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规定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目标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层表述。”由于学生的个性客观上存在差异,对习作技能的领悟快慢不一,对生活的感悟深浅不同,习作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是在所难免的。随着学生年段的增长,这种差距日趋明显。如何对待学生习作中这种参差不齐的现象呢?我认为可以采取分层要求习作的办法。
一、放低准绳,激发兴趣
(一)不限习作内容
对于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我们要呵护他们习作的信心,在习作内容上不做任何限制,即使所写内容平淡无奇、干涩无味,即使是对生活原汁原味的记录也应给予肯定。
(二)不定文章字数
内容具体、篇幅较长是大多教师评价好文章的标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很多教师采取规定字数的办法来要求学生习作。在部分学生意识中好文章已和字数多画上等号。但对于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不能用字数多少来评价优劣,而是要消除他们对习作必须“长篇巨著”的错误认识和畏难情绪,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
二、提高准绳,生动描绘
《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乐意写”“自由写”和“学会写”的训练序列。到了五、六年级,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已达到“我会写”,知道如何选材、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但往往语言干涩,内容欠具体生动。对这部分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是语言要生动、描绘要具体。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训练。
(一)“擦亮”语言
1.巧用修辞。适当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的事物具体可感,使文章摇曳多姿。如,有一个学生在描写马路上的车辆时这样写的:遇到堵车,车辆一个个瞪大“眼睛”,鼓着嘴不停地催促:“笛——笛——”这是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趣味十足。
2.锤炼动词。在涉及写人的文章中,写好人物的动作非常重要。动作描写是展现人物特点,使文章生动具体化的又一重要手段。请看下面这个小片断:“妈妈眼冒火花,咬着牙,揪着我的衣领将我搡到门边,操起一根手指粗的木棍,在我腿上抽了起来……”这里,小作者抓住“冒”、“揪”、“搡”、“抽”等动词,将一位气急败坏的母亲体罚孩子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3.引用法。巧妙引用歌词、名人名言、谚语可使文章变得厚实、增添文采、充满魅力。请看下面的句子:“作业要认真检查,否则,明天你要在讲台上‘潇洒走一回’了。”
(二)“停笔”细描
“停笔”不是停下笔的意思,而是要求学生将大量笔墨放在某一点上,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它扩大、拉开,写深写透,写得具体生动。如,一个学生在《放烟花》一文中这样写:放烟花了,爸爸先放了一个“高升”,一点芯,“高升”就上天了。随后,又放了“响旋风”、“小旋球”、 “星星岛”等烟花。这样写不具体,让人看了感受不到放烟花的乐趣。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笔停在“怎么放”和“烟花燃放后的样子”上。
三、放飞准绳,自由创作
对于一部分阅读面广、情感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指导他们掌握一些习作技巧。
(一)包装法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要包装。对于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我们应要求他们学会给自己的作文进行包装,让他们的习作更“精美”。 那么,如何对习作进行“包装”呢?
1.标题要醒目。好的标题能引人注目,使文章光彩照人。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以下几种方法给作文拟题。一是套用流行语:《我的假期我做主》、《班有好男》;二是采用修辞法:《小河流泪了》、《母爱是首歌》;三是反常求异:《我想做个老好人》、《我是四月傻瓜》等。
2.结构要新颖。文章的结构犹如人的“骨骼”,文章只有骨架挺立,脉络分明,才能给人以一个完美的整体形象,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给文章进行结构包装的形式很多,如:拟小标题式、剧本式、日记体式、镜头组合式、配题记或后记式等,都是有创新意义的结构。
3.开头要精彩。“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要求学生将开头写得简洁、生动、优美,这样一定会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浓缩法
根据表达需要让他们把一些相关的内容浓缩到一起,突出主题。如,一个学生写《都是贪睡惹的祸》一文,就把自己因怕迟到穿错鞋、闯红灯、不慎绊倒、忘带作业几件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浓缩到了一起:早晨睁开眼,发现才6∶00点,心想还早着呢,又蒙头大睡。当再次醒来时,发现已到7:40,忙穿衣下床,抓起书包往外跑。到了楼下,发现自己穿的是拖鞋。到了十字路口,为提前一分钟到校便闯红灯,遭行人的白眼、交警的批评。到了班级没留心脚下横卧的扫帚,绊了一跤。刚打开书包发现语文书和作业全没带。瞧,经过浓缩,文中的生活就比原来的生活更集中、更凝练。
(三)嫁接法
所谓嫁接法是把同一类人的相关事放到一个人身上。如一个学生在写《我班的坏小子》时,就把班上坏小子的经典故事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使这个坏小子形象更突出。
当学生会用这些包装、浓缩、嫁接等方式来写文章时,应给予鼓励,因为这是孩子最初的文学创作。
(责编韦文)
一、放低准绳,激发兴趣
(一)不限习作内容
对于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我们要呵护他们习作的信心,在习作内容上不做任何限制,即使所写内容平淡无奇、干涩无味,即使是对生活原汁原味的记录也应给予肯定。
(二)不定文章字数
内容具体、篇幅较长是大多教师评价好文章的标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很多教师采取规定字数的办法来要求学生习作。在部分学生意识中好文章已和字数多画上等号。但对于习作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不能用字数多少来评价优劣,而是要消除他们对习作必须“长篇巨著”的错误认识和畏难情绪,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
二、提高准绳,生动描绘
《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乐意写”“自由写”和“学会写”的训练序列。到了五、六年级,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已达到“我会写”,知道如何选材、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但往往语言干涩,内容欠具体生动。对这部分习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是语言要生动、描绘要具体。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训练。
(一)“擦亮”语言
1.巧用修辞。适当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描写的事物具体可感,使文章摇曳多姿。如,有一个学生在描写马路上的车辆时这样写的:遇到堵车,车辆一个个瞪大“眼睛”,鼓着嘴不停地催促:“笛——笛——”这是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趣味十足。
2.锤炼动词。在涉及写人的文章中,写好人物的动作非常重要。动作描写是展现人物特点,使文章生动具体化的又一重要手段。请看下面这个小片断:“妈妈眼冒火花,咬着牙,揪着我的衣领将我搡到门边,操起一根手指粗的木棍,在我腿上抽了起来……”这里,小作者抓住“冒”、“揪”、“搡”、“抽”等动词,将一位气急败坏的母亲体罚孩子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3.引用法。巧妙引用歌词、名人名言、谚语可使文章变得厚实、增添文采、充满魅力。请看下面的句子:“作业要认真检查,否则,明天你要在讲台上‘潇洒走一回’了。”
(二)“停笔”细描
“停笔”不是停下笔的意思,而是要求学生将大量笔墨放在某一点上,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它扩大、拉开,写深写透,写得具体生动。如,一个学生在《放烟花》一文中这样写:放烟花了,爸爸先放了一个“高升”,一点芯,“高升”就上天了。随后,又放了“响旋风”、“小旋球”、 “星星岛”等烟花。这样写不具体,让人看了感受不到放烟花的乐趣。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把笔停在“怎么放”和“烟花燃放后的样子”上。
三、放飞准绳,自由创作
对于一部分阅读面广、情感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指导他们掌握一些习作技巧。
(一)包装法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要包装。对于作文写得较好的学生,我们应要求他们学会给自己的作文进行包装,让他们的习作更“精美”。 那么,如何对习作进行“包装”呢?
1.标题要醒目。好的标题能引人注目,使文章光彩照人。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以下几种方法给作文拟题。一是套用流行语:《我的假期我做主》、《班有好男》;二是采用修辞法:《小河流泪了》、《母爱是首歌》;三是反常求异:《我想做个老好人》、《我是四月傻瓜》等。
2.结构要新颖。文章的结构犹如人的“骨骼”,文章只有骨架挺立,脉络分明,才能给人以一个完美的整体形象,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给文章进行结构包装的形式很多,如:拟小标题式、剧本式、日记体式、镜头组合式、配题记或后记式等,都是有创新意义的结构。
3.开头要精彩。“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要求学生将开头写得简洁、生动、优美,这样一定会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浓缩法
根据表达需要让他们把一些相关的内容浓缩到一起,突出主题。如,一个学生写《都是贪睡惹的祸》一文,就把自己因怕迟到穿错鞋、闯红灯、不慎绊倒、忘带作业几件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浓缩到了一起:早晨睁开眼,发现才6∶00点,心想还早着呢,又蒙头大睡。当再次醒来时,发现已到7:40,忙穿衣下床,抓起书包往外跑。到了楼下,发现自己穿的是拖鞋。到了十字路口,为提前一分钟到校便闯红灯,遭行人的白眼、交警的批评。到了班级没留心脚下横卧的扫帚,绊了一跤。刚打开书包发现语文书和作业全没带。瞧,经过浓缩,文中的生活就比原来的生活更集中、更凝练。
(三)嫁接法
所谓嫁接法是把同一类人的相关事放到一个人身上。如一个学生在写《我班的坏小子》时,就把班上坏小子的经典故事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使这个坏小子形象更突出。
当学生会用这些包装、浓缩、嫁接等方式来写文章时,应给予鼓励,因为这是孩子最初的文学创作。
(责编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