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危机下非语言传媒手段运用研究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ac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尝试从多模态分析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学和视觉语法相关知识对2020年德国《明镜周刊》杂志涉及2020年某公共卫生危机的封面进行分析,从中感知德国政府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态度变化并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政府在逐渐正视其危害的同时,也在“夹带私货”,逐渐将危机政治化,在这其中西方惯有的仇华情绪以及对华偏见和傲慢仍然是阻碍人们认清事实真相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全球性流行病;封面;传播学;符号学;多模态分析;视觉语法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2-0117-02
  1全球性大流行病的爆发
  眼下,在全球各地爆发的肺炎被普遍认为是自1918年大流感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由病毒引发的它传播速度快,方式多样,且治愈后仍有二次感染的风险。
  2分析工具介绍——多模态话语分析
  2.1多模态话语分析引入——符号学基本知识
  语言是一套有意义的,可以表达的符号系统,它具有符号的基本特性,即指示它物,它不代表自身,而是说明其他内容[1]。符号学的研究对象是符号之间的关系、符号种类以及符号使用的规则[1]。
  在社会语言学语境下,符号可以承担类似于文化单位的功能,为了方便日常交流,人们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达对应的情感,由此看来“确定符号所指物为何的每種企图,都迫使我们去根据抽象实体界定所指物,而这种抽象实体充其量仅仅是一种文化规范”[2]。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正确分辨几乎所有符号的意义?我们必须知道,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早已将标志的形象与对应的观念之间建立了连接”[3]。
  2.2理论基础——视觉语法与多模态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始至9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系统性地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表意方式,多模态话语分析由此兴起。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2006)的观点,视觉图像的信息在图像设计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被传播[4];各视觉符号构成有意义的整体,其意义的阐释通过寻找“视觉元素”得以实现。在《阅读形象》(即Reading Image)中,二人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提出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层面探讨非语言符号的含义与表意方式,为科学系统地解读图像,分析非语言符号的含义与表意机制建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5]。
  近年来,尤其是“多模态转向”产生以来,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在文本分析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而随着信息化社会逐步完善,多模态转向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此,模态就是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创造意义的符号资源,模态资源由社会塑造,受文化约定,生成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多模态的定义很容易被推敲出来,即来自不同符号系统的意义的结合,本质上多模态指在具体语境中一种以上的模态并存的现象,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形象等。
  本文所使用的分析工具以视觉语法相关知识为基础,多模态分析是关键。
  3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析——《明镜周刊》图片
  3.1图片选择的理据
  《明镜周刊》是德国老牌权威媒体,在德语国家和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它的新闻选取紧跟时事热点,不仅受德国政府政策影响,而且反过来也是德国政府制定各项政策的媒体界主要推手,因此《明镜周刊》便成为了德国人拓展视野和德国以及世界局势的晴雨表。简而言之,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研究德媒《明镜周刊》封面并由此判断德国政府的内外公卫政策,进行恰当的应对或是合作就显得极其重要。
  3.2图片分析与德国公卫政策窥视
  在众多图片中,本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两张图片来对德国政府对于公共卫生危机爆发的反应作出分析。
  3.2.1示例一
  图片描述:本期明镜周刊出版于2020年2月1日。图片上一个男人拿着红色的苹果手机,戴着头戴式耳机和防毒面具,全身穿着红色的防护服,图片配有正副标题“Corona-Virus Made in China: wenn die Globalisierung zur t?dlichen Gefahr wird”(中国制造的XX病毒:当全球化成为致命危险时)。
  分析:图片中不存在矢量和虚拟目光接触,受众没有虚拟情感体验。此概念性图像主要展示疫情爆发初期德国社会对于中国的态度。中国已成为世界性的制造业大国,生产产品遍布全球,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媒体忌惮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用“Made in China”来笼统地指代一切产自中国的产品。美欧媒体惯于玩弄身份政治,擅长贴标签,他们用红色来指代中国,所以在这张图片中,所有中国制造的产品都被红色产品所代替。图片中的男人穿着红色防护衣,面对疑似中国生产的手机,全副武装,如临大敌。此图不仅说明德国在一开始便将疫情政治化,在起源方面妖魔化和抹黑中国,而且主副标题肆无忌惮地写出“XX病毒中国制造”更证实了这一点。
  3.2.2示例二
  图片描述:本期明镜周刊出版于2020年2月29日。在图片中,三个全部大写的德语单词WELT-VIRUS-
  KRISE(世界病毒危机)赫然在目,而这三个单词勾勒出的是一张戴着口罩,目光里却有明显的惊恐,乞求和不安情绪的女性的脸。副标题则为“Wie wahrscheinlich ist ein Corona-Crash, und wie gef?hrlich wird die Epidemie in Deutschland?”(有多大可能发生疫情冲击波,流行病在德国到底有多危险?)
  分析:这幅图片既体现出德国在面对疫情时的茫然和手足无措,又表现出德国人开始重视新冠疫情的防控。在图片中,三个全部大写的德语单词WELT-VIRUS-KRISE(世界病毒危机)本身就极具感官冲击力,且那张戴着口罩的女性目光直视受众,里面包含极为明显的负面情绪如焦躁、惊恐以及茫然等,给受众以极为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共情之感,意在呼吁受众尽快采取实用措施防范疫情进一步扩散。联想到2月29日德国已经累计确诊66例新冠病例,而在北威州的海恩斯贝格县约有参加过狂欢节聚会的2000余居民被隔离,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高,因此德国民众以及媒体的情绪转变便在意料之中了。   3.3德国政府态度综述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德国政府对这场全球流行病持如下态度:在起源方面妄言,抹黑中国的抗疫努力并对其进行妖魔化;在国内相继出现确诊与死亡病例后开始重视国内情况,呼吁民众采取积极的抗疫措施;面对恶化趋势,在流行病相继对经济和传统节日习俗在内的文化产生强烈冲击时无能为力。
  由于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和防御性国防政策持怀疑态度,对中国的举国动员体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抵制态度,皆因为中国采取了与他们不同的政治制度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西方国家,反共几乎成为了政治正确,歐美等国抓住一切机会大做文章,造谣生事,颠倒黑白,用尽一切伎俩妖魔化中国,抹黑中国的防疫努力,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崛起极大地撼动了旧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仍旧掌控主要话语权特别是文化话语权的西方国家便对其疯狂抹黑,以“维护”自己在旧体制中持续吸血的“权利”。
  4结语
  《明镜周刊》的新闻报道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即照片素材与文字报道。其中《明镜周刊》的封面言简意赅,图片形象生动,在立场表达等需要咬文嚼字的情况下,相较于单纯枯燥的文字表达,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虽经历了一年多抗击危机的艰苦努力,国内外却仍有关于共同抗疫的不和谐之声,由于反共浪潮和欧洲中心主义论作祟,这样的言论能够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希望德国政府尊重并正视事实真相,在各种敏感问题上停止政治化操弄,与中国保持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京平.德语语言学教程新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2]Eco,U.A Theory of Semiotics[M].Indian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6.
  [3]Hall,S.This means this,this means that:a user’s guide to semiotics[M].London: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Ltd.,2007.
  [4]Kress G.
其他文献
1926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及“狗肉将军”张宗昌以“通赤”罪名枪杀知名报人邵飘萍、林白水,两人之死相距不过百日,某报遂以“萍水相逢百日间”相吊唁,一时反响强烈。  林白水原名林獬,因发表文章均署“白水”,人忘其名而直呼“林白水”。林为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少时才气纵横,曾相继创办《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社会日报》等,均风行一时。  直奉战争期间,有职无权的大总统徐世昌游离于直奉之间,林白水作诗
摘要:托妮·莫里森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其无论是在创作题材上还是写作风格上都向大众展现了她敢于创新的性格品质。在1977年出版的《所罗门之歌》中,“奶娃”这一形象的运用是莫里森唯一一次选用男性作为故事的主角,并且通过男性视角进行叙述。通过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二元对立的解构和对传统叙事模式以及《圣经》中既定意义的颠覆,莫里森在揭示白人统治下黑人命运走向的同时,也向世人展
1995年中秋次日,从太平洋彼岸传来姐姐离开人世的消息。那几天,我的脑中一片空白,时常呆坐半天,什么也想不出来。再读《童言无忌》中的“弟弟”,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汩汩而下,“很美”的我,已经年老;“没志气”的我,庸碌大半生,仍是一个凡夫。  这么多年以来,我和姐姐一样,也是一个人孤单地过着。但我心里并不觉得孤独,因为知道姐姐还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和我同存于世。尤其读到她的文章,我就更觉得亲。姐姐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个案研究法围绕大创项目开展实践调查、对比分析评价其实施效果,此外结合实地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桂林理工大学参与大创项目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就立项方向、实施过程和项目心得等要素進行调查,并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访谈。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为
摘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愈加频繁,英美影视作品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因此字幕翻译开始在翻译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与国外相比,国内字幕翻译研究严重滞后,翻译质量有時难以保证。本文在交际翻译理论框架下,通过分析美剧《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的字幕翻译提出应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字幕翻译;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句话恐怕得两说。  按理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过在中国这样一个男女比例常常失调的国度,打光棍的男人不少见,嫁不出去的姑娘没几个,更何况是皇帝家的女儿呢!但是皇帝家的女儿,断不能像小户人家的闺女似的草草出嫁,总得千挑万选一个声名显赫的阀阅世家,才貌双全的乘龙佳婿才称心意。但这样一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另外,公主出嫁,排场甚大,假如适逢国步艰难,财政困难,一时筹措不
摘要:安妮·范·艾肯是国际知名的法学家、经济学家和律师,其在国际法、经济学和欧洲法等诸多领域有着卓越贡献。本篇人物评论主要结合其研究成果展示她深度融合制度经济学和法学理论、立足循证实践、在综合学科模式下开展研究的学术思维,同时结合中国法学领域现实情况阐述艾肯教授对中国法学循证研究、立法评估研究、综合学科模式发展和法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刻意义,以期展现其“志成桥梁”的学者形象。  关键词:安妮·范·艾
摘要:茂名地区信宜客家话是以广东梅县客家方言为代表的客家方言的分支之一。本文将对茂名地区的客家方言分布的地理位置概况作简要介绍,从客家方言中研究探讨客家文化,主要从方言词汇和客家俗语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再简要概述影响茂名地区客家方言文化演变的因素。从这几点来研究客家方言文化的存在价值,希望客家方言逐渐消失的状况得到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保护客家方言文化。  关键词:信宜客家话;客家方言词汇;客家方言
摘要:《华伦夫人的职业》是萧伯纳第一部被完全译为中文,并搬上中国舞台的戏剧。潘家洵译本中,译者遵循切斯特曼的专业规范,对戏剧对话中不同形容词根据说话者感情色彩分别处理。以期传递出以薇薇为代表的新时代女性的形象,对社会体面道德的批判和讽刺以及唤起读者思考个体在社会道德中的定位这三种功能。  关键词:华伦夫人的职业;形容词翻译;潘家洵译本;感情色彩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男人的袁世凯,身材短小,体态臃肿;读书不多,屡试不中,自难风雅。在女性的眼里,既无“高度”又少“风度”,显然魅力不够。倘若以貌取人,袁世凯的确有点色不如人,至少不养女人的眼:个头不到1米60,身躯臃肿,圆头短颈,在一袭晚清特制的军大衣的衬托下,不免示人粗鄙。三女儿袁静雪说:“我父亲生就一副五短身材。我们曾看到过他做直隶总督时的一张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那个时候他已经比较胖了,到了中南海,比以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