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预测着学生达到的学习标准,在方向上为教和学的评价提供依据。高效课堂一定离不开制订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没有教学目标的全面考虑和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的游刃有余。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原封不动按照教参所给的教学目标备课上课,而对于教学目标的出发点、过程性、归宿感并不在意。对于“教学目标”,问起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很重要,但到了课堂上,教学目标就成了“说起来比做起来重要”的事情,問何为有效目标,老师会说教参上规定的就是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自觉意识很令人担忧。教学目标是不能“拍脑袋”拍出来,如何才能避免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随意性,我认为教学目标是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进行一致性的研究。
一、构建课堂大框架,吃透教材
数学学科是一门知识系统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十分紧密,任何新授知识都是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通过前面所学内容迁移过来的。所以,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制定教学目标才能做到瞻前而顾后,形成系统的框架结构。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我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几个板块设计,明确了每个步骤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2)研究——根据所给的小正方体,分组操作(摆一摆)研究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3)交流——根据所填写的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4)验证——弄清长×宽×高与小正方体总个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演示;由线到面到体的变化过程,进一步明确长方体体积公式是长×宽×高。简述几个目标,即(1)猜想。(2)研究(摆放操作,初步感知)。(3)交流(明确重点和难点)。(4)验证和总结。这种目标粗放而又细腻,简洁而又有序,使教师能从模糊不清的教学目标中短时间内快速把握教材,理清教学思路,提高教师上课思维的“层次性”和“宏观化”,教学方法只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时候,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真正有效落实和达成。
二、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
当我们构建课堂大框架时,也要读懂学生,我们每天都和学生打交道,而课堂正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的工作室,只有读懂学生,教学目标才能在心里生根,才能在心中发芽。
要想目标有根,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所以在教学目标设立的时候要思考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的层次就会体现出不同的结果。在目标制定上就要考虑保底和封顶,既要照顾到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又要考虑到能力强吃不饱的学生。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我制订目标时,第一层就是让学生知道表面积就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会计算前面、上面、右面的面积,并用三个面的面积和乘2得到表面积。而第二层就是让能力强的学生不仅知道表面积计算方法,而且能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如两个正方体拼起来后的不同变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要体会学生的思路,往往教师反复强调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而学生的收益却是相反的,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制订目标的同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最后,要提前发现学生的错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习惯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探讨数学问题,他们的方法与教科书上例题的方法很少有相似之处。此时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事先预想到学生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制定目标的同时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正如一句名言:备课不仅是备书本更是备学生。
三、关注课堂生成,展开目标
“一切皆有可能”一句广告语揭示了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师在课堂中随时面临着学生自由感悟的挑战,遭遇始料未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丰富和调动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敏锐的教学眼光,积极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构的生成资源,并运用、调动自觉的教学机智和智慧进行及时备课,灵活处理好课前预设目标和课中生成资源的延伸关系。让教学目标及时生效,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作为教师,在研究“教学目标”的时候,决不能“行而上”地考虑既定目标而不考虑目标背后的教学变化过程,甚至可以说在研究教学目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研究教学目标的展开。因为只有展开的教学目标才是合理的目标,也只有聚焦的目标才是可以展开的目标。
总之,在教学研究实践中,当教学目标这一看似单调的话题不再被忽略的时候,当我们真正能够学会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目标的专业技术,学会用“目标意识”思考和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的课堂就会发生一场巨大变革,因为这个老生常谈的目标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教学观念,所谓“吃透教材”,所谓“关注学生”,所谓“促进发展”,这些有效教学的种种理念追求,那些重要的思想,将在课堂教学中重新得以落实,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编辑 张珍珍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原封不动按照教参所给的教学目标备课上课,而对于教学目标的出发点、过程性、归宿感并不在意。对于“教学目标”,问起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很重要,但到了课堂上,教学目标就成了“说起来比做起来重要”的事情,問何为有效目标,老师会说教参上规定的就是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自觉意识很令人担忧。教学目标是不能“拍脑袋”拍出来,如何才能避免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随意性,我认为教学目标是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进行一致性的研究。
一、构建课堂大框架,吃透教材
数学学科是一门知识系统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十分紧密,任何新授知识都是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通过前面所学内容迁移过来的。所以,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制定教学目标才能做到瞻前而顾后,形成系统的框架结构。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我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几个板块设计,明确了每个步骤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2)研究——根据所给的小正方体,分组操作(摆一摆)研究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3)交流——根据所填写的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4)验证——弄清长×宽×高与小正方体总个数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演示;由线到面到体的变化过程,进一步明确长方体体积公式是长×宽×高。简述几个目标,即(1)猜想。(2)研究(摆放操作,初步感知)。(3)交流(明确重点和难点)。(4)验证和总结。这种目标粗放而又细腻,简洁而又有序,使教师能从模糊不清的教学目标中短时间内快速把握教材,理清教学思路,提高教师上课思维的“层次性”和“宏观化”,教学方法只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时候,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真正有效落实和达成。
二、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
当我们构建课堂大框架时,也要读懂学生,我们每天都和学生打交道,而课堂正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的工作室,只有读懂学生,教学目标才能在心里生根,才能在心中发芽。
要想目标有根,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所以在教学目标设立的时候要思考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的层次就会体现出不同的结果。在目标制定上就要考虑保底和封顶,既要照顾到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又要考虑到能力强吃不饱的学生。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我制订目标时,第一层就是让学生知道表面积就是几个面的面积之和,会计算前面、上面、右面的面积,并用三个面的面积和乘2得到表面积。而第二层就是让能力强的学生不仅知道表面积计算方法,而且能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如两个正方体拼起来后的不同变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要体会学生的思路,往往教师反复强调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而学生的收益却是相反的,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制订目标的同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最后,要提前发现学生的错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习惯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探讨数学问题,他们的方法与教科书上例题的方法很少有相似之处。此时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事先预想到学生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制定目标的同时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正如一句名言:备课不仅是备书本更是备学生。
三、关注课堂生成,展开目标
“一切皆有可能”一句广告语揭示了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不是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师在课堂中随时面临着学生自由感悟的挑战,遭遇始料未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丰富和调动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敏锐的教学眼光,积极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一切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建构的生成资源,并运用、调动自觉的教学机智和智慧进行及时备课,灵活处理好课前预设目标和课中生成资源的延伸关系。让教学目标及时生效,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作为教师,在研究“教学目标”的时候,决不能“行而上”地考虑既定目标而不考虑目标背后的教学变化过程,甚至可以说在研究教学目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研究教学目标的展开。因为只有展开的教学目标才是合理的目标,也只有聚焦的目标才是可以展开的目标。
总之,在教学研究实践中,当教学目标这一看似单调的话题不再被忽略的时候,当我们真正能够学会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目标的专业技术,学会用“目标意识”思考和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的课堂就会发生一场巨大变革,因为这个老生常谈的目标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教学观念,所谓“吃透教材”,所谓“关注学生”,所谓“促进发展”,这些有效教学的种种理念追求,那些重要的思想,将在课堂教学中重新得以落实,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