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与点拨导学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uange0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视过程、体验和共享、开放。点拨导学与科学探究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改革之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模式,它实现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过程;体验和共享;开放点拨导学;科学探究
  
  本人在实施研究性学习上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思考,认为在物理教学上实施点拨导学与科学探究的有机结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物理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模式。“研究性学习”属于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课程领域,它是学生自主生成的、跨学科的、合作式的学习活动,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重在探究、表达、交流,重在过程、体验和共享。其学习方式、学习场所、学习时间、学习指导者都是开放的。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研究性学习”方式对比分析
  
  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未得到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操作能力、与人协作及组织管理能力未得到锻炼;学生知识面窄,与实践脱节,除教材、实验室外的丰富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思想的课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琐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顿悟中达到心理深层次的成功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实现心理品质的良好发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目的,是为达到某种结果而精心设计课堂,而不是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研究;向外扩展与发散不是无限制的,更不是随机性地确定研究对象,也不是将所有的课堂都搞成活动研究课。
  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的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种现状的良方,它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一起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二、点拨导学与科学探究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模式
  
  点拨导学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心理、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晴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点”,就是点在思维增长处,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点出思考的方法;“拨”,就是拨疑难,排故障,拨在思维分叉处,拨正学生思考的方向。点拨导学的一个根本点就是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到学习主体身上。它十分重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现代教学论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它要比启发式教学高一层次。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教材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信息,并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讨论乃至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期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领导、组织、管理以及团结协作等能力。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就是通过思维的加工与整合,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创新性地设计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即以研究的思维方法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一堂研究性的物理课应该从“疑问”开始,到“疑问”结束。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收集材料,然后和学生一起处理信息、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再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留到课后研究。
  研究性学习之点拨导学和科学探究有机结合教学模式流程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1.精心点拨,情感育人。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要师生共同完成课题的选择、组织与发展必须经历思考或操作,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感受疑惑和困难,在经受失败与成功之中成长。
  2.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景,从教材知识、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的背景材料中产生问题。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生成意识和相关能力。
  3.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实施探究,例如设问点拨、实验点拨、问题研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模拟拨研究等,重在各种尝试活动中实践、体验与领悟,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通常采用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形式。
  4.解决问题不局限于得到某个概念、公式或规律,更重要的要形成智慧,即有能力决定探究发现先后顺序,并以恰当方式给以解释,作出归纳推理判断,得出结论并进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常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研讨的方法,让学生分享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大力提倡题中有题,议中有议。要控中有开放,不过渡追求问题的圆满解决,重在实践参与,体验。
  6.重视反馈、适度训练。一节课的开头需要初始反馈,主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切实做好铺垫引新工作。中间反馈主要是均衡发展,重点应关心学有困难的学生;一节课中要有适度适时训练,越是接近下课,越要重视终端反馈,可以继续采用活动发展策略,鼓励学生更有效地投入学习与研讨。
  
  三、点拨导学和科学探究的有机结合教学实例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此模式,效果很好。点拨导学与科学探究的有机结合能很好地使物理教学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成绩,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1、创设情景,精心点拨,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可采用如下方法:首先针对课题为学生发掘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发生兴趣并提出疑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验,再现物理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思考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获得完整的物理概念,在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例如,在“什么是浮力”这个概念教学中。第一步给学生讲述语文课中叙述的“死海不死”的故事,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用水桶吊起井水的感觉。学生对以上的两个物理现象很感兴趣,自然地感觉到:人和水桶在水中受到了一个向上的托力,便立刻产生质疑:这个“托力”到底是什么力?第二步,结合课本实验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这个托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三步,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托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怎样测量?最终让学生归纳发言,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浮力概念,以及浮力的测量方法。如此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物理概念教学中。
  2、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实验中的错误,和学生一起改进实验,一起分析、讨论,不要把现成的实验方法过早教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失败和成功,体会科学家的喜悦与沮丧,通过反复研究、反复实验,得到对科学更深刻、更持久的理解。要知道: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理解实验和理论的相互关系,自己做实验并研究讨论自己所做的实验是无可替代的。正如爱迪生所说:“只有知道了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之后,才能知道做好工作的方法。“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都得到升华。
  设计实验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这与新课程目标中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宗旨相吻合。在物理实验设计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应用学过的知识确定实验原理,然后选用合适的实验器件,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最后,让学生讨论思考并动手操作研究,得出实验结果。
  例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是对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根据实际,不妨没计如下程序问题:(1)设计一实验方案,如何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2)用电器阻值与安培表相比阻值较大或较小时,采用什么方法连接?(3)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较小,且想得到连续变化的电压,电路如何连接?(4)给出两个阻值差别较大的用电器和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和内阻较大的伏特表,如何测定各用电器的电阻?设计出电路且写出实验测定的物理量?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把实验原理、器材的使用、电路的连接、误差的分析,顺理成章地解决,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把知识的巩固、方法的运用与能力的提高有机地融合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个过程不是教学顺序简单地倒置,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念的扭转,前者强调的是“在运用中掌握”,后者则是在“掌握中运用”。
  “研究性学习”中点拨导学与科学探究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模式。它不仅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更从教学主体的角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和项目的设计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理安排,精心设计,耐心指导,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促进物理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走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总要旨:“教育应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物理教学的本质是科学的学习,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可以这样讲,中学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8-0008-02  虽然经常被人们忽视,但光照肯定是养猪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会直接影响猪的福利和生产性能。  重要的是要根据猪的视觉和需求调整光照。光照会影响猪的生物钟、生物节律、社会行为和整体活动。正确的光照取决于几个因素:光谱、分布、(非)闪光、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后两者是最重要的因素)。  1 猪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但是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时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非典”、“禽流感”的肆虐。与全球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无关系,保护环境己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我们欣喜的看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新课改已把生态教育列为重要内容之一,并推行了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有关环保的内容渗透到教材的各个章节,如八年级物理(苏教版)教材编排了很多环保内容,寓环保教育于物理常识
摘要:试卷讲评课是高三总复习的重要课型,本文意在通过探讨“自评、互评、点评”的物理试卷讲评模式,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探索提高讲评课效益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自评;互评;点评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和提高的过程。评价应发现学生潜能,了解学生需求;使学生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和不足,增强学习物理课程的自信心
提要:提出应在课堂教学中推进探究性学习的观点,概要介绍自己在物理教学中实践该理念的一些案例,以及它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验;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是,教师不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互相讨论与启发、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物质形态在不同层次上的结构特征和自然界中不同
韩浩月 译自http://www.wattagnet.com (2016年7月13日)  1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活禽市场发现低致病性禽流感感染鸡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活禽市场发现低致病性禽流感阳性鸡。检测由美国农业部动物与植物卫生监督所(USDA 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APHIS)和美国明尼苏达大
摘 要:意大利研究人员比较了地方品种鸡和商品蛋鸡所产鸡蛋的质量,发现地方品种鸡的遗传资源具有积极的潜力。  关键词:地方品种鸡;遗传资源;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S81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2-0078-01  保护动物的地方品种对维持地方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并可进一步促进动物生产的可持续性。使用生产性能高的商業杂交蛋鸡可能是蛋鸡遗传多样性逐步减少
摘 要:植酸是植物中磷酸盐的主要储存形式,对动物的可利用性较差,具有抗营养作用。植酸酶(即肌醇六磷酸磷酸水解酶)可催化从植酸或其植酸盐中逐步去除磷酸基团,从而获得可利用的磷。许多因素会对体内植酸酶的活性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阐述植酸酶相关因素(如最佳pH范围、植酸酶类型和蛋白酶抗性)和动物相关因素(如物种、动物年龄和保留时间)对植酸酶活性的作用。  关键词:植酸;植酸酶;胃肠道;猪;禽  中图分类号:
摘要分析目前中职物理CAI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课件制作的实践,阐述物理CAI课件制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中职物理;CAI课件制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与研究已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利用CAI课件助教促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之一,有效的CAI课件集图、文、像、声及动画等多种信息表现方式为一体,能多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
摘 要:优质蛋鸡育成的两大关键點在于小母鸡早期性成熟情况和采食量。本文就如何促进小母鸡采食、分阶段饲喂和开产管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蛋鸡育成;饲喂技术;开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4-0088-02  保证鸡群具有良好的均匀度并不是哈伯德公司优质蛋鸡育成的最大挑战。如果小母鸡每次都用很长的时间清空饲喂器,那么其在育雏早期甚至整个育成
译自www.aviagen.com  韓浩月 校 陈建康 审  中图分类号:S81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1-0011-02  日常精确评估平均体重可以实现:  ●调节鸡群育成期和生产期间的饲喂量;  ●精确控制公鸡和母鸡的体重,使其在各阶段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 记录从14~21日龄以后的个体体重,可以使鸡群体重的变异系数(CV%)和鸡群的分级得到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