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改革的研究综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解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发展现状和改革后取得的成效,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国家所颁纲领和改革意图,对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梳理,对发展中尚存的问题进行讨论,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程 课程改革 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民健身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的全面推行,高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由现行的“育体”、“增技”转变为“健心”、“育人”的全新课程主导模式的历史重大使命。近年来我国体育工作者在课程设置和改革方面做了不少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发展改革等方面进行,用现代的课程论指导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改革,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我国关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改革的研究进行一次理性纵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瞻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有关培养目标的研究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标准》,在对体育教育理念的描述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从此,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如沐春风,“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中掀起热潮。体育对大学生健康学习,实现健康体质塑造目标的积极作用已为大众所知,对于这一问题,国内研究学者给予了大量的关注。
  谢欣[1]对高校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思考,建议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应体现“三育”特点:(1)健康教育;(2)素质教育;(3)终身教育。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理念的重要传播途径,注重心理需求;素质教育则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着眼身体本身;终身体育强调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学会学习,借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所有潜力和才能,要求身心合一。
  梁述丁[2]归类了我国体育工作者对体育课程设置提出的种种改革意见,有“运动教学论”、“体制教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素质教育”、“人体发展论”等观点和尝试。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技能教育思想”和“体质教学思想”两个主要观点和分歧。不可否认,这些观点和分歧虽然有了对峙,在具体实施中有局限性,但引出了其他教学理念,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局面。
  蔡静[3]提出高校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一是教育思想要自上而下,彻底改变应试模式;二是体育必须面向学生,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结合,树立终身体育观。在此基础上,重构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以终身体育观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重新理顺体育教学目标,并保证目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有关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改革中培养目标的研究所占比例较大,这折射出国家和体育工作者对高校体育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培养目标上,争取发挥高校体育的作用,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把目光和心力投向“毕业和就业接口处”,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是未来的一个研讨方向。
  2.有关课程设置的研究
  高校体育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探索并开设新的教学内容,扩大广大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鼓励学生走向操场,形成体育锻炼热潮。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能使学生掌握专业实用的运动技能和与职业相近的运动项目,在未来就业大潮中占据明显的优势。
  王丽[4]对安徽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校课程设置还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和经验习惯,存在着重技术技能传授轻理论教学的问题。教学内容主要还是集中在三大球、武术、田径、健美操上,体现时代气息的运动,如网球、游泳、体育舞蹈、保龄球项目开设很少,还有在课程建设方面,学生对体育教师不满意或非常反感。这充分说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学生没有选择体育项目的余地。为改变这种状态,体育项目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要按比例增加,使之贯穿整个大学时代。
  张虹[5]对西南地区25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高校以竞技项目为主要课程设置内容的体系尚未得到改变,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为选项课,以俱乐部为主要教学实施模式;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集中在篮、排、足三大球和健美操,轮滑、田径和户外运动则受到冷落。因此,课程设置应体现多层次化,完善体育课程设置内容,等等。这在以后有待进一步优化。
  王红英[6]则对上海市部分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将11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的共性与异性进行了分类比较。结果显示:高校体育课程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不够重视,经费、场地、师资跟不上要求,其次是修业年限与学时数比例失衡,对《纲要》中三年级以上开设选修课的执行存在很大差异,还有就是竞技运动项目的内容较多,而健身娱乐、民族体育等教学内容少。这可以说明,体育课程的设置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其组织形式和项目内容需要继续实践和不断探索。
  通过不同学者对不同地方调查研究的比对,我们发现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俱乐部模式教学在各校得到普及,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它是当前高校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将成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一大趋势。
  3.有关教学评价的研究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及课程建设三方面。通过教学评价,能有效地预知课堂管理,把关教师教学素养和科研水平,测定学生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李吉远[7]从全国1064所普通高校中以10%的比例随机抽查了106所学校进行了广度调查。从调查的实际情况看,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高等学校对学生体育课程考核多数还是依理论和技术达标为准,课堂表现和出勤为主,对学生的进步幅度、合作精神和情感表现等方面在评价时很少顾及。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是高校体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以体育运动能力、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心理为核心的考核和评定成绩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王丽[4]认真分析了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在教学评价方面过分强调“显性指标”(高度、远度、时间等),而很少关注“隐性指标”(兴趣、意识、态度等)。有41.2%的学生经过努力锻炼勉强通过体育考试,还有0.1%的学生考试没通过,说明课程的实施和考核不符合实际情况。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绝对标准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提高的难度等因素。
  赵巍[8]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较大和课程不受年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限制等原因,调查显示:体育教学管理和评价的方法以出勤为主,学生参加所选的技术课达到80%以上的出勤率,即为体育课成绩合格。再对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活动成绩或水平作进一步的评价。有益之处是减少人为因素过多、客观性差的问题,充分考虑到项目的特点和个体差异。
  “重理论技术,轻过程经历”的现象随处可见,造成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有百害而无一利。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会有利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4.有关发展改革的研究
  随着教育发展改革的深入,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发展改革已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更视它为全面教学发展改革的突破口。有关高校课程设置的发展改革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学术界集思广益了很多共识和设想,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陈颖刚[9]在“健康第一”理念的背景下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进行了研究,表达出要通过体育课程改革使学生达到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开展比较流行时尚、实用价值高的课程;发展多元化的课程结构体系,以必修课、选项课、俱乐部、保健课、理论课为主体;适当增加课外体育课程的项目和时间,包括体育辅导、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专题讲座、校际体育交往、社会体育参与、野外体育活动等。对这些内容进行整体性规划与安排已是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走向。
  许凤莲[10]认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应根据高校体育自身的特点,以“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等主导思想为切入点,建立以健康教育为中心的新体育课程体系。由于大学生普遍喜欢分项授课,因此体育课程设置应体现多层次化,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体育课程设置趋势应具有弹性化,内容既要广泛,又要有较强的可选性,并且要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全民健身计划相适应,增加体育课年限,注重课外体育,扩大体育锻炼领域。另外,还要充分发挥高校各基层职能部门的作用,组织各类形式的体育活动,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使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程义志[11]针对目前的“应试体育”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体育课程设置模式构想。体育课程设置应本着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其评价标准为社会标准与个人标准相结合、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弹性标准。在教材的选择上偏重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在考核的办法上应灵活,让学生撰写当前体育热点问题的自命题文章,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制定健身实施方案和写出健身过程的监测、调整、评价等结果报告。
  安斗[12]等人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中特别指出:在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上,可大力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地方现有的民族体育资源,挖掘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打造和建构具有地方民族特点的体育学科体系,形成地域性品牌效应。
  总之,体育课程设置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主旋律,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与学生体质、健康有直接关系,而且直接影响着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学者应利用有利条件,主动探索适应学生的需要的路径,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在职教师学习多种学科知识,使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改革能够顺利实施,与国际现行体育教育相接和融合。
  
  参考文献:
  [1]谢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下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6).
  [2]梁述丁,荆永根.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回顾与评价[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3]蔡静.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4]王丽.对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状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
  [5]张虹,高国军.西南地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09,(06).
  [6]王红英,谢晖.上海市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与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S1).
  [7]李吉远.人文关怀下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优化配置[J].四川体育科学,2007,(01).
  [8]赵巍,王娟娟.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调查与改革措施[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9]陈颖刚.“健康第一”背景下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10]许凤莲,王进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4).
  [11]程义志,吴文琪,刘建华,张军平.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5).
  [12]安斗,张伟,刘宏.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其他文献
乳房炎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同时也是造成奶牛行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奶牛在泌乳期易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导致奶牛乳房炎的患病风险增加,进而造成奶牛生产性能的降低,
园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幼儿园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而组织的。园本培训的关键任务是解决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致力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过程为本、以质效为本”的理念,建立和创新园本培训的模式。园本培训一要以幼儿园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围绕幼儿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园本培训工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服务。二要以
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教学起到导向、检验、反馈和激励等作用。本文在分析考核的重要作用及目前传统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具体课程提出了采用过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当前影响世界养猪业最重大的传染性疾病,给世界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接种疫苗是目前控制P
前言由于优质炼焦煤日益减少,必须开发劣质煤层以满足冶金工业对炼焦煤不断增长的需要。劣质煤通过洗选可以获得质量合格的产品。洗选以前,为了使原煤较好地解离,需将其破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2012年毕业班复习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近几年,思想品德中考命题有新的变化,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但将重点与难点有机结合,把多
达氟沙星是兽医专用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能有效地治疗禽源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为研究禽源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病理变化对达氟沙星药动学的影响,本文比较了该药在健康
1989年,是范长江同志的80岁诞辰。回想40年前,他担任人民日报社长时的音容笑貌,一如既往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不久前,我在《新闻研究资料》第45期上,读到夏衍同志所说的《长江
春马铃薯覆膜早熟栽培不仅经济效益好,还能缓和蔬菜春淡,不影响后作。我县覆膜早熟栽培起步迟,筛选出适应我地栽培的早熟、高产、抗病、优质的品种,更好地发挥覆膜早熟栽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