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初始组织BT25y钛合金的温度敏感性对比

来源 :锻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_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初始片层组织/初始等轴组织BT25 y钛合金的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对两种不同初始组织BT25 y钛合金的流动应力均具有显著影响,两相区低温变形时初始片层组织BT25 y钛合金的流动应力明显大于初始等轴组织,初始片层组织主要的软化机制为动态球化,初始等轴组织发生α相的动态再结晶,两种不同初始组织在β单相区变形时均发生β相的动态再结晶.温度敏感性分析显示:初始片层组织BT25 y钛合金的温度敏感性指数s随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减弱,在低温(850~880℃)、低应变速率(0.001~0.01 s-1)变形时表现出最大的温度敏感性;初始等轴组织BT25 y钛合金的s值随变形温度的升高整体上呈减小趋势,随应变速率的变化情况则受控于变形温度.
其他文献
锥形消声管的出现提高了扩张室式消声器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以及声学性能,该类管件的内曲面具有变截面和连续光滑的特点,为提高锥形消声管的制造效率,提出了使用液压胀形工艺生产锥形消声管的方法,使用该技术可以减小锥形消声管壁厚、降低管件重量,从而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针对液压胀形工艺,采用有限元仿真结合响应面优化的方法,研究了胀形内压力、锥形管锥度与摩擦因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得到最优参数为:胀形内压力为42.573 MPa、锥度为16.89%、摩擦因数为0.076.采用最优参数进行实验得到了合格的锥形管产品,验证了液
为了降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使用的容积调速系统进行转速控制的波动性,设计了遗传算法(GA)优化PID的控制方法,并通过AME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软件开展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GA优化PID控制方法进行优化后,转速达到了0.35%的超调量,经过0.25 s达到稳定状态,与传统PID控制方式相比,超调量降低了18.5%,所需调节时间缩短了0.17 s,显著降低了转速的波动性.采用GA优化PID控制方式进行优化,可以使系统获得更短的调整时间,达到更高效的响应性能,大幅减小了转速的超调
多缸驱动液压机的纠偏性能直接决定锻件的加工质量,由于液压系统的时滞性、多缸间的耦合特性以及复杂偏心力矩等因素的影响,液压机的活动横梁极易出现偏转现象.针对这一难题,基于活动横梁的力平衡及力矩平衡,建立了多缸驱动液压机纠偏过程的数学模型,以液压缸伸出量为控制变量,以偏转角度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纠偏系统模糊控制规则表,形成了适应性较强的模糊PID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模糊PID控制作用下,活动横梁在均变载荷下的稳态倾斜程度为0.2×10-3 rad,在脉动载荷下能在4.2 s内迅速恢复到平衡位置.该方法的响
为了提高轧辊间隙结构下非线性控制性能,引入微分几何反馈技术来完成线性化解耦过程,根据干扰观测器实现滑模控制的功能,建立了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轧辊微孔系统滑模控制器设计,并开展应用验证.该控制系统可以达到理想的跟踪性能,能够有效补偿间隙导致的误差,表明本设计控制算法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对干扰观测器进行滑模控制仿真测试,根据实际测试结果判断滑膜控制器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精确的跟踪轨迹功能.应用验证表明:经过改造,辊轧机达到了更小的轧制误差,表明采用滑模控制方式有助于辊轧叶片达到更高的生产合格率,对提高板材的轧制质量具
根据步进电机外壳零件的特点及生产的技术要求,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首先,步进电机外壳零件的排样方式采用单排直排排样,送料定距采用侧刃粗定位、导正销精定位,送料步距为57.35 mm,使得板料在每次弹起并移动到下一步工位的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其次,步进电机外壳零件多工位级进模采用顺装结构,使得工件与废料自然分离,有利于减少人工成本;最后,步进电机外壳零件未进行空工位设计,整体上减少了模具的体积,降低了模具生产制造的成本.生产结果表明:步进电机外壳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设计合理,对指导工程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为克服液压机阀控系统运行能效低的问题,采用进出口技术和负载敏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调节阀控系统,并对进出油口联动节流进行了适当调整.通过AMESim构建得到仿真模型,探讨了节流自控负载敏感系统运行控制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负载敏感系统相比,采用进出口自控系统能够实现节流口解调,阻抗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对出油腔低压力状态进行自动调节,有效降低出油口的压力损耗.进入0.2~0.4 s的超越缩回工况后,右腔压力和泵输出压力均为1 MPa的稳定值;在0.4~0.6 s之间时,系统从超越缩回工况过渡至阻抗工况.为负载敏感
将转角挤压剪切变形原理和镁合金管材分流挤压相结合,设计了镁合金管转角焊合室分流挤压模具.新模具在保证挤压舌针刚度的前提下增加了焊合室的有效高度和焊合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焊缝的焊合性能.基于DEFORM有限元平台建立了AZ91镁合金管转角焊合室分流挤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然后,基于该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转角角度、分流桥结构和凹模结构尺寸对焊合室内平均压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分流模转角β和凹模结构尺寸a的增大,焊合室内的平均压应力逐渐增加;对于雨滴形分流桥结构,随着分流桥锥度γ的增大,焊合室内
针对锻造液压机系统中部分执行机构需要很高的工作压力,而其余大部分机构所需工作压力比较低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增压器的新型液压储能系统.泵组输出的油液经过增压系统增压后,油液压力得到显著提升,然后与传统液压动力单元一起为主工作缸供能.该系统克服了液压机加工过程中负载的时序性和周期性,因此,在液压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选择装机功率更低的电机-泵组单元,从而组成更为经济合理的液压系统.通过仿真结果可知,采用双向增压装置后系统的输出流量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与响应性,且与传统液压机相比,具有质量轻、体积小和结构紧凑的优
针对传统填充复合斜楔结构的缺点,提出了改进方法.传统填充复合斜楔结构中,采用刚性斜楔镶板来驱动活动驱动滑块和活动凸模,并且这二者均采用氮气缸进行回程,斜楔镶板由于高频次、高速运动和做功,导致磨损严重,影响斜楔结构的精度.对传统填充复合斜楔结构进行改进;采用气缸驱动活动驱动滑块和活动凸模进行工作和回程行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填充斜楔结构使用时,由于斜楔镶板磨损引起的零件定位不可靠的问题.另外,采用辅助氮气缸推动活动凸模进行工作行程,也解决了气缸驱动活动凸模时冲压生产节拍慢的问题.
为解决传统应变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测量结果精度低、容易改变试样的力学性能、无法实现全场变形测量等问题,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对Q235低碳钢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拉伸试验结果与ABAQUS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引入差值系数来研判各力学参数模拟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模拟所得应变分布数值与数字图像相关法所得结果吻合较好,且最大主应变值的吻合度最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差值系数均小于1.000%,且抗拉强度的差值系数最小,为0.011%;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差值系数较大,其中伸长率的差值系数最大,为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