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早产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危重早产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危重早产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基础上,接受系统护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体重增加情况和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危重早产儿在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其体重的增加,以及治疗成功率的提高,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危重早产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81-02
  随着我国儿科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已经在危重症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早产儿自身消化吸收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且自身体重偏低,因而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所以,在危重早产儿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为患儿提供营养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临床研究对危重早产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危重早产儿为观察对象,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儿胎龄在31周至34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2.23±1.3)周,出生時体重在800 g至2.2kg之间,平均体重为(1.76±0.6)kg。其中,6例消化道出血,3例颅内出血,15例生活能力地下,12例中重度硬肿症,18例吸入性肺炎。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仅仅依据其病情程度实施胃管鼻饲、滴管喂养或是奶瓶喂养。对于胃肠无法耐受的患儿,仅以10%葡萄糖液为供能物质,且喂养过程中对患者体征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对输液速度进行适当调整,连续治疗3d至16d。
  实验组患儿在入院2d至5d后开始接受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并注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临床症状。待其肾功能恢复正常后,开始实施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连续治疗5d至17d。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液由水溶性维生素、英脱利匹特、脂肪乳剂、6%小儿氨基酸注射液、氨基酸液和10%葡萄糖液组成,与电解质、微量元素、脂溶性维生素、1安瓿配10ml 10%葡萄糖液,现用现配。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护理措施
  第一,营养液的输注。在配制营养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并根据不同营养的性质分别在不同的溶器中稀释,保证其各种药物的相溶性,如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或葡萄糖中混合以后,确认没有沉淀再一边摇匀一边加入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注意检查药液有无杂物。静脉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如暂时未用,应放置在4℃的冰箱保存。使用前1~2h取出置于室温下,24h输完。
  避免其他药物输入或采血操作与营养液同输入通道进行,从而降低破坏营养液稳定性、栓塞、细菌污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依据治疗方案通过微量输液泵恒定输注,同时,应确保输液泵具有功能完好的报警设备,输液器应配置有0.22μm终端过滤器,且每天应更换一次[2]。
  第二,选择穿刺部位 选择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输入,首选上下肢静脉和腋静脉,其次是头皮静脉,因早产儿头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显露清楚,但大多是毛细血管,输入渗透性高、刺激性强的营养合剂时,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液体渗出,引起皮肤浸润甚至坏死,对患儿造成伤害。四肢静脉因位置表浅、显露清楚、弹性好、容易穿刺而被经常采用,但须妥善固定,防止针头移位、脱出,致使输液失败。有资料表明[2],早产儿行腋下静脉穿刺留置针与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留置比较,在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方面差异有显着性,腋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达(112.7±23.27)h,经过实践,应首选腋静脉,腋下表浅静脉即为贵要静脉,因口径粗,弹性好、位置表浅、容易固定而被采用。穿刺时动作要轻、慢、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穿刺次数,选择粗细适宜的留置针。
  实验组所有患儿均使用四肢或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前应保证皮肤干燥清洁。穿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有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操作,置管过程中应敷使用透明膜,并尽可能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若穿刺部位皮肤发生渗血,需立即改变穿刺部位,且穿刺后使用50%硫酸镁湿敷水肿部位[3]。
  第三,加强生命体征检测,积极治疗并发症。?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接受治疗前均需采集血液进行肝功能、血糖、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查,治疗之初每天检测一次,治疗2至3d后,适当降低检查频率,从而保证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患儿的高血脂、低血糖、高血糖等并发症[4]。?2低血糖护理。若患者出现无哭闹、精神反应差,则证实其存在低血糖症状,此时,应对营养液输注速度和葡萄糖的浓度进行及时调整。?3静脉炎护理。静脉炎的发生会对患儿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若患儿出现红肿、渗漏等症状,需立即改变注射部位,并使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局部皮肤。
  第四,加强巡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静脉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保护血管,不要过分依赖输液泵的报警功能,因其对输液渗出、皮下肿胀无报警功能。早产儿在暖箱内四肢活动度大,缺乏约束,再加上血管细小,治疗疗程持续时间长等原因,易引起留置针留置失败、液体渗出。
  3.2 总结
  综上所述,危重早产儿在周围静脉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降低患儿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为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的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龙郎,张彩霞,欧天颖,等.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21--22
  [2] 张洪玲.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54—55
  [3] 张勇军,杨春燕,宓秀菊.早期静脉营养用于危重早产儿营养支持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8,29(10):88—89
  [4] 肖持坚.部分胃肠外营养在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1,14(6):897—89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日清日高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发挥价值。方法 收集我们医院普外科2008年2月到2010年2月住院患者250例为对照组,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住院患者250例为治疗组。最后是比较日清日高管理模式在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经过管理措施的全面应用,在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比较,治疗组明显胜于对照组,比较显著,有統计学
期刊
例 1 女 ,15天。因室温过低给予保暖 ,数小时后发现患儿发热 ,测体温41 5℃ ,应用酒精擦浴 ,约 1~ 2小时后体温降至 35℃ ,但发现患儿面色不好来诊。查体 :体温低于 35℃ ,面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近视眼患者角膜曲率及中央角膜厚度值的差异。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于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选取拟行LASIK或SBK手术的近视患者蒙古族600例(1 196只眼),其中男性317例(631只眼),女性283例(565只眼)。汉族531例(1 062只眼),其中男性282例(564只眼),女性249例(498只眼)。采用pentaca
肺结核咯血患者存在着大量的心理问题,虽然咯血本身不是由于情绪变化引起的,但却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因此,心理护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变
肛管周围疾病围手术期处理强调了以手术为中心及手术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密切关系与相互影响.不同手术,不同病人,其处理不尽相同,各有特点.rn1 肛管周围疾病手术的基本特点
期刊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采用RTV100-2OCT对CPACG患者35例(35只眼)及正常人30名(30只眼)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平均上方、下方mGCC厚度及平均上方、下
1 痔的概念rn痔是人类常见病,而其它哺乳动物几乎不患痔.究其原因,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人类直立行走使肛门部血液回流不畅,而肛门部局部解剖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造成肛门缘血管
期刊
目的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传统LAIS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的变化进行临床观察。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192例(384只眼),分为FSLASIK组、SBK组及传统LAISK组,每组患者64例(128只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