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求知欲的巨大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巨大源泉。而兴趣的激发往往建立在对新奇事物的认识或对未知因素的渴望上,只有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才能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学好。德国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1 “激趣”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物理的规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如果教师在授课伊始就滔滔不绝,照本宣科,呆板授课,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厌倦疲劳。因此,教师在授课一开始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
物理演示实验往往是物理教学的引子。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同学回答现象,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例如讲“沸点”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入:“将装满水的杯子突然向左或向右运动,杯内的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创设“悖论”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所学的新知识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创设一个让学生运用旧知识、旧方法、习惯性思维分析问题进而产生“悖论”;再通过科学的探索,提出新知识、新方法、新思维进而得出新结果;最后消除悖论。如关于浮力问题,学生在学习之前早已有了感性认识,但常认为木块能浮在水面是因为木块所受浮力大,而铁块要沉下水是由于没有受浮力或受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困难。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的画面,设计出一个实验,测出漂浮的木块所受浮力小于沉在水中的铁块所受的浮力,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相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思索,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如在物体重心的教学中,我提问:“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很容易回答:“是”。这时我趁热打铁又问:“一个圆环的重心在哪里?”有的学生回答:“在圆心”,有的学生回答:“圆心不在物体上”。这样就构建了“悖论”的情境,引起了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强化了概念,深化了知识,也吸引了学生。
3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我特别重视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大胆提问,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可以说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这里,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记得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节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我还特别补充一点内容:“力的作用不仅是相互的,而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也是相等的。”这时就有一位学生反驳说:“我对他人脸上打了一巴掌,为什么我的手不怎么疼而他的脸会很疼。”这时我就心平气和地给他解释说:“你给他人脸上的力和他人给你手上的力的大小是相等的,但是他人的脸和你的手对力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感觉也就不一样了。你的手不疼,而他的脸很疼。”这种现象属于生理学的范畴,不是物理问题。同时我还开玩笑说:“你打他人你是主动的,挨打的人是被动的,从管理学的角度说,你是错误的。”经过我细致的讲解,同学们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4 让学生在“玩”中“学”。体会物理的奥妙
学生的才能通常是通过“玩”展现出来的,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玩”及“玩”的个性。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就是成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另一个阶段的生活同样真实,同样积极,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因此,教育就是无论年龄大小,提供保证让其充分生活条件的事业……。还说:教育者应尊重未成年人的状态。”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思考。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寻找与别人不同的新方法、新花样,让他的脑子永远处于积极思考的亢奋状态。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如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让他们领会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让学生弹玻璃球,让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等。
5 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兴趣
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明确学习物理的重大意义。如在初中物理《重力》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知道神秘的不倒翁吗?为什么他总是不倒呢?在学生都明白是“重心”的应用之后,笔者是这样小结的:商家们对重心这一物理知识加以利用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由此可见知识就是财富。这对学生是一种启发和激励;二是:你观察过吗?建筑工人在修建房屋时采用什么方法使建造的墙体竖直而不倾倒吗?(依靠重垂线筑墙),之后笔者这样小结:建筑工人对重力的方向加以利用就使修筑的墙竖直而不倾倒,由此可见知识就是力量。又一次激励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6 运用多媒体,影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兴趣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脑多媒体技术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给物理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地兴趣。比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影像等;还创设模拟各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的把握教材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交互式的课程将学生带人教学情境中,学生亲自操作,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发展学习内容,在主动参与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总之,任何学生学业的成功,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自觉的、积极的、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这个因素,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与学》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3]《安徽教研》
1 “激趣”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物理的规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如果教师在授课伊始就滔滔不绝,照本宣科,呆板授课,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厌倦疲劳。因此,教师在授课一开始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
物理演示实验往往是物理教学的引子。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同学回答现象,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例如讲“沸点”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导入:“将装满水的杯子突然向左或向右运动,杯内的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创设“悖论”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所学的新知识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创设一个让学生运用旧知识、旧方法、习惯性思维分析问题进而产生“悖论”;再通过科学的探索,提出新知识、新方法、新思维进而得出新结果;最后消除悖论。如关于浮力问题,学生在学习之前早已有了感性认识,但常认为木块能浮在水面是因为木块所受浮力大,而铁块要沉下水是由于没有受浮力或受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困难。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的画面,设计出一个实验,测出漂浮的木块所受浮力小于沉在水中的铁块所受的浮力,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相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思索,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例子,如在物体重心的教学中,我提问:“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很容易回答:“是”。这时我趁热打铁又问:“一个圆环的重心在哪里?”有的学生回答:“在圆心”,有的学生回答:“圆心不在物体上”。这样就构建了“悖论”的情境,引起了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强化了概念,深化了知识,也吸引了学生。
3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我特别重视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大胆提问,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可以说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是成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与原来的情况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也可以说是成功。这里,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记得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节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我还特别补充一点内容:“力的作用不仅是相互的,而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也是相等的。”这时就有一位学生反驳说:“我对他人脸上打了一巴掌,为什么我的手不怎么疼而他的脸会很疼。”这时我就心平气和地给他解释说:“你给他人脸上的力和他人给你手上的力的大小是相等的,但是他人的脸和你的手对力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感觉也就不一样了。你的手不疼,而他的脸很疼。”这种现象属于生理学的范畴,不是物理问题。同时我还开玩笑说:“你打他人你是主动的,挨打的人是被动的,从管理学的角度说,你是错误的。”经过我细致的讲解,同学们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4 让学生在“玩”中“学”。体会物理的奥妙
学生的才能通常是通过“玩”展现出来的,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玩”及“玩”的个性。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就是成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另一个阶段的生活同样真实,同样积极,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因此,教育就是无论年龄大小,提供保证让其充分生活条件的事业……。还说:教育者应尊重未成年人的状态。”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思考。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寻找与别人不同的新方法、新花样,让他的脑子永远处于积极思考的亢奋状态。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如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让他们领会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让学生弹玻璃球,让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等。
5 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兴趣
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明确学习物理的重大意义。如在初中物理《重力》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知道神秘的不倒翁吗?为什么他总是不倒呢?在学生都明白是“重心”的应用之后,笔者是这样小结的:商家们对重心这一物理知识加以利用就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由此可见知识就是财富。这对学生是一种启发和激励;二是:你观察过吗?建筑工人在修建房屋时采用什么方法使建造的墙体竖直而不倾倒吗?(依靠重垂线筑墙),之后笔者这样小结:建筑工人对重力的方向加以利用就使修筑的墙竖直而不倾倒,由此可见知识就是力量。又一次激励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6 运用多媒体,影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兴趣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脑多媒体技术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给物理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地兴趣。比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影像等;还创设模拟各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的把握教材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交互式的课程将学生带人教学情境中,学生亲自操作,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发展学习内容,在主动参与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总之,任何学生学业的成功,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自觉的、积极的、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兴趣这个因素,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与学》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3]《安徽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