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府对地址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快速高效的应急联动平台是否能够及时的建立,是目前的应急机制存在着协调性较差和联动性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尽管能够在地址灾害发生后各司其职,相互支援,但是问题的出现仍不能忽视。设立统一联动的减灾中心或常态化统一应急管理机构,可以高效且更受欢迎的提高各相关区域地质灾害行政应急能力。为此,就我国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构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3.189
1 引言
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构建是相比较紧急性的等概念,“行政应急”更侧重指地质灾害的突发突发事件发生时由政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行政应急权力的法治正当性,无论是从行政权力的属性,政府的应急责任,还是应急管理的特征进行分析,都可以得到验证。我国面积比较大,地质灾害发生比较多。现行的地质灾害应急机构的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需要完善。
2 建立统一的联动应急平台
国家减灾委员会在2014年成立了一个下属机构:国家减灾中心。减灾救灾的信息管理是国家减灾中心的一大职能,他还有另一大主要职能为灾害及风险评估,当然他的职能远远不止于此,更多的不在这里阐述。这个中心的一大特点便是他完善的体系以及雄厚的物质基础。地质灾害联动应急平台的内容为中心的工作性质做了充分的研究与声明。由于其下属于国家减灾委员会这一特殊身份,使其能够有足够的组织基础。由于国家先前在此方面的众多投入以及已经成熟的多项成果也使得其有足够的物质实力。国家减灾中心是由民政部前救灾中心演变过来的,成立后秉承“减灾”为宗旨。
虽然成立时间不算长,但是其在救灾工作上是有一定经验的老同志。这些条件使得这些技术资源恰好可以在国家减灾中心的应急功能定位再调整为对地质灾害预防与应急准备做充足的协助,能够更完善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地质灾害自救教育、培训等活动;建设资源共享和信息联通的统一监测预警系统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技术以及已有的资源的支持。灾后救援工作的统一协调是重要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灾后救援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集合国土资源部、地震局与安全生产部门等专业救援能力,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学习来提高;统一应急预案,以防突发情况时意见不统一。灾后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也是不容忽视,这将直接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今后发展。
3 提高地方政府的应急能力
中央与地方在地质灾害方面的行政应急方案必须一致。这是由于,能够给地质灾害最大程度的支援是地方政府的灾害应急能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所限是地方政府应急能力差的一大原因,但究其根本则为集权体制下中央地方分工不明确导致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积极性差。这就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法律时必须依据中央地方不同的职责、不一样的资金安排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来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的应急权力与应急职责,目的是让地方政府能够积极组织地质灾害的救援。
中央政府也应该将其拥有的先進的技术资源向下传授,并组织各地区相互传输,相互学习,来支持、帮助地方政府地质灾害应急能力的提高。为了使地方政府地质灾害应急能力提高,中央可从以下方向入手:加大对相关资金的输入、培训专业人才、建立相关信息平台、结合地区实际组建适合的救援队伍、普及相关知识。
4 地质灾害预防与应急准备
以“事件”为中心是现在的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应急思路,这种思路是应该改变的。应该将灾前预防工作作为重心,应通过按照规定执行评价程序,评估确认可能在未来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消除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如若风险无法阻挡,则应尽可能地减少其带来的影响。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将风险常态化,淡化对其的恐惧,积极面对,寻找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并将其消灭。这种提前预防措施的方式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制定相应制度,加大投入,深入研究应对灾害的形成机理、技术的研究,加强预防和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物抗震检测,加强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和推广,一个明确的法律责任,加强监督和执行措施的实施。
在行政方面,各级政府应根据相应的法律规范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合理的地质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同时还应开展相关情况演练来切实提高防灾意识,做好减灾准备。
5 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由于法律建设仍不健全致使执行能力不够。为了能够科学高效的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大力加大对地质灾害发生机理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将地质灾害的先进的监测技术全面推广,使全国范围能都拥有对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能力。尤其要更大程度的做好重点防治地区的危险评估,建立监测信息平台,实时进行多区域监测。整合相关各部门技术资源,借助国家已有的相关平台,实现对地质灾害最大程度的检测应急体系。
同时还应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利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这一优势条件,适量允许授权或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科研机构或社会组织,进行相关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社会中相关技术水平的发展,又可以节约开支。不过这些活动都应在政府的监管下开展,当其有违法行为时,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 发展多元合作救援体系
因为地质灾害的救援是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这使得灾后救援必须由本地作为主力军,这可以使得救援最大程度结合实际需求。救援中政府应起到组织能力,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最基础则为救援队的专业救援能力,这需要平日的研讨以及训练。
为了解决救援中所出现的管理问题,可以将救援队员以及相关志愿者分配各级来管理。这能使得相关人员最大程度得到利用。相关机构还应积极组织社会救援组织参加并设定详细规程,建立完善的体系。使得救援水平能够在各方面得到十足的提高。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的一大目标,随着脚步的不断加快,基层单位的防灾救灾功能变得更加重要。社区作为基层单位最根本的单位承担了人力资源储备的作用,是灾后救援的社会救助的主要单位。在未来,社区急体系将在灾后救助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社会组织因其丰富性将在社区救援体系中起到重要的帮衬作用。这样可以使得救援更结合实际,同时还将社区救援资源最直接的输入到社会组织中实现共赢,壮大综合救援力量,推动多元合作救援体系的建设。
7 结束语
灾区的重建规划决定灾区未来的走向。灾区的重建规划可谓及其重要,所以必须要立足长远,有长久战略发展的眼光。这决定了必须以地质环境调查评估为基础,以本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实际,高效发展。还必须吸收本次经验教训,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地质环境及其承受能力。其次,必须制定好相关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防災害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倩.我国生态补偿法律责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6.
[2]殷跃平.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再思考[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05).
[3]薛成有.玉树地震应急处置与灾后重建的法律思考[J].攀登,2012,(03).
关键词: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3.189
1 引言
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构建是相比较紧急性的等概念,“行政应急”更侧重指地质灾害的突发突发事件发生时由政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行政应急权力的法治正当性,无论是从行政权力的属性,政府的应急责任,还是应急管理的特征进行分析,都可以得到验证。我国面积比较大,地质灾害发生比较多。现行的地质灾害应急机构的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还需要完善。
2 建立统一的联动应急平台
国家减灾委员会在2014年成立了一个下属机构:国家减灾中心。减灾救灾的信息管理是国家减灾中心的一大职能,他还有另一大主要职能为灾害及风险评估,当然他的职能远远不止于此,更多的不在这里阐述。这个中心的一大特点便是他完善的体系以及雄厚的物质基础。地质灾害联动应急平台的内容为中心的工作性质做了充分的研究与声明。由于其下属于国家减灾委员会这一特殊身份,使其能够有足够的组织基础。由于国家先前在此方面的众多投入以及已经成熟的多项成果也使得其有足够的物质实力。国家减灾中心是由民政部前救灾中心演变过来的,成立后秉承“减灾”为宗旨。
虽然成立时间不算长,但是其在救灾工作上是有一定经验的老同志。这些条件使得这些技术资源恰好可以在国家减灾中心的应急功能定位再调整为对地质灾害预防与应急准备做充足的协助,能够更完善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地质灾害自救教育、培训等活动;建设资源共享和信息联通的统一监测预警系统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技术以及已有的资源的支持。灾后救援工作的统一协调是重要的,为了能够更好的做好灾后救援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集合国土资源部、地震局与安全生产部门等专业救援能力,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学习来提高;统一应急预案,以防突发情况时意见不统一。灾后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也是不容忽视,这将直接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今后发展。
3 提高地方政府的应急能力
中央与地方在地质灾害方面的行政应急方案必须一致。这是由于,能够给地质灾害最大程度的支援是地方政府的灾害应急能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所限是地方政府应急能力差的一大原因,但究其根本则为集权体制下中央地方分工不明确导致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积极性差。这就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法律时必须依据中央地方不同的职责、不一样的资金安排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来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的应急权力与应急职责,目的是让地方政府能够积极组织地质灾害的救援。
中央政府也应该将其拥有的先進的技术资源向下传授,并组织各地区相互传输,相互学习,来支持、帮助地方政府地质灾害应急能力的提高。为了使地方政府地质灾害应急能力提高,中央可从以下方向入手:加大对相关资金的输入、培训专业人才、建立相关信息平台、结合地区实际组建适合的救援队伍、普及相关知识。
4 地质灾害预防与应急准备
以“事件”为中心是现在的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应急思路,这种思路是应该改变的。应该将灾前预防工作作为重心,应通过按照规定执行评价程序,评估确认可能在未来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消除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如若风险无法阻挡,则应尽可能地减少其带来的影响。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将风险常态化,淡化对其的恐惧,积极面对,寻找可能存在的一切风险,并将其消灭。这种提前预防措施的方式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制定相应制度,加大投入,深入研究应对灾害的形成机理、技术的研究,加强预防和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物抗震检测,加强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和推广,一个明确的法律责任,加强监督和执行措施的实施。
在行政方面,各级政府应根据相应的法律规范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进行合理的地质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同时还应开展相关情况演练来切实提高防灾意识,做好减灾准备。
5 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由于法律建设仍不健全致使执行能力不够。为了能够科学高效的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大力加大对地质灾害发生机理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将地质灾害的先进的监测技术全面推广,使全国范围能都拥有对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能力。尤其要更大程度的做好重点防治地区的危险评估,建立监测信息平台,实时进行多区域监测。整合相关各部门技术资源,借助国家已有的相关平台,实现对地质灾害最大程度的检测应急体系。
同时还应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利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这一优势条件,适量允许授权或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科研机构或社会组织,进行相关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社会中相关技术水平的发展,又可以节约开支。不过这些活动都应在政府的监管下开展,当其有违法行为时,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 发展多元合作救援体系
因为地质灾害的救援是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这使得灾后救援必须由本地作为主力军,这可以使得救援最大程度结合实际需求。救援中政府应起到组织能力,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最基础则为救援队的专业救援能力,这需要平日的研讨以及训练。
为了解决救援中所出现的管理问题,可以将救援队员以及相关志愿者分配各级来管理。这能使得相关人员最大程度得到利用。相关机构还应积极组织社会救援组织参加并设定详细规程,建立完善的体系。使得救援水平能够在各方面得到十足的提高。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的一大目标,随着脚步的不断加快,基层单位的防灾救灾功能变得更加重要。社区作为基层单位最根本的单位承担了人力资源储备的作用,是灾后救援的社会救助的主要单位。在未来,社区急体系将在灾后救助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社会组织因其丰富性将在社区救援体系中起到重要的帮衬作用。这样可以使得救援更结合实际,同时还将社区救援资源最直接的输入到社会组织中实现共赢,壮大综合救援力量,推动多元合作救援体系的建设。
7 结束语
灾区的重建规划决定灾区未来的走向。灾区的重建规划可谓及其重要,所以必须要立足长远,有长久战略发展的眼光。这决定了必须以地质环境调查评估为基础,以本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实际,高效发展。还必须吸收本次经验教训,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地质环境及其承受能力。其次,必须制定好相关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防災害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倩.我国生态补偿法律责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6.
[2]殷跃平.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再思考[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05).
[3]薛成有.玉树地震应急处置与灾后重建的法律思考[J].攀登,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