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会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s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会计教学实际,围绕教学服务社会这一目标,从教材、理念、教法、目标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职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 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新思路
  
  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早期倡导者、著名教育学家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今后增加生产、繁荣经济的国策实施时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可见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劳动力的重要任务。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和模式是否正确。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实际需要相脱节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我们注重理论教学,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到课堂教学都是以理论为主,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也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板教条模式,真正的实践动手操作训练非常少,以至于学生就业后面对经济业务不知如何下手,用人单位不得不對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这不仅使学生难以就业,而且大大增加了用人单位的时间和成本。这样的教育并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面对今天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促进就业,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要,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潜心探讨的问题。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校学生自制能力差、学习基础差、为人处世能力欠缺、思想道德素质较低,如何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中,吸引到学习上,成为我们当前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会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改革教材,丰富教学条件。
  2008年初,在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组织下,我们首先进行了校本教材的编写,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这是专门为学生量身定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包括《基础会计》、《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模拟实训》及《会计相关知识》,涵盖了财务工作者涉及的所有业务技能。同时配套准备了教学中使用的相关资料和教具,如凭证、账簿、报表、票据、发票、单据等。为配合教学改革,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综合模拟实验室,所有的教学班随时都能到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训操作。
  2.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思路。
  黄炎培认为:“办职业教育须绝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职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并且厌学,思想道德标准低,自我约束能力差,让他们天天坐在教室听教师讲理论知识,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打破以往的教学程序,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并辅之以新的内容,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所以教学《基础会计》第一节课时,我就把学生带到了模拟实验室,把往届学生做过的实习资料人手一份地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凭证、账簿、报表,对会计工作先从感性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同颜色、不同格式、不同大小的凭证、账簿、报表,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好奇心,一个个疑问油然而生:凭证是怎样编制的?账簿是怎样登记的?报表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就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接着我就对他们持有的凭证、账簿、报表作简单的归类说明,如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包括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使他们依据手中的资料一一认识比对,这种学习的效果比课堂上反复讲解概念、含义强得多,并在他们头脑中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核算程序:经济业务发生→原始凭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样让学生带着疑问、求知欲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整个学期我带领学生辗转于教室、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之间,形式不拘一格,始终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依据学生的喜好、情绪、能力变化,时而理论讲解,时而实账操作,时而分组讨论,时而观摩录像,时而分角色(会计、出纳、银行、税务)演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专业技能。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会计教学,总是按部就班地讲授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最后临近毕业才进行短短两周的实训练习。不但课堂教学难以组织,学生学习效果差,而且毕业生就业反馈很不好,主要是不能尽快适应会计工作需要。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应以需要为原则。”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如果培养的学生不能以最短时间、最低成本适应工作,那就是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那么就应该改革,探求发展之路。
  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们首先打破原有教学程序,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动手实训操作,少讲精讲理论,多动手实习,在实训中发现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学习,这在教学上是一次突破。如《基础会计》教学,借助经济实例分析学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以及所包含的会计科目、账户、会计恒等式后,我发给学生模拟实训资料和凭证、账簿,实账摸索学习借贷记账法,并根据实训资料认识相关的原始凭证,追加学习重要原始凭证的填写、传递和保管,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探索,在操作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答疑、层层推进,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能力。从审核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凭证,从汇总凭证到登记账簿,从查账到更正错账,从结账到报表,整个过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账操作为主,教师处于辅助的地位。学生在操作中每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讲解理论知识的突破口,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学习变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充分体现,求知欲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高。现在的08级小中专会计专业学生,我随意地把一个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资料放在他们面前,他们都不会感到太难,这就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结合学生就业,所学够用为目标。
  职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于高难度的会计知识学习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如上市公司会计、关联企业业务、合并会计报表等。考虑到学生就业面对的岗位主要是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程序一般比较简单,我们教给学生的会计技能要以够用为目标,即掌握最基本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保证他们就业无论是干会计、出纳、材料保管员或是收银员,都能熟练地胜任本职工作。所以,我们在编制校本教材时就对这些复杂章节作了删减,并对相关基本知识技能作了补充,如银行票据的签发、使用,数码字的规范填写,纳税申报,公司变更登记,与银行间往来业务的处理,等等。教学中对基本知识技能严把质量关,确确实实地教给学生一种生存本领。
  我们的会计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形势的变化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进取,应对新的挑战。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还是知识生成的场所,文化传承和创造的天地,更是人的精神生命、道德生命和人格生命养成的天堂。为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本文认为应采用对话教学。因为对话教学是师生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是实践师生互动与合作学习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是通过各个层面的对话,使学生的人生品味、境界及价值得到提升的教学形态。  关键词: 对话教学 语文课堂 实施过程 运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知识的获得仅仅靠课堂是不够的。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语文课堂之外是个广阔的天地。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是很不理想的。许多同学阅读的热点是武侠小说、言情小
一、教学环节设计的适应性    把握好教学环节设计,实质是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的把握。对教学环节缺乏规律性认识,只为课件去备课或课件只是教师自己教学过程或教案的翻版,这都是不正确的。“教学、课件两张皮”,放弃了教学备课的主体——学生和教学环节设计,这方面的失误往往是课件设计中最致命的。课上只是依靠课件领着学生去学习。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课件无法往下进行,课堂环节也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摘 要: 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文课。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堂语文课激情四射。  关键词: 激情 魅力 兴趣 和谐课堂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个观点的提出为我们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进行阅读、写作等综合性学习。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提高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中求异,上出自己的特色。在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明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 
期刊
多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有这样的体会,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每篇文章的字、词、内容、结构、问题特点、写法特色、中心主旨乃至作家作品,这么多的教学任务,整节课不得不教师讲,学生听,甚至教师提出问题也只能自问自答,包办代替,没有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发问探究。殊不知,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低效;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才是不明智之举。这种一味地把老师的问题、思路强加于学
摘 要: 本文试以赛珍珠的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为例来把握她中西文化融合的观念。  关键词: 赛珍珠 《东风·西风》 文化 冲突 融合    赛珍珠(1892—1973),美国作家,因描写“中国生活”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作家,被尼克松誉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她一生致力于理解并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异同,生命中有一半时间在中国度过,积极鼓励人们为异质文化之间最终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