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故宫的“文化复兴”之路
故宫的灯光、故宫的雪、故宫的猫、故宫文创、故宫展览,如今,故宫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走进百姓生活的一个样板。这座世界闻名的综合博物馆,是如何走进年轻人世界的呢?
让文物藏品更好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发挥其文化价值,是故宫追求的目标。“很多游客参观故宫时对宫门的印象很深,我们就开发了宫门旅行包,让人们把对宫门的印象带回家。雍正的十二美人很有名,我们就做了美人伞,春夏秋冬都可以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文创产品必须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
够专业的内容、接地气的策划、高水准的制作,成为故宫产品的一贯风格,故宫也因此获得“故宫出品,必属精品”的高度评价。2018年底,故宫推出的口红火爆一时,殊不知,这款口红研发时仅外观设计稿就修改了1240次。“不一味迎合大众,而是以严谨而风趣的方式接近消费者,最终实现文化的传播与再生。”单霁翔说,这是故宫应该达到的最好状态。
除了实体文创产品,故宫在网络上也打开了“宫门”,走向了“大千世界”。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配合故宫博物院展览,做主题性的文化挖掘,研发出千里江山系列、清明上河图系列等产品,已积累193万粉丝;故宫淘宝产品萌趣而不失雅致,致力于以轻松时尚的方式展现故宫文物、推广故宫文化,推出了故宫娃娃、折扇团扇、文具用品等产品,目前已有400万粉丝。
创意满满的文化产品,与年轻人的“脑洞”碰撞到一起,故宫成为融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传统与创新为一体的知识产权。“故宫博物院要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要学会运用多种方式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曾经作为清代皇城正门的端门,如今被“改造”成端门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宫廷原状”提供沉浸式立体虚拟环境,游客既能“参观”许多以前不能踏入的宫殿,也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试穿古代服饰,欣赏馆内宝物。
截至2018年,故宫先后上线了9款App,包含故宫资讯、游戏和导览等众多内容,将专家的研究成果与大众感兴趣的题材结合起来,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不断拉近与大众的距离,是故宫不断解锁青年受众的秘籍。(王萌)
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
赣剧、南丰傩舞、景德镇制瓷技艺、文港毛笔、赣南客家文化、李渡烧酒工艺……
改革开放之初,江西省的民间非遗传承面临巨大的困境,工业生产改变了手工技艺,流行文化冲击着传统习俗,外来文化改变了价值取向,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
江西乐平遍布着数百座明清时期的古戏台,这些戏台大多已破旧不堪,但懂得系统性建造和修复古戏台的工匠都年事已高,后继乏人。赣南采茶戏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但如今,采茶戏专业剧团锐减,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兴国山歌、婺源徽戏、永新盾牌舞、萍乡春锣、南昌瓷板画……首批“非遗国宝”是最能代表江西的文化瑰宝,但同时也处在濒临灭绝、亟待抢救的境地。
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增加资金补助,提供展示平台,解决实际困难,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努力保护非遗的原生环境,引导非遗传承人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一项项非遗“活”了起来。
赣州唱响“客家摇篮”品牌,挖掘客家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区。乐平以古戏台为抓手,乐平高腔为依托,打造地域特色文化产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进入古建行业。上饶培育出婺源歙砚、信州夏布、广丰木雕等一批年产值上亿元的非遗文化产业。
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要让它们“活”起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为了让下一代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江西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南昌市编写了中小学读本《非遗在南昌》,萍乡市非遗中心与市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建立“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婺源三雕、瑞昌剪纸等国家级项目都被列入小学乡土教育内容。
非遗传承人更是通过创造創新,努力让非遗“活”起来。九江湖口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兴林,将木船手工技艺与鄱阳湖文化紧密结合,制作的各种船模成为俏销产品。景瓷一竹文化有限公司张三石,将陶瓷文化与竹编技艺结合,使各种瓷器变得更加美观实用。南昌瓦罐汤推出了便携包,受到上班族的青睐。
古老的文化,鲜活的传承,江西非遗保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杨可)
探寻古老神秘的赫哲族鱼皮画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每次听到这首《乌苏里船歌》,我就会想起勤劳勇敢而又历史悠久的赫哲族,眼前也会浮现出一幅幅古老的赫哲族鱼皮画。
非遗展厅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各式各样富有民族风情的艺术品,这里就是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站台。大到赫哲族的生活场景、五福图、花开富贵等大尺寸的鱼皮画,小到手机链、手链,每件作品都非常精致。我被一个鱼皮制成的莲花挂饰所吸引,和鱼皮画技艺传承人马华的交谈也由此开始。
赫哲族是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其历史可追溯至六七千年前。最初,赫哲族临水而居,喜欢捕鱼,并以之为业。捕到鱼之后就把鱼皮剥离出来,缝制衣服。后来,每到过年,赫哲族都会用鱼皮绞花,贴在窗户上,彰显节日的喜庆气氛。后来,这项技艺慢慢演变为现在的鱼皮工艺画。
在赫哲族人眼中,一条鱼除了鱼鳞、内脏不可用之外,鱼肉可以吃,鱼皮、鱼骨能用来制作精美的鱼皮工艺画。展台两侧的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鱼皮画,当我问到鱼皮画与其他画作有何不同时,马华满脸笑容,骄傲地说道:“鱼皮画有精美的鳞纹,神奇的造型,苍朴的韵味,诡异的内涵,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装饰性和艺术性,同时,还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无法摹仿,也无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