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思潮下的高校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新思路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xing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绿色、低碳、零能耗、可持续等建筑词汇应运而生,国内外绿色建筑思潮十分活跃并不断引领着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用型高等学校建筑学人才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建筑市场需求,急需向应用型绿色建筑设计人才培养转变。
  【关键词】绿色建筑;教学方法;课程改革;创新思路
  1、推进高校绿色建筑课程的重要性
  环境与能源危机日益严重,而社会能耗总量的30%来源于建筑的生产和使用,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绿色建筑思潮在此背景下产生和发展,影响广泛。笔者希望将绿色建筑理念引入应用型高校的建筑学课程教学实践中,从而改变以往过分关注建筑功能和美观设计的教学理念,适量增加绿色建筑设计规范、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模拟分析等相关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日后建筑设计实践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涉及到的专业内容较为广泛,出现在建筑教学领域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和系统完善的教材和指导方法。因此,积极推进高校绿色建筑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改革,深入探讨并加以系统化科学化论证显得尤为重要。
  2、国内外高校绿色建筑课程教学探析
  国外可持续生态建筑的研究起步较早,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在可持续生态建筑教育领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英国和美国的可持续建筑教育以“从理论到实践”为思路,课程设置以建筑设计工作室为主,辅助课程与其紧密相关,将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进行整合,涉及内容包括可持续设计的基础知识、技术知识、能源与环境问题、设计实践等。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了 “绿色设计”“生态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与城市”“能源与环境设计策略”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而系统地学习与了解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的平台。
  国内知名的八所重点建筑院校为了应对绿色建筑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上也做了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理论和设计实践课程中。通过对八所重点建筑院校的调研不难发现,他们的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绿色生态技能培训和课程,增设绿色生态专题,将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设计课融会贯通,并与课程设计同步衔接等。例如清华大学强调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相结合,开展生态建筑工作室;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则采取专题化的课程设计模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则结合地域性特点,开展了西北地区适宜技术应用的教学。
  3、绿色建筑课程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3.1原有理论课程融入绿色建筑知识
  以往的建筑设计基础理论课程一般是将建筑场地设计、功能流线组织、建筑形态创作、建筑结构选型等设计内容作为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知识。因此,将绿色建筑新知识融入原有课程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建筑设计思维,例如在《建筑设计原理》教学过程中强调绿色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重要性,造型设计时关注建筑体型系数的把控,将自然采光和通风作为健康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等;在《建筑构造》的教学中增加不同气候地区的建筑围护结构特性,详细讲解被动式太阳能、自然通风、遮阳等新技术,改善和突破传统教学中建筑技术与设计课程脱节,设计内容与建筑技术课程错位安排,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等问题。
  3.2增设绿色建筑相关的新课程
  可以增设部分绿色建筑类新课程,例如《绿色建筑概论》、《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建筑》、《太阳能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计算机辅助绿色建筑设计》等,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绿色建筑知识,系统地补充原有课程“建筑构造”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缺陷。
  3.3建筑设计类课程结合绿色评价
  《建筑设计》课是本科建筑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是深化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及对各类建筑类型的一般设计方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该课程的设计成果是包括建筑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分析图、总平面图等综合排版的成套图纸,评分标准主要以功能合理、流线组织明确、空间感受良好、造型美观、结构合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设计课程有必要将绿色建筑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分标准,学生可以利用Ecotect、Radiance(采光分析)、Airpak(通风分析)、清华斯维尔等绿色建筑能耗模拟软件进行方案的绿色性能评估,在自然采光分析、自然通风分析、建筑体型系数分析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分析报告,教师则根据学生方案的绿色建筑综合性能初步判断其是否节能环保,并将评分计入课程總成绩。从而来评价学生对绿色建筑知识点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3.4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建筑设计竞赛
  积极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类设计竞赛,可以将竞赛内容结合设计课内容展开,近年来诸多单位及科研机构组织开展的绿色建筑类竞赛形式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灵活化、多样化的形式。例如,《2017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以“阳光·颐养”为主题,针对生态颐养服务中心进行设计。《2017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以“农旅相生”背景下的公共服务设施为题,研究其农旅两用功能,探讨数字技术下的建筑与空间形式,以及适宜的低碳节能技术。这些竞赛都强调作品应充分体现出对低碳、生态、绿色等方面的设计,以激发学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全新思考。
  3.5开展绿色建筑讲堂
  定期举办以绿色建筑主题相关的讲座,邀请建筑开发单位、建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科研院所等学科专家围绕当下建筑领域前沿的实验研究或实践项目展开绿色建筑经验的探讨与分享,激发学生对绿色建筑新技术的兴趣。
  结论:
  应对可持续建筑蓬勃发展的建筑市场,绿色建筑教育无疑是当今应用型高校亟待推进的共同主题,由于国内院校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尚处于试验阶段而未形成系统有效的教学框架,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科研、实践的全过程,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建筑学高等教育体系,对于我们建筑教育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希望笔者的一些浅薄思考可以为绿色建筑教育的推进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杨维菊,徐斌,伍昭翰.传承·开拓·交叉·融合——东南大学绿色建筑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建筑教育,2015(5):113—117.
  [2]卞素萍.绿色视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4(9):92—93.
  [3]储虹.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74
  [4]周春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2):5—6
  [5]任超,谭铮,吴恩融.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政策研究及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2012(9):101—103.
其他文献
拌种、制袋、高温消毒、接种、采收、销售……经过9个多月的辛勤劳动之后,胡昭阳终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一座座密封的灵芝大棚,静静地积蓄力量,等待来年有更多收获.rn深秋,
期刊
【摘要】在雄安新区以及房地产政策高压的双重背景下,本文以河北省房地产龙头企业华夏幸福为例进行分析,首先肯定了其产业新城业务模式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其次,揭示公司现存的两大主要风险:第一,PPP项目合作的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和地区经济实力偏弱,PPP项目能否如期完成、运营收益能否达到预期,及大规模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债券隐含的偿付风险。第二,公司近几年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带来的现金流风险。最后,以财务数据为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随后举行的群众游行中,代表着1500多万海河儿女的“新时代新天津”彩车精彩亮相,彩车集中了天津
期刊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力建设的规模持续扩大,电力市场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电力营销作为电力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工作,需要结合电力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和
【摘要】自密实混凝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密实、免振捣,因而提高自密实性能,是设计自密实混凝土时最重大的目标。联系宾汉姆方程,降低拌合物的屈服剪切应力τy和粘性系数η,就能够提高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而要想降低τy和η,则可通过调节配合比来实现,例如:调节水胶比、使用优质矿物掺合料、改善骨料级配、合理使用外加剂等措施。本文主要讨论粗骨料级配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即配合比参数与自密实性能的关系。  【关
本文以中国人寿山东分公司营业用房建设项目南主楼项目为实例,阐述了制冷机房工厂化预制装配式施工的理念.通过BIM建模、管段拆分及制作加工图、物流运输、模块拼装、装配式
本文阐述了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对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提升途径,以供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灭火救援对象的日趋复杂,对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水平有了新要求,在当前消防部队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就如何提高消防部队执勤战斗力,本文提出以下一些思考。  【关键词】基层消防;灭火救援;训练;执勤备战;能力  基层消防部队作为灭火作战的做重要的一线力量,时刻保护着人民的生命财产,为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担负着非常繁重的任务, 但当前基层部队执勤战备能力还存在诸多不足,
近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各种国有企业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会计管理的发展日益成为国有企业
电力工业的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以及在电力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升电力工业输电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提升电力工业的输电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