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粉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米粉真是个多情物。无论你是外乡人还是本地人,无论你是平民布衣还是社会名流,它都一视同仁地缠绕你、滋润你、慰藉你。
  有人说,米粉在人生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吃法。年少时吃米粉,固然随它的味;长大了吃米粉,却是品它的味;年老了吃米粉,简直是在捉摸它的神韵了!多少人生沉浮,个中甘苦,唯有米粉相知。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几乎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吃米粉的习惯,且风味不同。广西的“桂林卤菜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宾阳酸粉”“ 蒲庙生榨粉”“玉林牛巴粉”“桂平猪脚粉”及广东的“卷肠粉”、 贵州的“花溪牛肉粉”、云南的“过桥米线”等各具特色。无论是哪一种米粉,都凝聚着浓浓的家乡情怀。
  从小在桂林长大的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他对桂林米粉更是情有独钟。每一次回到桂林,刚踏进入住的酒店就会问服务员:“有没有桂林米粉?”当服务员告诉他有时,他便啧啧嘴:“去吃两碗米粉先。”他说桂林米粉可谓“天下第一味”,好吃得不得了。
  白先勇吃桂林米粉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在烫好的米粉上熟练地撒上葱花、芫荽、酸笋、辣椒、酥黄豆等,然后用筷子在碗里上下自如地翻动,把一碗装得满满当当的米粉利索地挑拌均匀,整个过程中却不会掉一点小菜到外边。这娴熟的动作和技巧以及儿时的味道一起留在他的记忆深处,不管时隔多久依然娴熟自如。“我回到桂林,三餐都到处去找米粉吃,一吃就是三四碗,那是乡愁引起原始性的饥渴,填不饱的”。
  我从小吃着桂林米粉长大,一直以来对米粉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后来,由于工作原因到过许多地方,吃过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米粉。无论走到哪里,吃着鲜香可口的米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桂林米粉,碗里盛着厚重的文化


  香喷喷,喷喷香,
  桂林米粉味道爽;
  根根有头不见头,
  碗碗有汤不见汤。
  桂林米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关于它的来历还得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追溯到秦王朝时期。端上一碗米粉,一边吃一边慢慢道来……
  秦始皇為了统一中国,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紧接着又派史禄率民工开凿兴安灵渠,沟通湘江、漓江,解决运输问题。秦军三年不解甲,武器不离手。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供应困难,大批士兵经常挨饿、生病。这些吃面食长大的西北将士,如今征战南方,山高水深,粮食运不上来,只有就地征粮——大米。
  如何把大米做成像面一样让秦军将士接受?史禄把任务交给军中伙夫们去完成。伙夫根据西北饸饹面制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胀,磨成米浆,滤干水后,揉成粉团。然后把粉团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阵,最后再用人力榨出粉条来,直接落到开水锅里煮熟食之。秦军郎中为了解决将士水土不服的问题,采用当地中草药煎制成药汤,让将士服用。为了保健,也是由于战事紧张,士兵们经常是米粉、药汤合在一起三口两口就扒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桂林米粉的雏形。“药汤”就演变成现在桂林米粉的“卤水”。桂林米粉从秦王朝开始,到现在已经吃了两千多年了。
  清宣统年间,桂林市出现了一家名震全城的米粉店,名叫“轩茶斋”。这间店的米粉最大的亮点是“炒片”。就是把新鲜的牛肉蒙在竹罩上焙干,再放到锅内用水焖,焖好后切片再炒。这样既保持了牛肉鲜甜的本味,又具有松软并有嚼头的特点,这就使“轩茶斋”的米粉独具特色。还有一家名噪一时的“会仙斋”米粉店,它的特点是“碗底见白”。就是说每一碗米粉放卤水的分量正好拌完米粉,恰到好处。另外,“会仙斋”的卤水,加入罗汉果作调料,吃过之后,余味生津,耐人回味。“味香馆”“同来馆”“石记”“又益轩”“红鼻子”等都是桂林米粉的老牌子,颇有名气。“味香馆”店内牌匾上的《店史铭》记载:1945年8月,一对夫妻创办了味香馆。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都在这里尝过米粉。

  桂林米粉外表洁白光亮、细滑、柔韧。它采用清纯的漓江水和优质的桂林黏米磨浆、压榨而成。因为经过反复揣揉,其结构紧密,筋力极好。为什么只有用漓江水才能制出桂林米粉特有的爽滑口感呢?这就使桂林米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喜爱桂林米粉的人们津津乐道。
  桂林米粉的卤水一般采用草果、茴香、花椒、桂皮、丁香、甘草、沙姜、八角等20多种中草药和香料,放入猪肉、骨头以及三花酒、罗汉果等多种配料,先用猛火,后用文火精心熬制。用火是很讲究的,光用猛火,香味会很快跑走;光用文火,味道又很难出来。掌握火候非常关键。精心熬制成的卤水,香气扑鼻、味道醇美、营养丰富,与米粉拌和食用是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这些中草药都是治疗脘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疾病的良药,难怪能治愈秦军水土不服等诸多疾病。
  桂林米粉以粉条细腻柔韧、卤水鲜美芳香、肉菜酥脆爽口而闻名。
  桂林米粉很“香”。卤菜粉是桂林人最喜欢吃的一种。它是将米粉用网勺烫好后,在米粉上辅以薄如蝉翼的脆皮锅烧、卤牛肉、百叶肚等,再淋上一勺秘制的卤水和香喷喷的猪油,配以油酥花生或黄豆、葱花、芫荽、蒜茸、酸豆角、酸笋、辣椒,吃一口香气扑鼻,余味生津。
  桂林米粉很“干”。吃桂林米粉先将米粉和卤水拌匀,干吃,差不多吃完时再加入汤水,连汤带粉一起吃完,这样味道最佳。
  桂林米粉很“油”。桂林米粉最适宜“干”吃,不用汤水,只需卤水和猪油“滋润”米粉。油是主要的“润滑剂”,吃起来很滑口。
  桂林人的早餐习惯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米粉,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米粉店,这令许多外地人百思不得其解。

螺蛳粉,爱上柳州爱上你


  走过这条街,穿过那条巷,大街小巷飘着螺蛳粉的香,旧时的味道没有淡忘,隔壁的新店又要开张。螺蛳味道鲜,腐竹黄爽爽,酸笋木耳还有花生米的香,前边的辣椒还粘嘴上,后面又排满邻居街坊。吃一碗螺蛳粉大汗淋漓,忘了烦恼忘了忧伤。爱上柳州爱上你,经典老味道总在我身旁……   ——《爱上柳州爱上你》
  漫步在柳州的街头小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风味独特的螺蛳粉香味,那若有若无的酸辣美味,挑逗着每一个路人的嗅觉神经,似乎非要你美美地吃上一碗才罢休。要想品尝地道的柳州螺蛳粉,走到某街某巷往人最多的一摊坐下,准没错。
  柳州螺蛳粉是用半干半湿的米粉现场煮的,吃起来很有弹性。佐以绿油油的时令青菜、黑木耳、油炸腐竹、酸笋、黄花菜、紫苏、花生等,在粉面上淋一层红通通的辣椒油,五颜六色冲击着你的眼球。这时,先吃些青菜,让粉在汤中泡一泡,直到鲜美的螺蛳汤渗透每一根粉条。夹上一口,那软滑爽口而富有弹性的米粉带着螺蛳的鲜香,再配点秘制的酸笋、腐竹等配菜。
  “老板,要碗螺蛳粉,加个卤蛋,两个鸭脚,多放点辣椒。”“螺蛳粉,加辣。”在柳州卖螺蛳粉的摊位上,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辣味是螺蛳粉的独特之处,吃螺蛳粉不要太“斯文”,要找到“感觉”,哪怕辣得嘴巴发麻,头皮发痒,额头冒汗,一碗粉吃到最后,完全忘了辣这回事,达到了吃辣的最高境界——心中有辣,口里无辣,吃得酣畅淋漓。吃完粉,喝几口汤,放下碗走人,一边走路,一边抹嘴,一边擦汗,自言自语道:“辣得鬼都走。”这就是性格刚烈的柳州人。

  许多人在柳州吃螺蛳粉的时候常常抱怨:“怎么没有螺蛳肉?”事实上螺蛳粉并不一定都有螺蛳肉,之所以叫作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是用螺蛳熬成的缘故。
  关于螺蛳粉还有个故事呢!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赶到柳州,饥肠辘辘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可是米粉必用的骨头汤已经没有了,只剩一锅煮螺剩下的螺蛳汤,摊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这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将此记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慢慢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有着浓重 “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的柳州人,无心插柳地创造出了一个名闻遐迩的柳州原创小吃——螺蛳粉。

一碗老友粉,一生“老友”情


  老友粉是南寧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口味鲜辣,汤料香浓,开胃驱寒,深受食客欢迎。
  老友粉的来历有一个典故: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几天因感冒没有去,周老板知道后十分挂念,便将米粉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米醋等煮成一碗,送与这位昔日的老友吃。热辣酸香的米粉顿时使老翁食欲大增,他发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后,老翁感激不尽,书赠“老友常临”的牌匾给周老板,“老友粉”由此得名,并渐渐名扬八桂。
  在南宁市,“大同”“复记”“舒记”等都是老友粉的老店,颇有名气。“复记”老友粉店的梁老板说,南宁市的第一家老友粉店是国营的“大同”粉店。他们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做老友粉,是第一批个体经营户。
  老友粉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口味酸辣、汤料香浓,夏天吃开胃,冬天吃能驱寒。它的酸辣很独特,有着祛风去寒、开胃醒食和振奋精神的作用,这是其用料的选择上与众不同之处。
  在南宁吃老友粉,其实是在品味它的文化。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友粉,其特殊的酸、辣、香的口味与南宁的气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南宁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炎热潮湿。“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放”之说名副其实。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都在南宁举办,到访南宁的东盟客人逐渐增多。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友粉,在博览会上以独特的风味深受中外客人青睐。在第一届南宁国际民歌节上,来自台湾的著名歌星孟庭苇深情地说:“我知道南宁有一种非常有名的特产,叫作老友粉,我不会煮老友粉给这么多的新老朋友吃,所以我带来好听的歌曲,希望这首歌曲就像老友粉一样带给你很亲切的感觉。”

宾阳酸粉,酸酸甜甜都是爱


  有人说,吃宾阳酸粉有一种恋爱的感觉,酸酸的,甜甜的。
  宾阳酸粉,因发源于广西宾阳县而得名。不知起源于哪个朝代,流传至今,自成一绝,以独特的地方民间风味闻名八桂大地。
  夏秋时节吃上一碗宾阳酸粉,顿感凉爽透体、精神倍增,具消暑生津之奇效。宾阳酸粉作为冷盘小吃,粉质雪白细嫩,佐料有油炸脆皮、肉扒、牛肉丝、油酥黄豆、蒜茸、芫荽,还有几片脆口的酸黄瓜。再淋上两勺精心煮制的卤水和专门调制的糖醋,嫩滑可口、酸甜适中、香脆诱人,使人胃口大开。

  宾阳酸粉还有一段美如其味的传说:有一位孝顺的媳妇对家婆特别好,家婆生病了,不能吃硬的食物,没有胃口,媳妇看着家婆日渐消瘦,心里着急,就变着法子给她做好吃的。可是炎炎夏日,家婆又吃不下油腻的东西,媳妇就把米磨成粉,和着水蒸得酥软酥软的,加以糖醋、佐料,使家婆的胃口大开。经过媳妇的精心侍候,家婆的病很快就好了,酸粉也就随着媳妇孝顺的佳话传了下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生榨粉,“馊”出来的壮乡美食


  “老板,这米粉怎么有点‘馊味’呢”?
  “吃生榨米粉就要吃这种‘馊味’,那才正宗。”店老板如是说。
  生榨米粉是现榨、现煮、现卖的。制作看似简单,但前后要经过十几道工序。粉条不仅柔软圆滑、韧性十足,里面还带着经过长时间发酵后产生的“馊味”,这也是生榨米粉与众不同之处。佐料有酸菜、生菜末、紫苏、酱油膏、花生米、碎肉等。
  南宁蒲庙镇的生榨米粉味道最正宗,慕名前来品尝的食客络绎不绝,特别是双休日,不少人慕名驱车前往品尝生榨米粉。久而久之,蒲庙镇那条具有壮族特色的“生榨米粉一条街”越来越有名气了。
  据悉,生榨米粉作为壮族所特有的民间美食,其制作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逢年过节,当地的群众都有制作生榨米粉招待客人的习俗。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慢慢形成规模的,目前蒲庙镇已有20多家生榨米粉店,在南宁市区街头也随处可见。
  一根根米粉,一丝丝诱惑,一缕缕情思;吃一碗米粉,啖一顿美食,品一种文化。
  作者简介:雷金息,广西桂林市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桂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家杂志特约专栏作家。
其他文献
五中全会像春风,吹得人心暖融融;决胜脱贫收官战,全面小康建奇功。  总结光辉“十三五”,伟大成就见功夫;十大任务多精彩,全面完成路线图。  全面深化改革好,重大突破出新招;依法治国大进展,清除路障步步高。  从严治党全面抓,光辉成果人人夸;从上到下下到上,风清气正共督查。  国家治理大体系,不断彰显见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制度优势现功绩。  今年国内总产值,超百万亿成定局;一枝独秀靠哪个,党政军民
期刊
树上鸟仔叫声声,妹念阿哥在立春;泪如雨水密密下,问哥几时回家门?  雨水绵绵纷纷下,阿哥心思乱如麻;离开阿妹心好痛,打工在外难回家。  惊蛰到来难入睡,阿哥打工久不回;鸳鸯游水还有伴,妹做农活无人陪。  阿哥念妹在春分,半夜都想回家门;月下独身伴影子,牵手伴哥有谁人?  春分过了到清明,妹念亲人泪淋淋;祭拜祖宗求保佑,心如潮水久难平。  谷雨到来哥念妹,好比万箭扎心扉;重活轻活妹包揽,妹今是瘦还是
期刊
田心村隶属临桂区四塘镇岩口村,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秀峰环抱、碧水绕村流、家家户户黄皮果飘香的传统村落。  现在的田心村有周、许、骆、郑四个姓氏,共150多户600多人。周家进从小就帮村民放牛,村民都叫他“放牛娃”。如今,他家占地110平方米的一层新房就建在村尾。  在2015年贫困户精准识别时,周家进离异,收入低,有个在读初中的女儿,住的泥砖瓦房是危房,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周家进在党和政府
期刊
岜牟屯地处亚热带地区,隶属崇左市江州区,距离市区约三十公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美丽乡村”。所谓“美丽乡村”,就是在基础建设上、文明建设上都做得很出色的村屯。初冬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慕名来到了岜牟屯。  虽然此时已界冬季,可还是有灿烂的阳光,开车在市区里的时候还觉得很热。进入村里来,村里的气温变得温和,给人的感觉很舒适。我迫不及待地把车停在村里一处宽阔、干净而又很规范的停车场上。  正如刘勰在《文
期刊
南宁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从气候看,它首先是没有冬天,其次是夏季很长,最后是春秋两季难以区分得开,以至于很多人知道南宁只有两季,却说不清楚是哪两季。春夏两季?夏秋两季?都是,又都不全是。就连精明的服装商也分不清到底春季和秋季的区别何在,为了更广泛地招徕顾客,他们干脆直接把女性服装分为夏装和春秋装两大类。当南宁人一直在徘徊纠结之时,昆明人早已完成了“春城”雅号的抢注。“夏城”呢,似乎并不是受人待见的
期刊
四十年前,梁友光从遥远的安陲苗乡辗转来到柳州市里工作的时候,芦笙对大多数市民来说,只是一种存在于偏僻山区、带有神秘色彩的少数民族乐器。如今,芦笙伴舞已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悠扬低沉的乐音在节日和庆典的各个场合响起。  桂黔交界的融水、三江等地,芦笙是在苗年坡会、红瑶兰家节、壮族三月三、侗族月也等民族节庆中传统保留活动的常用乐器,也是壮、汉、瑶、苗、侗、水族等當地世居民族为数不多共同的民族
期刊
摘要:辰州傩戏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李之权是辰州傩戏传承人,他主要在怀化、常德、张家界一带从事巫傩活动,擅长傩祭法事以及上刀山、下火海等傩技。在采访过程中,他讲述了自己从傩的难忘经历以及精湛的从傩技艺,其间还讲述了一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他对傩文化传承既有忧虑又充满着信心。  关键词:辰州傩戏;口述史;李之权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
期刊
柳州市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特别是2019年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以来,全力推进创建工作进机关(单位)、进企业(园区)、进乡镇(村)、进街道(社区)、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窗口单位、进景区、进两新组织等“十进”活动。市创建办加强指导,先后印发《柳州市关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的实施意见》《“十进”活动指导手册》。根据“十进”对象的不同特点,突出特色规范创建
期刊
武阳江是一条河,是罗城县小长安镇边上的一条河。  清道光二十四年刊印的《罗城县志》中记载有道光年间的拔贡朱家训《武阳江源流考》,其中说道:“武阳江在城北六十里,众溪错出汇流为江……行与东江西江合,统称武阳江……所经岩嶷尖山及小长安,俱在山隈水湄间,舟行至此(小长安),可以暂泊。”  武阳江四季长流,河面有百来米宽,河岸的两边是四季常绿的尖头山和郁郁葱葱的竹子,把河流围得严严实实的。河上有一个水坝,
期刊
2020年10月17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内掌声如雷。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在这里拉开帷幕。  当晚,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为创作原型的民族歌剧《扶贫路上》,作为全国脱贫攻坚题材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的开幕剧目震撼上演。  民族歌剧《扶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