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现象的剖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学习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但长期以来,中学文言文教学缺少整体性、渐进式的设计,导致缺乏教学衔接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现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一、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原因分析
  归根结底,导致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认知能力与知识水平不能满足课标及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言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但是,这些内容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学习的重点。这就导致高中文言文教学逐渐出现“断层”现象。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初高中文言文教材编排不合理
  从目前学校运用比较多的高中语文教材来看,高中文言文篇幅较初中来说长很多,解读难度较大,如《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另外,从选文文体看,初中教材以记叙文文体为主,内容大多是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如《俩小儿辩日》《桃花源记》等。而到了高中,选文大多以抒情类散文为主,而且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包含丰富的思想蕴含,如《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理解鉴赏这些文言文,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有相应的文化积淀和素养,而绝大部分高中生是不具备这样的知识结构及水平的。
  2.初高中文言文缺乏基础性及先导性
  初中教学只要求读懂浅易文言文,淡化语法教学,考查时也几乎没有专门的语法题,即使有语法现象,也是隐藏在翻译句子中,评价时不做突出要求,学生更是分不清主、谓、宾、定、状、补。而高中阶段需要掌握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用法及其意义,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就是字词和语法,进入高中不仅需要背诵较之初中篇幅更长的文言文,还需要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再加上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的匮乏,让学生无从下手,无法适应。
  3.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缺乏导向性
  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教学及学习效果评价的主要方式及方法是考试。中高考试卷对实际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然而中高考命题缺乏联系,导向性不明显。这也是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初中中考文言文命题文本多选自教材,即使有课外内容,选段也十分简单。这样的命题规律,让多数师生学习文言文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到了高中阶段文言文考题全部选自课外文本,根据课标的要求,难度一下提升,这让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初中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改进对策分析
  高中文言文“断层”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接受效果,很多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难情绪和疏离感,无形中也使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迷失了方向。基于此笔者建议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对初高中文言文的有效衔接。
  1.渗透文言文语法意识及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语法知识非常薄弱,甚至有些学生连实词与虚词都分不清楚。高中的文言文教学需要学生对于这些概念有一定掌握。为了摆脱学生能从初中文言文的“毫无认知”状态,就应该在高中文言文单元开始之前就给学生补充词性及句子成分这些语法知识。这样的衔接教学可以为学生进行系统的高中文言文学习作很好的铺垫。同时,作为教师要有长远的育人观,不能急功近利,即便文言文中的语法、句法等知识在初中阶段不考查,但是也要加强对文言字词及文言句法的重视。
  2.改进文言文学习方法及手段
  初中文言文更多是死记硬背,而到了高中要在背诵的基础上,更系统化,不仅了解还要学会梳理文言实词虚词等。在日常学习中要对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按照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类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让已学的文言文内容与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进行衔接。比如初中《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这一典型的宾语前置,与高中《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何厌之有”句式完全相同。
  3.把握文言文课程梯度及关联度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学习模式中,前后缺乏一种阶梯式的深入,初中语法知识应该为高中语法知识的基础,在整个文言文语法知识教学中起到先导作用,然而初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讲解时没能做好这一点,使得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缺乏理性的知识基础。高中文言文主要以论述文,散文为主,这些文章从理解和情感内容上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而且作品内容脱离学生生活,说教意味较浓,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深邃的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有较大的差距,没有一定人生体验和知识积累的高中生很容易“不知所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在课前,让学生针对知识点先进行自学,课中,教师的任务是辅导工作。让学生自己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思考、分析和整理。
  针对目前高中文言文出现的“断层”现象,深入其根本,我们知道这是教育模式的问题以及教材编制时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成长的普遍认知能力。初中文言的“过浅”,高中文言文内容的“过深”,再加上了文言文本身不能很好地联系当今的生活,让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和老师的教学中,在抓住内容的同时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丰富文言文的有趣性,让“断层”能有效衔接起来。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四、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依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体验中把握思想情感、领悟主旨内涵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管是作为表演者还是观众,都会在参与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不仅有生动曲折的情节,还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苦命运牵动人心,忠贞爱情感人至深。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将这首诗改编成课本剧
血细胞分析仪是精密电子仪器,测量电平低[1],涉及多项先进技术,结构复杂,易受各种干扰,为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安装使用之前,应认真详细地阅读仪器操作说明书.仪器的维护保养,
高考之自然科学类文章与平常见到的不大一样,准确地说,应叫做“科技消息摘要”。所以它具有消息的特点——“新”“广”。所谓“新”,一指新近发表的,从发表到选为高考阅读材料,长则一年左右,短则三五个月;二指内容新,大都是前沿性的科技动态。“广”主要指内容广,天地生化、环境保护、生命科学、无所不包。内容虽“新”而“广”,但命题严格定位在“懂”字上,作为“以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为目的阅读,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概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备四个标准:明确的教学目标、恰切的教学内容、自然而圆融的教学过程、全面而共享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计好课堂教学目标,定向,適当  有效地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需求,明确学习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好的教学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后志》载《王氏杂说》卷一○云:“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蔡京为安石传,其略曰:‘自先王泽竭,国异家殊。由汉迄唐,源流浸深。宋兴,文物盛矣,然不知道德性命之
临床细菌药敏试验室间质量评价是细菌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的评价方法.笔者将陕西省1998~1999年两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一
随着现代微生物学技术的进展,人们已了解到现代感染(败血)症的致病种群的组成不仅是单一的需氧菌,还包括厌氧菌和缺壁细菌(既细菌L-型:L-form):厌氧菌及需氧菌、L-型细菌是必
将MTS/PMS显色系统用于人红细胞超氧化岐化酶总活力测定。在固定的实验条件下,检测待检样品在500nm处的吸光度值,然后查SOD标准曲线得SOD实测值并通过换算「SOD(U·gHb^-1·ml^-1)=50×实测值÷36.8÷
一、对于读经的历史争论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读经的作用众说纷纭。在上一世纪,关于读经的争议主要经历了四次:第一次发生在民国初年,主要围绕着复古尊孔和新文化运动者反复古的斗争而展开;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在东西文化反思过程中,以1925年章士钊“读经救国”论和鲁迅的批判为标志;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以《教育杂志》的1935年“读经专号”为平台展开的关于读经的大讨论;第四次始于20世纪
摘 要:《动态网页设计》作为职业教育网络班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也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引入为这门课程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在任务驱动课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学生能较好地进行自主互助学习,配合教师完成任务操作,更加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关键词:中职;任务驱动;动态网页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