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职学校毕业生在社会就业市场中的供需关系日趋紧张。一方面,企业对专业技术型毕业生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企业水平的不断进步,企业对技术型人才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培养更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成为中职类学校不断探索与改进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波又一波浪潮,现针对目前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谈一谈个人的观点:
一、中職学校教学模式现状
虽然教学模式在很多中职学校已经进行了改革,但现行的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工学一体等教学模式并未得到广泛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要的教学方式的位置。传统教学方式以理论为主导,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基本分离,也就是在延续中学或者在模仿大学的教学方式。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训完全脱节,理论不能够较好地起到指导实训的作用,甚至出现理论教学偏移实训教学的方向。比如机械专业中的《机械制图》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绘图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实训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读图能力。由于课时量的限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可以较好地绘出简单零件的三视图,但却读不懂较为复杂的零件图,更谈不上读懂装配图了。
二、目前已经探索与实施的教学改革模式
目前,很多中职类学校已经开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如一体化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工学一体、校企合作办学等。此类教学模式改革方向基本一致,具体内容可以简化为“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每学到一点理论知识就能很快地应用到实训中去,切实解决了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但此类教学方式也不能做到完美极致,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只有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才有能力完成此类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任务,而且由于教学资料涉及面广,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料与工具繁多,每教授一节课至少需要三到五节课的时间去备课;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将原课本上相互紧密联系的知识内容打散,甚至可以说是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三、西方国家先进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为何在我国无法进行深入开展
校企合作办学在有些中职类学校也开始试行,但在国内目前仍然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广泛推广。西方国家在职业教育上所采用的先进教学模式使他们在职业教育方面全球领先。以德国为例,他们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叫作“双元制”教学。所谓“双元制”是一种职业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职业教育在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平行进行。企业侧重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学校注重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企业和职业学校通过在教学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职业教育职责的双元组织形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成功的标志是培养大批高质量技术工人。这种模式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所占的比例超过80%,同时因其最突出地反映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体系和运行特点,以致“双元制”几乎成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代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人将“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视为德国产品高质量的有力保障, 并自豪地将“双元制”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即培训企业的学徒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其学生来源是将企业作为突破口,先确定其为企业的学徒,再到相应的职业学校成为学生,或者说是学校为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西方的这种教学模式以企业为主导,企业指导学校,学校配合企业,企业与国家同时出资完成学徒的整个职业学习过程。国内目前无法大力推广西方的先进教学模式。
四、如何完善国内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知识内容紧凑,每个知识点相互联系,教授内容全面,但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训完美交融。新的教学模式全面解决了理论与实训脱节的弊病,但却将原来相互联系的知识打散,同时对教师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目前,中等职业类学校的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常规大学毕业生,此类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国内常规的大学教育体系使他们在理论知识上积累了底蕴,但是却存在着实训经验严重缺乏的问题,在中职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不能在实训方面起到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业的作用;另一个教师来源是社会企业,此类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训经验,但在理论知识的水平上欠缺高度,在中职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以指导学生实训课为主,但在理论上却不能给予较高水平的指导。而以上两者兼备的人员往往成为企业的“瑰宝”,在企业日常生产与管理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不是一般中职学校能够长期聘请的教师。这也是国内无法进行“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一大缺憾。另外,中职学校想要自己培养理实兼备的高水平教师,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想要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弥补教师目前在教学方面的缺陷,需要有高水平一体化教材的出现,前提是新的教材能够较好地解决知识点不被打散的问题,又能较好地实现理实一体化;需要有长期不断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前提是能够针对性地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训水平;需要有教学改革相关专项资金的不断注入,来解决对大量教学资料、教学工具的需求。
一、中職学校教学模式现状
虽然教学模式在很多中职学校已经进行了改革,但现行的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工学一体等教学模式并未得到广泛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要的教学方式的位置。传统教学方式以理论为主导,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基本分离,也就是在延续中学或者在模仿大学的教学方式。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训完全脱节,理论不能够较好地起到指导实训的作用,甚至出现理论教学偏移实训教学的方向。比如机械专业中的《机械制图》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绘图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实训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读图能力。由于课时量的限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可以较好地绘出简单零件的三视图,但却读不懂较为复杂的零件图,更谈不上读懂装配图了。
二、目前已经探索与实施的教学改革模式
目前,很多中职类学校已经开始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如一体化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工学一体、校企合作办学等。此类教学模式改革方向基本一致,具体内容可以简化为“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每学到一点理论知识就能很快地应用到实训中去,切实解决了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但此类教学方式也不能做到完美极致,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只有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才有能力完成此类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任务,而且由于教学资料涉及面广,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料与工具繁多,每教授一节课至少需要三到五节课的时间去备课;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将原课本上相互紧密联系的知识内容打散,甚至可以说是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三、西方国家先进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为何在我国无法进行深入开展
校企合作办学在有些中职类学校也开始试行,但在国内目前仍然无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得不到广泛推广。西方国家在职业教育上所采用的先进教学模式使他们在职业教育方面全球领先。以德国为例,他们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叫作“双元制”教学。所谓“双元制”是一种职业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职业教育在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平行进行。企业侧重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学校注重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企业和职业学校通过在教学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职业教育职责的双元组织形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成功的标志是培养大批高质量技术工人。这种模式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所占的比例超过80%,同时因其最突出地反映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体系和运行特点,以致“双元制”几乎成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代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人将“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视为德国产品高质量的有力保障, 并自豪地将“双元制”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即培训企业的学徒和职业学校的学生。其学生来源是将企业作为突破口,先确定其为企业的学徒,再到相应的职业学校成为学生,或者说是学校为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西方的这种教学模式以企业为主导,企业指导学校,学校配合企业,企业与国家同时出资完成学徒的整个职业学习过程。国内目前无法大力推广西方的先进教学模式。
四、如何完善国内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知识内容紧凑,每个知识点相互联系,教授内容全面,但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训完美交融。新的教学模式全面解决了理论与实训脱节的弊病,但却将原来相互联系的知识打散,同时对教师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目前,中等职业类学校的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常规大学毕业生,此类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国内常规的大学教育体系使他们在理论知识上积累了底蕴,但是却存在着实训经验严重缺乏的问题,在中职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不能在实训方面起到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业的作用;另一个教师来源是社会企业,此类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训经验,但在理论知识的水平上欠缺高度,在中职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以指导学生实训课为主,但在理论上却不能给予较高水平的指导。而以上两者兼备的人员往往成为企业的“瑰宝”,在企业日常生产与管理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不是一般中职学校能够长期聘请的教师。这也是国内无法进行“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一大缺憾。另外,中职学校想要自己培养理实兼备的高水平教师,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想要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弥补教师目前在教学方面的缺陷,需要有高水平一体化教材的出现,前提是新的教材能够较好地解决知识点不被打散的问题,又能较好地实现理实一体化;需要有长期不断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前提是能够针对性地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训水平;需要有教学改革相关专项资金的不断注入,来解决对大量教学资料、教学工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