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在兴国

来源 :党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11月,李富春到达中央苏区,不久被苏区中央局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委机关最初设在兴国县牛坑塘李家祠堂,李富春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整整一年。在这一年里,李富春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把兴国县建设成为闻名中央苏区的模范县。毛泽东曾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称赞道:“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这“第一等的工作”包含着李富春倾注的大量心血。
  
  “像模像样的兴国佬”
  
  李富春到兴国上任后不久,与妻子蔡畅同骑一匹马,前往省苏政府驻地开会。他戴着鸭舌帽,系着长围巾,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呢大衣。不知情的农民在路上见了他,很是好奇,说他像个“外国佬”。一句玩笑话提醒了蔡畅,衣着虽是小事,却也是与群众联系感情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会后,她劝李富春“改装”。李富春笑着说:“是啊,入乡随俗嘛,我应当成为一个像模像样的兴国佬。”于是,蔡畅按照当地百姓穿的样式给他赶制了一套对襟褂子和便裤,褂子上缝了两个宽大的口袋,肥大的裤子走起路来还发出“嚓嚓嚓”的响声。李富春穿着这身衣服,在牛坑塘附近转了几天,既不骑马,也不允许警卫和工作人员陪同。遇到爱唠嗑的老表哥、老表嫂,他都会坐下来与他们唠唠家常,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介绍党的政策。到了红军家属的家里,他就要进人家的谷仓掀开瓶瓶罐罐,瞧瞧食粮油盐,看看盖的被褥,铺的稻草。到了孤寡老人的家里,他便卷起袖子和裤腿,帮着挑水、劈柴、锄草、拢谷,没有半点官架子。他走到的地方总是伴着欢声笑语,群众纷纷称赞:“李书记,你真成了像模像样的兴国佬。”
  牛坑塘的李家祠堂原先是地主富豪家的“别墅”,穷苦百姓哪怕是从门前经过都必须低着头,更是从不敢迈进半步。李富春搬来之后,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他平等待人,平易近人。对于前来反映问题的群众,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听取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群众买不到盐,他就发动大家办硝盐场;群众缺少布匹,他就帮忙办起织布厂;群众治病缺少西药,他就组织乡村医生用民间中草药治病。为了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他就在兴国办起了列宁师范和列宁小学。当时,有群众向李富春反映省苏土地部部长黄发桂官架子大,认为群众愚昧无知,时常把一句“你知道什么”挂在嘴边,李富春随即找到了这位年轻的干部,推心置腹地对她说:“小黄呀,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记住当官是代表群众的,你不去代表群众说话,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要你这个官做什么呢?当官就必须为群众谋利益,离了这个就不是老百姓的官。”为了给干部们敲响警钟,李富春就黄发桂的问题专门召开了干部会议,教导干部们不要脱离群众,不要在群众面前摆架子、翘尾巴,要在广泛接触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中,履职尽责,推进工作。
  李富春关心百姓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迹传遍了全县,群众打心眼里认可了这位“兴国佬”,都想和他唠唠家常,讲讲心里话。
  
  “他的精神始终是那么乐观充沛”
  
  李富春就任江西省委书记时,正值第三次反“围剿”结束,中央苏区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结束,许多新形势和新决议需要通过召开省委扩大会议进行传达贯彻。省委扩大会议需要的文件材料由秘书处专门起草,但李富春坚持一一过目,或作修改,或作补充。他并不是对秘书不信任和不放心,而是他认为作报告应当有的放矢,不能只是“由秘书代劳,由自己照念”。由于时常工作到深夜,睡眠严重不足,李富春两眼通红。陈毅劝他要先休息好才能做好工作。对于陈毅的这番规劝,李富春感激不已,却又无奈地摊开双手耸耸肩说:“尊口玉言,难以实行。你晓得,我初来乍到,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得奋起直追,从头学起。好比演戏,我必须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否则,我这个主角演不好,就是有你们众位补台,我也愧于‘江东父老’!”
  当时的中央苏区正处于国民党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的双重压力之下,省委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菜金,只能吃些糙红米饭和缺油少盐的南瓜汤,甚至有时不得不吃野菜充饥。李富春、蔡畅和陈毅坚持与大家同桌进餐,同盆吃菜,还经常把饭菜省下来给年轻的同志吃。李富春、陈毅经常下基层走访,有时候回来晚了,饭桌上的一盆菜早就被年轻的同志们吃得只剩下一些菜脚子,但他俩从不责怪大家。年轻的同志们看到他俩在菜盆里“海底捞针”的样子,起初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互相提醒下次要注意,可是下次开饭时又都忍不住拿起筷子“冲锋”了。有时实在咽不下白饭,他俩就找来几个辣椒切碎,和盐拌在一起,便能有滋有味地吃下去。因为物资供应极差,就算是每人只有五分钱的菜金,伙房都还会有结余,年关到了就给大家分伙食尾子。李富春和蔡畅能分得两份伙食尾子。陈毅总是带头起哄让他俩请客,蔡畅便会拿出钱让伙房炖一锅香喷喷的辣豆腐,给大家改善伙食。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大家以苦为乐,精神振奋,团结向上,对革命前途充满了信心。
  蔡畅后来回忆说:“在江西苏区那几年,斗争复杂,生活艰苦,富春也日渐消瘦,可是他的精神始終是那么乐观充沛。”
  
  “共产党员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李富春相当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强调党风建设必须注重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党员干部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二是党员应当成为群众的模范,具备说服和教育群众的基本条件;三是各级党组织在党的总号召总任务下,结合各地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能够带领群众前进的口号和目标。
  在苏区,有一部分干部依然习惯“端坐”于高堂之上,只知道向群众下达任务,对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却不甚关心,被群众讥讽为“要人”(扩大红军)、“要钱”(推销公债)、“要税”(收土地税)的“三要干部”。李富春指出,这是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为了克服这些弊病,提高苏区干部的素质,李富春带领兴国的党员干部制定了在政治军事学习、推销公债、扩大红军等十项工作中以身作则、带头执行的“十带头”制度。此外,他还以江西省委的名义在兴国新塘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只要有时间,他便亲自到训练班给大家讲课。在课堂上,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员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李富春还要求领导干部多下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应当有1/3的时间留在机关处理日常工作,2/3的时间下到农村、乡镇最基层的地方。他首先身体力行,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为了不给群众增添负担,他走访时随身带着装有大米和辣椒的米袋子,还有草席编成的蒸饭用的“饭筲子”。每到一地,他便立刻沉下去,与老农和村干部促膝长谈,一起商量增产粮食的措施,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不挑不拣。有干部安排他去某地方吃饭,他总是连忙拒绝,掏出自备的“饭筲子”,装上一些米,请村民煮饭时捎带煮熟,拌上几根辣椒,便吃得津津有味。在担任江西省委书记的第一个年头,李富春走遍了当时江西苏区所辖的兴国、于都、乐安、石城、赣县、万泰、永丰、胜利、瑞金、于都、公略、寻邬(今寻乌)、南丰、远安、会昌、宜黄等16个县,在实地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对江西苏区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对于破坏党的形象甚至徇私枉法的干部,李富春处置起来毫不客气。1932年底,兴国鼎龙区一位叫黄家楫的教书先生找到李富春申诉冤情。黄家楫长期执教私塾,是村子里唯一识字的人,常有人找他代写诉状,向上级领导反映肃反中存在的问题,不料他因此得罪了区苏主席而被重新划定为“土豪”。李富春得知此事后,立刻派人前去调查核实情况。在证明黄家楫实属冤枉后,他提笔给兴国县政府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刀下留人。黄家楫是教书先生,教书先生不该杀!鼎龙区苏主席应当撤换。”
  
  “模范兴国”光荣称号的来历
  
  在革命战争年代,扩红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当时苏区的扩红工作中,既存在着“左”的错误倾向,还出现了对扩红工作消极怠工的现象。为了保证扩红工作的顺利推进,李富春在上任之初,就将扩大红军列为省委第一等的战斗任务。他带头对人民群众开展了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介绍红军真实的生活和战斗情况,引导广大群众认清红军与革命的关系。在积极指导全省扩红工作的同时,李富春还着重抓了兴国这个典型。
  整个兴国从党的县委、区委、支部到各级工青妇组织,都充分发动起来,层层负责,认真贯彻,党员、赤卫队员带头报名。李富春经常给踊跃参军的青年做政治动员,亲自参加欢送会。1932年2月4日,他出席了兴国县苏维埃政府召开的群众大会,详细阐述了“工农的政权,红色的政权,必须依靠工农群众来保护”的道理,欢送新战士们上战场。他还发动干部订竞赛条约,参加扩红突击队,详细讨论扩大红军的具体办法,把扩红工作落到实处。在李富春和兴国党员干部的充分政治动员下,全县掀起了扩大红军的高潮,到2月底,至少有1200名工农群众参加了红军。
  随着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妇女也积极行动起来。她们响应政府号召,动员自己的子女、丈夫参加红军。不少红军家属还组织了宣传队,把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迫害、劳動人民在反动统治时期遭受的种种苦难,以及动员亲人参加红军的重大意义,党和政府对红军家属的关怀照顾,等等,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然后挨家挨户宣传演唱,激励更多的乡亲踊跃参军。当时,23万余人口的兴国,先后有5万余人参加红军。上至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下至十四五岁的少年,都有报名参加红军的,到处呈现出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场面。1932年10月23日的《红色中华》曾报道说:“我们红军开到兴国时,那里的群众真是好,对红军的认识很是深刻。我们红军一到驻地,那些工农劳苦群众都欢天喜地,替红军打扫屋子呀!搬门板呀!烧开水呀!煮稀饭呀!开欢迎大会呀!真是好极了,真是模范中的模范。”
  兴国的扩红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就在于李富春和兴国的党员干部工作做得细致、扎实。“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了。”为了在全苏区推广兴国扩红工作的先进经验,李富春组织了宁都、于都、会昌、宜黄、乐安、永丰、胜利、广昌和石城等10个县的干部到兴国进行了半个月的参观学习。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为兴国题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从此,“模范兴国”闻名遐迩,传颂至今。
  
  倡导“脱掉花鞋,扶犁操耙”
  
  随着扩大红军运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兴国的青壮年男子大部分上了前线,广大妇女无可推卸地承担起后方各项工作的重担。李富春依靠当时任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的蔡畅,利用各种机会向大家介绍当前的革命形势和苏区肩负的斗争任务,讲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孙中山等人的故事,帮助她们打开眼界,增强她们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完成农业生产的重任,李富春以省委的名义号召广大妇女发扬半边天的作用,“脱掉花鞋,扶犁操耙”,下田劳动。兴国的妇女都是大脚,上山砍柴,下河挑水,素来吃苦耐劳。但是,当地农村充斥着“妇娘学犁,母鸡学啼,触犯天神,会遭雷劈”“妇娘子下田生瘪谷”等封建迷信的说法,所以一提到犁田耙地,妇女就纷纷打退堂鼓。虽然有些妇女受到党的教育,愿意响应省委的号召,但因为封建传统习俗的影响力巨大,家庭纠纷不断发生,她们也不得不退缩。为了破除封建迷信,宣传科学思想,李富春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积极对妇女开展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对蔡畅说:“你先下田,让群众看看会不会被雷劈。”第二天,蔡畅便下田扬鞭扶犁,还拜老农为师学习耕作技术,成了一名妇女耕作能手,从而用事实教育了大家。
  在李富春和蔡畅的带动下,广大妇女勇敢地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桎梏,以最高的劳动热忱投身于革命生产。她们纷纷下地学犁耙耕作,组织了上千个妇女耕田队、犁田合作社和劳动互助组,挑起了农业生产的大梁。
  为了让妇女放心从事农业生产,李富春在兴国办起了200余所托儿所,由年纪较大的妇女照看婴孩。妇女们嘹亮欢快的歌声飞扬在田野间:“春风吹来百花鲜,多少细妹学犁田。女人赛过男人来,亲哥看了笑连连。”在参军人数最多的1933年,全县不但没有荒废耕地,而且农业生产还得到了发展,粮食作物实现了增产。
  在兴国的一年中,李富春还积极支持与指导江西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和发展,纠正土地革命中出现的“左”右两方面的错误,以及“肃反”工作中存在的“左”倾错误。他实干苦干,任劳任怨,竭诚为民,与兴国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戴。■
其他文献
2005年7月,陶高鑫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来到了七师医院从事外科临床专业.刚参加工作的他,深知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和实践工作相差很远.要在岗位上,要跟老医生、老专家学习的内容很多.rn于是,刚工作的两年中值班室就是他的学习“阵地”,医院就是他的“家”.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白天黑夜;无论逢年过节,还是手头在忙,只要病人需要,陶高鑫都随叫随到.
期刊
“两弹一星”工程是中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实施的,以研制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国防工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期刊
“陈大哥,我们一家人时常念叨着你,你什么时候和家人一起来我的家乡旅游,我们全家人给你当导游.”6月11日,远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的马国才再次对他石河子的亲戚陈剑峰发出了邀请,而陈剑峰因为工作忙不得已再次婉拒.rn47岁的陈剑峰是西部资源物流有限公司氯碱销售部的一名员工,有着18年党龄,2018年6月与在石河子开发区一家企业打工的回族青年马国才结为亲戚.随着师市“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深入开展,两家人相互交往更加紧密,就像一家人一样.
期刊
“援疆专家教得非常仔细,跟班学一年,比过去三年的收获都大.”近日,和“师傅们”一起完成肛肠手术的十二师三坪农场医院全科医生岳春荣,对笔者如此感慨.rn岳春荣说的援疆专家,分别来自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德州市人民医院、德州市肛肠病医院、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的肛肠科.他们帮助三坪农场医院填补了肛肠科的空白,还通过“师带徒”培养了一批专业人员,为当地留下了珍贵的“火种”.
期刊
天上月儿圆,手中月饼香.转眼又到中秋佳节,超市里琳琅满目、独具匠心的月饼早已纷纷登场亮相,令人目不暇接,各式各样的月饼十分惹眼.买月饼、送月饼,满街弥漫着月饼的香味,那香味总是让我回忆起童年.rn中秋佳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记不起来,我只知道中秋节就意味着有月饼吃,儿时的我认为,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月饼,所以我总是巴望着中秋节的来临.
期刊
在当前媒体融合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媒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紧跟新媒体发展步伐,通过多种方式找到适合电视新闻采编发展的新途径.rn一、以民生新闻为主贴近群众生活
期刊
他带头种植桃树,加强管理,提质增效,引进优良品种,扩大桃园面积,年纯收入55万元;他帮助其他职工建桃园、传经验,还建议四十一团草湖镇成立果树生产合作社,解决果品销售问题,帮助困难职工脱贫……他就是自治区劳动模范、四十一团草湖镇七连职工李永勤.
期刊
在十一师,提起建咨集团所属昆仑工程咨询管理集团兵团建工设计院党支部书记、综合一所所长、高级工程师雷蓉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rn从事建筑设计工作20年来,她多次获得十一师“优秀共产党员”“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还被授予“十一师劳动模范”“新疆勘察设计行业平凡岗位优秀人物”“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勘察设计最美女设计师”等荣誉称号;先后当选兵团妇女代表、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们赞美她长相美、绘图美、心灵美.
期刊
盘锦新世纪交通救援施救有限公司经理兼党支部第一书记徐恩惠,坚持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用、真传、真干.rn坚持忠诚于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心里走”徐恩惠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政策,精细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群书治要》等书籍,做到篇篇有记录、件件有存档.数十年来,他坚持学习“不过夜”,只要是党中央出台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他都坚持主动学,“每日一学”已经成了徐恩惠雷打不动的习惯.
期刊
在天富发电产业检修现场,时常会出现一位身着蓝色工装,头戴红色安全帽的身影,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不停地忙碌着.当你走近他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沾满油渍和煤粉的脸庞,一笑起来就露出白白的牙齿,很随和,他就是天富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发电产业检修分场锅炉专工阎志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