨呢?
期刊
(一)  “不惹事、不怕事”并没错,但这是成人世界的行为准则。  4~5岁的孩子不会有成人那种把握界限的能力。  孩子无法评定什么是“打”的前提,只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和好恶作出即时的反应。  午睡起床,瑞瑞和齐齐开始讨论谁的力气大,没轻重的小家伙从言语争执发展到肢体碰触,齐齐不小心在瑞瑞的下巴上划了一条印子,两人最终也没有争出胜负。  孩子们并不介意,因为这本身并不是一场事关输赢的“打斗”。  可事
期刊
凯凯3岁前是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进园时的一次面谈,让我对他的外婆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天,凯凯由妈妈和外婆带着来到教室,跟随老师熟悉环境,到了卧室,看到凯凯的床位时,外婆突然激动起来:“老师老师,我们这个位置不行的,离窗户那么近,要着凉的,我们要换一个。”因为本身就是随机的安排,家长有要求,我们也就答应了。  可是,外婆并不满意:“这个也不行,头顶是空调,凯凯要生病的!”  一番调整以后
期刊
上面一组文章讨论的是“挨打”问题。挨打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挨打以一种极端、粗暴的方式,凸显了挨打者的吃亏。  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么看待孩子的吃亏。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推推搡搡、争来抢去的事情经常发生,力气大的会  占便宜,力气小的可能吃亏。其实,孩子不一定在意别的孩子把他推到一旁,或者夺走他的玩具,他可能会哭一阵子,很快注意力就转移了,转眼就自己找其他的事情来做。  对孩子来说,玩是头号
期刊
当几个小朋友纷纷离去回家,我和小袋鼠一起收拾如台风扫过般的屋子,把玩具放回原处。小袋鼠突然提高嗓门生气地说:“妈妈,我汽车的一个轮子不见了。”她手里拿着的是圣诞节她爸爸刚送给她的一辆可以更换轮胎的小跑车。我说:“不要着急,我们把玩具都收完也许就可以找到了。”当把玩具一一归位,屋子变整洁时,汽车的轮子仍没有出现,我们桌下床底都搜寻一遍也没有发现踪影。小袋鼠坐在地上开始哭泣:“都赖××,都是他,乱拆我
期刊
一天下午,儿子去踢足球。我把他送到足球馆,说好了准时来接他。我就走了。  我去了临近的小城,买花,买种子,买其他东西,一不留神,就过了和儿子约定的时间。等我飞车赶到足球馆,训练大厅里空无一人。  我跑到户外的草坪上,只有一群比我儿子大的孩子在训练。我问教练,看到我的儿子没有。教练说斑比尼的孩子们都被家长接走了。我儿子的足球队就叫斑比尼。  我又跑回更衣室,球包、球衣、鞋子都没有,更衣室里也空无一人
期刊
王轶美 儿童文学作家,《好儿童画报》执行主编。  无论是跟父母面对面的阅读讲座,还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故事会,我都会忍不住要向大家推荐这一套主角是恐龙的图画书。  因为这套书是让我和女儿都“刻骨铭心”的“宝贝”。知道吗?它创了女儿图画书阅读的最高记录:连续两个星期,每天拉着大人反反复复读这几个故事,我曾一口气读了十几遍,读得我口干舌燥,她还不肯罢休,痴迷程度可见一斑。  这一系列有很多本——《我是霸王
期刊
看到这个题目,估计会有家长觉得很奇怪,儿童画不就是儿童画的画?其实不然,在很多看似儿童画的画中有太多是成人的思路和思维,其实这样的画已经不是纯粹的儿童画了。什么才是纯粹的儿童画?——是由孩子自己感知思维加工并且用属于孩子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的画才是真正的儿童画。  夹杂在儿童画里其他画  目前,市面上的儿童画中夹杂着许多其他类型的画,如简笔画、卡通动漫画、装饰画、模仿艺术家的画等等。这些因
期刊
意大利威尼斯街头,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两个儿子在街边玩耍,大儿子6岁左右,小儿子大约4岁。两个孩子各蹬一个两轮滑板,弟弟的滑板很新,而且还大一些,哥哥的滑板不仅旧,而且小。玩了一会儿,哥哥想玩弟弟的滑板,就要和弟弟换,弟弟不愿意,哥哥就伸手去拿弟弟的滑板,两个孩子争夺起来,弟弟动手打了哥哥一下,哥哥没有还手,却哭了……  这时,作为母亲肯定要表态并有所行动。那么设想一下,假如你是这兄弟两人的母亲,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