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及控制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了控制措施,以期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发病规律;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1.4 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203-01
  
  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发病后,植株矮化,叶色浓绿,节间缩短,基本上不能抽穗,因此发病率几乎等于损失率,许多地块绝产绝收,尤其春玉米和制种田发病最重,甚至导致玉米种子短缺,危害相当严重[1]。该病在20世纪60—70年代曾严重危害,20世纪后在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北方地区发病逐年严重,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因此,对玉米粗缩病进行正确识别,并及时控制十分必要。
  1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玉米出苗后即可感病,5~6叶开始表现症状,但新生叶片即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开始时在心叶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的断断续续的褪绿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呈细线条状;叶背面主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根系不发达,易拔出。整株叶片浓绿,基部短粗,节间缩短,有的叶片僵直,宽而肥厚,重病株严重矮化,高度仅为正常植株的1/2,多不能抽穗,发病晚或病轻的仅在雌穗以上叶片浓绿,顶部节间缩短,基本不能抽雄穗,即使抽出也无花粉,抽穗的雌穗基本上不能结实。
  2发病规律
  2.1发生传播特点
  玉米粗缩病由植物呼肠病毒属的玉米粗缩病毒引起[2]。玉米粗缩病毒寄主范围广泛,除玉米外,还可侵染57种禾本科植物,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该病毒主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当玉米出苗后,小麦和杂草上的灰飞虱即带毒飞至玉米上取食传毒,引起玉米发病。在玉米生长后期,病毒再由灰飞虱携带向高粱、谷子等晚秋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传播,秋后再传向小麦或直接在杂草上越冬,构成发病循环。粗缩病的发生发展与灰飞虱在田间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当田间小麦近于成熟时,第1代灰飞虱带毒传向玉米,因此播种期越早,发病越重,一般春玉米发病重于夏玉米。夏玉米套种发病重于纯作玉米,原因是套种玉米与小麦有一段共生期,玉米出苗后有利于灰飞虱从小麦向玉米上转移。
  2.2影响因素
  暖冬造成灰飞虱越冬基数大,为毒源的积累创造了条件。灰飞虱是传播玉米粗缩病惟一的介体,且为持久性传毒,其种群密度以及自然带毒率的动态变化与病害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春夏干旱、高温的气候也是该病害发生与流行的有利条件。从近几年的情况看,5月下旬正值干旱高温,有利于灰飞虱活动传毒,所以发病重。一般6月上旬后播种的,玉米苗期躲过灰飞虱发生盛期,发病轻。另外,玉米靠近树林、蔬菜或耕作粗放,杂草丛生,一般发病都重,主要是这些环境有利于灰飞虱的栖息活动,而且许多杂草本身就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就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来看,尚未发现高抗玉米粗缩病的种质资源,大面积种植不抗病或抗性差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是导致玉米粗缩病流行的重要条件。
  3控制措施
  3.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3]。尽管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缺乏较强的抗病性,但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要根据当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冀植5号、中玉60、农大108、登海3号对玉米粗缩病有较强的抗性。加强和改进栽培管理,调整播期,避开5月下旬灰飞虱传毒高峰。春玉米应在4月中旬以前播完,夏玉米应在5月底至6月上旬播种,尽量在麦收后抢茬播种,或麦收前5~7 d播种。同时避免抗病品种大面积单一种植,避免与蔬菜、棉花等插花种植。对早播玉米发病重的,应尽快拔除改种,发病轻的地块应结合间苗拔除病苗,并加大肥水,使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减轻发病。另外,改套种为纯作,并在播种前深耕灭茬,减少侵染来源。
  3.2药剂防治
  杀虫防病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途径。玉米粗缩病是由带毒灰飞虱吸吮玉米植体汁液时传毒所致的一种病毒性病害,目前在直接防病方面尚未发现有效的药剂和防治措施。因此,杀虫、遏制病源、隔断传毒渠道是防病的有效措施。各地需要具体调查和了解掌握当地1代灰飞虱的准确迁飞危害期,以便确定最佳喷药杀虫防病的时期。可在玉米7叶前使用2.5%扑虱蚜乳油11 300倍液及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隔6~7 d喷1次,连喷2~3次,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田边、田间杂草不仅是翌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玉米播种前,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对于田地周围的杂(下转第209页)
  (上接第203页)
  草,可用百草枯喷施,杀死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清除杂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危害。用呋喃丹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苗期害虫[4]。对早播玉米,于出苗前和出苗后分别2次喷洒杀虫剂。另外,还可喷洒植病灵、菌毒清等药剂,每隔6~7 d喷1次,连喷2~3次。这些药剂应早喷,如出苗后,主要作用是促幼苗生长迅速,减轻发病。喷药保护措施强调一个“早”字,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后(9~10叶)再喷药就晚了。
  4参考文献
  [1] 李孝平,刘西允.玉米粗缩病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59,161.
  [2] 孟彦,孟凡玉,韩同进,等.黄淮海夏玉米粗缩病流行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08(7):29,31.
  [3] 王宾,王海燕,王朝忠.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6(6):28.
  [4] 刘爱芝,韩松,梁九进.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控制玉米粗缩病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24(6):219-222.
其他文献
摘要对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在灵川县的发生规律及田间症状表现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其传播介质及感病敏感期,总结出农业防控、化学药物防治等措施,以为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毒病;发生;防治措施;广西灵川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0-0204-01    水稻病毒病是由飞虱、叶蝉传毒引起的病害,南方稻作区
介绍了大豆灰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条件,分析了其发病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本院2002年3月~2003年5月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优降糖导致低血糖昏迷共7例,报告如下.
《天津冶金》杂志是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公开发行的冶金科技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
【正】 对几年前才开始活跃的第三法学,已经产生出最初的集中起来的成果。M.L.Mar-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及家属在患者住院期间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同时还希望护理人员为其介绍疾病的知识,传授护理技术.
介绍了粗轧伺服液压系统设备组成,阐述了该液压系统AWC伺服阀存在的-些设计缺陷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如阀台上阀块设计失误,无法安装伺服阀、AWC控制阀台震动剧烈、频繁漏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尤其是贫困重度残疾人高度
天钢炼钢厂2#连铸机在投产初期,在生产10#、20#、Q235B等中低碳钢时,铸坯内部质量较差,中间裂纹问题较突出。分析了裂纹形成机理、钢水成分、过热度、铸坯拉速等因素对裂纹形成
针对新疆头屯河流域及其规划概况,简单介绍了规划评价区生态环境情况,并分析了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产生的影响,以期在宏观上对流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进行把握,从源头上控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