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黑水虻的生物特性、营养成分含量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简述黑水虻幼虫不同产品形式(干虫/虫粉、脱脂虫粉、虫油、鲜虫/虫浆)在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和甲壳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进展,阐述在水产动物饲料中适量添加黑水虻可提高所饲动物的生长性能,过量添加则引起动物发生病理性变化,综述在不同水生动物中黑水虻的最适添加量,提出黑水虻在产业化生产及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及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以2株海洋真菌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对其次级代谢产物化学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基于化学表观遗传修饰策略,采用两种不同的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剂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和丁酸钠,分别对Penicillium sp.019和Aspergillus terreus ZN4-5-4两株海洋来源真菌进行表观遗传修饰.通过观察真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变化,并根据薄层层析(TLC)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1,1-二苯基-2-
[目的]探究禁食暂养对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生理响应的影响,为卵形鲳鲹的保活运输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测定暂养过程中水体的总氨氮和pH值、卵形鲳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肌肉氧化应激指标等的变化,分析确定卵形鲳鲹有水保活的禁食暂养条件.[结果与结论]禁食暂养过程中,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水体总氨氮含量与pH值显著上升,但在禁食暂养时间为6 h时,其总氨氮质量浓度为3.22 mg/L和pH值为7.80;禁食暂养6 h可以降低或减少卵形鲳鲹的应激,使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皮质醇(Corti
[目的]研究微酸性电解水(SAEW)结合迷迭香提取物(RE)-柠檬酸(CA)复合保鲜剂处理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冷藏期间蛋白特性变化影响,探讨此法用于虾类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将样品分别经SAEW、质量分数4%RE+质量分数1%CA(RC)、SAEW结合RC(SAEW+RC)和无菌水(CK)处理10 min后,自然沥干15 min,装入PE保鲜袋于(4±1)℃冰箱中保藏,每2 d测定样品的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化学
[目的]研究气流管路中活塞运动对气流的扰动机理,探讨机械能转化成脉动能的转化规律及效率.[方法]建立活塞对管内气流作用的物理与数学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活塞运动对匀速气流的扰动特性,分析不同进口气流速度、活塞运动振幅及频率对匀速气流的扰动规律.[结果与结论]活塞往复运动能有效使管路内匀速气流产生脉动.管路内气流脉动振幅及频率不受其进口速度的影响.活塞运动振幅与气流脉动振幅呈线性关系,随着活塞振幅的增加脉动传导效率逐渐下降,脉动传导效率均在80%以上,效率最高可达99.20%.气流脉动与活塞
土壤盐渍化是阻碍林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杨树(Populus spp.)是中国主要的人工林树种,探究盐胁迫下植物的碳氮代谢特征与抗盐胁迫能力,将有助于杨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利用美洲黑杨(P.deltoides)和青杨(P.cathayana)两个物种,采用去叶与不去叶处理,在盐胁迫下研究两种杨树的抗逆性差异.研究发现,盐胁迫下美洲黑杨的总生物量和光合能力均显著高于青杨.盐胁迫与去叶处理导致美洲黑杨叶绿素浓度和光系统II最大光量子效率显著高于青杨,表明去叶对美洲黑杨影响较小,但是加重了盐对青杨的毒害作用
灌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演替进程中灌木叶片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和预测森林演替过程.该研究以黑龙江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处于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不同演替阶段中的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红松林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的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并利用层次分割方法检验其与土壤、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主要结果为:1)随着演替的进行,阔叶红松林的叶片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型,P含量
基于核基因ITS序列研究中国4种野生扁桃:新疆野扁桃(Amygdalus ledebouriana)、蒙古扁桃(A.mongolica)、长柄扁桃(A.pedunculata)和西康扁桃(A.tangutica)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物种分化,为4种植物的遗传与演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单倍型网络和主坐标分析揭示单倍型的聚类关系;利用最大似然树和贝叶斯系统树分析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R语言“ecospat”包分析4种扁桃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环境驱动因子.4种扁桃ITS1-ITS4片段总长为634 bp,鉴别出2
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参数,对预测气候变化和提高模型准确性及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都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明晰高寒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该研究通过在三江源区高寒湿地连续两年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培养,分析了50个样点的数据,探究三江源高寒湿地MBC、MBN、MB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明确了土壤理化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对其影响.结果 表明:(1)三江源高寒湿地MBC、MBN和MBP浓度分别为105.1
[目的]研究均匀流多管束干涉流动下圆柱受迫振动的水动力特性.[方法]基于SSTκ-ω模型,在亚临界雷诺数下(Re=1×105)对多管束共振强迫的涡激振动问题进行二维数值模拟,比较与分析三种典型附属管排布方式对主管路流体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采用模型3下的附属管排布方式可在较大范围的振幅比下(Ay/D=0.1~0.8)有效改善主管路水动力特性:1)有效降低主管路上平均升力系数的幅值;2)抑制在单管路系统中出现的脉动升力系数突变衰减.同时,由于多管束对流动产生干涉效应,主管路上表现的尾迹涡度随着振动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提高冻融循环时间、强度以及频率,从而可能显著影响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但目前对冻融循环期间土壤N2O排放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了解还有限.为此,该研究采用整合分析方法,从已发表文献中收集了30篇关于冻融循环对土壤N2O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影响的文献,探究冻融循环在不同生态系统对N2O排放的影响,从试验设置、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以及冻融循环格局等角度全面综合地探究其排放影响因素.该研究得出,冻融循环能显著增加N2O通量、N2O累积排放量和硝化作用速率,全球平均增幅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