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再发的恶性黑素瘤的新动向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u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黑素瘤在初次外科手术表面上的成功之后,有3种再发途径:原发损害周围的局部再发,局部淋巴结的侵犯及远距离的转移,主要是内脏或皮下。这三种可能性通常分别称为第Ⅱa、第Ⅱ及第Ⅲ期。首次治疗原发损害的目的是要预防这几种形式的再发。在西欧几乎总是用外科手术,而一些东欧中心报告:放射疗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既往一些作者曾观察到硬皮病、肢端动脉痉挛症及皮肌炎均有类似的甲褶毛细血管异常,特别是毛细血管袢的明显扩张,但未注意到其与器官受累的关系。为了探讨这些疾病的毛细血管改变的特异性,它们异常的程度和临床综合症状严重程度的相互关系,作者对28例硬皮病、13例肢端动脉痉挛症及3例皮肌炎共44例进行了观察。
作者为了澄清Skinsnes等从人麻风瘤和用麻风杆菌感染的小鼠成功地培养一种分枝杆菌(可能是麻风杆菌)的工作,曾用6份麻风瘤接种于Skin-snes等设计的含有透明质酸的培养基,除5份污染了普通的腐物寄生菌外,在第6份麻风瘤接种的培养基上于10天内获得了抗酸菌繁殖。此培养物容易在透明质酸培养基内传代,但不能在Dubos、Mi-ddlebrook和Lowenstein培养基上生长。其培养特性亦与Sk
天疱疮及类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治疗主要是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对其治疗有抵抗及有合并症者,常辅以皮质类固醇冲击、免疫抑制剂、金制剂及血浆置换等方法治疗。
期刊
近年来,尤其自两种主要的淋巴细胞(即B细胞和T细胞)系统被证实以来,关于网状细胞增生病的命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除何杰金氏病和白血病以外,其他所有网状细胞增生病目前均归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而且目前认为大多数曾称为网状细胞肉瘤的并非由于组织细胞的紊乱,而是处于母细胞转化不同阶段的B淋巴细胞的紊乱。皮科医生报告为网状细胞增生病的绝大多数病人均为蕈样肉芽肿(MF)。因此必须明确MF的意义。
真菌的分类繁乱复杂,主要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分类学指标。现对有希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DNAG+C mol%测定、核酸杂交技术、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电泳核型分析、线粒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核糖分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RNA序列分析及可溶性蛋白电泳、多位点酶电泳等作为真菌分类学指标的可行性与应用范围作一点评。
氨苯砜(DDS)治疗疱疹样皮炎有效,而对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疗效则不肯定。
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可引起皮肤凋亡性角朊细胞即晒斑细胞(SC)的形成。虽然人们早已知晓SC形成是紫外线诱导角朊细胞损害的一个特征,但对其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新近研究通过中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能减少UVB诱导的角朊细胞凋亡,从而证实TNFα参与SC的形成。己酮可可碱(PTX)是甲基黄嘌呤衍生物,能抑制TNFα的产生。是否PTX能预防SC的形成,对此作者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
期刊
砷中毒的症状有多种表现。慢性砷中毒,特别是无机砷化合物的中毒,其特征多数表现为皮肤症状,而且常发生恶性变化。慢性砷中毒的原因有:(1)因为职业关系接触砷而发生者。(2)由于治疗上需要应用砷剂而发生者。(3)因为水井含砷浓度过高,或误将砷混入水井及食物中,饮用后而发生者。三种原因虽然不同,但其所引起的症状却大致一样。不过由于饮食中毒所致者,则多表现为急性症状。作者对28名过去曾从事砷作业的人进行调查
灰黄霉素难溶于水,治疗浅部霉菌感染有效。犬、鼠及人口服灰黄霉素的普通制剂或微粒制剂后,胃肠道吸收不完全且不规则,其原因即系此药极难溶于水之故。同一个体,服用灰黄霉素后,血浓度可以有波动,可能与饮食因素有关,不同个体间也有差异。Duncan等发现当灰黄霉素加入某些表面活性剂制成混悬液,给病人服用时,则灰黄霉素的吸收有所增加,而用含浓度为0.04%的某些表面活性剂的灰黄霉素片剂,则吸收无明显改变。本文
期刊
早期梅毒损害于血管周围有显著的淋巴、浆细胞的浸润,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可拟似各种皮肤病,如银屑病、扁平苔癣、苔癣样药疹等丘疹鳞屑性疾病。如果在组织浸润中能证实特异性抗螺旋体抗体的存在,则将对早期梅毒损害的组织学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为此,作者设计了一个从二期梅毒患者的皮肤损害取活体标本检测特异性抗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