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国家的问题

来源 :商界·中国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om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为什么恐慌?
  
  条象征“中国制造”的蛟龙凌空飞舞,一艘“日本制造”标志的轮船倾覆于惊涛骇浪中,轮船上的人乘小船惊惶逃生。日本著名财经杂志《日经BP》的一期封面大抵代表了日本制造业此时的心态。
  让很多日本制造业巨头感到恐慌的是,中国制造业低价格优势已经从服装鞋袜、家电产品推进到了通讯设备、精密仪器等日本制造业的前沿阵地。10年前松下、索尼、日立等世界级企业之强大优势令中国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现在中国制造业的价格竞争优势竟让日本同行们无法抵挡。就如同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超越美国时,曾让骄傲的美国人尴尬了多少年一样。
  日本企业以自己后来居上曾经超越美国的切身经验中,痛感如果大批制造业从国内转移到国外,日本将重蹈美国当年之覆辙,向外转移生产将不可避免地养育竞争对手并最终败于竞争对手。于是,一些日本企业把已经转移到中国的生产线又撤回到日本国内。但要想在日本国内确立成本优势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情。更恐惧的是,他们千方百计向中国封闭的高精尖技术领域,中国制造业通过自身智慧和信息时代的便利也在大幅度地缩短着差距。日本企业总是陷于这种进退两难的颓丧局面。
  甚至有日本学者已经大声疾呼:中国制造正沿着日本制造超越美国制造的老路大踏步迈进,而日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的逼近徒叹奈何。在他们看来,所谓的中国制造路径,其实就是像日本上世纪中叶那样奋发图强,以价廉物美的竞争优势狂风暴雨般地冲向国际市场。
  日本人善于居安思危也富于民族情绪,他们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制造的优劣势与日本制造的驻颜之道。其后,《日经BP》的3位记者联合撰写的《战胜中国制造的5张王牌》一文指出,日本制造业在其本土经营管理上的精到之处,可以部分抵消其资源不足与成本过高等方面的比较劣势,能够维持其在全球制造业中的生命力并对中国制造战而胜之。
  此文一出,立时在日本国内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到了全民动员的地步:
  舆论机器连番高喊:“保卫日本制造业!”“制造业回归本土防止空心化!”倡议国人购买国货;经研机构铆足了劲去提炼“破华之术”;制造业巨头也纷纷行动起来,铃木摩托的企业哲学是“追求在日本国内制造”,以在国内制造出比在中国制造更便宜的产品为其主研方向;精工和西铁城这对多年的冤家,也以“吴越同舟(患难时化敌为友)”的方式向流通业集中展示产品;伊藤洋华堂自去年5月开始就以服装面料为对象,策划了名为“Made in Japan”的促销活动,并在与以销售中国产服装为主的优衣库商行的对抗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中国该不该亮剑?
  需要说明的是,做这组策划,我们并没有狭隘的民族情绪和无聊的自恋情结。我们既不把日本制造的恐慌单纯看作是对“中国威胁论”妖魔化处理,也不能把日本人的对策不屑一顾地认为是纸上谈兵。
  我们首先应向日本的居安思危精神敬礼,然后崇本务实地分析日中制造业态势,像日本学者呼吁日本政府“应紧急拓展更具杀伤力的制造业新领域”那样,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再提升之道。
  中日制造业真的到了同级别较量的地步了吗?如果没有,那研究战胜日本制造的话题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与国内一批著名学者的交流中,遇到最多的就是这样的反问,个别学者还毫不客气地送来八字“箴言”:孤芳自赏、自抬身价。
  事实真是这样吗?
  以2004年的数据比较,日本的GDP是中国的2.8倍多;制造业总量是中国的将近2.5倍;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25倍;产品增加值率是中国的1.8倍。孙子兵法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制造业确有数量级的差距。客观上讲,中国还算不上日本的强劲对手。
  然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活力又的确令日本感到不安,最尴尬的是相互间的依存度,日本现在已经降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极有可能还被韩国超越,而中国却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外资吸引力上明显超越日本,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三位;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后经历了长达10年的经济低迷期,而中国经济却持续地保持着超过7%的高速稳定发展。中国正在日渐逼近“世界工厂”的门槛。极大地动摇了骄傲无比的日本制造业帝国的根基,把日本企业逼到了难以应对的矛盾困局中。以至于,日本舆论还提出了“日本企业是否该撤出中国,退守国内”的论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日本制造业强劲的对手。
  既然日本人已经将中国制造业作为头等对手来研究,既然日本人已经在着手制订破袭中国制造的技战术方针,我们为什么还要坐视不理,闭门造车,高挂免战牌呢?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腰间别只死耗子,强装打猎人”,而是审时度势,既要正视自身优势与不足,也要研究对手的长处与短板,找准坐标,知己知彼才能在未来的经济战争中独善其身。
  日本是个颇具外张性的国家,外张的结果必然带有挑衅的意味。因此,随着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中日制造迟早将有一战。这个时间绝不会太久,最迟在2010年,一场“加冕”与“卫冕”的决定性经济战争将在全球展开,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将会永载史册。
  借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亮剑》中的一句话送给行进在路上的诸君: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任何一个强敌,也要敢于亮剑,是为亮剑精神!
  
  ——周攀峰
其他文献
先沪科,后港湾,任正非的一次次铁腕追杀叛将,让“泛华为系”越来越成为幻影。    9月2日,港湾网络法务部收到一封来自华为公司的律师函,华为表示将就港湾网络侵犯其知识产权提起诉讼。而之前已传出西门子40多人的团队进驻港湾,洽谈收购事宜。  这已不是任正非第一次对出走者下追杀令了。去年轰动一时的“沪科案”就是缘起于华为先以侵犯知识产权名义,向3名前员工创办的沪科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索赔200万元人民币
期刊
事件  9月2日,《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公布,严格监管加渐进式开放成为本轮直销法规的主要基调,同时禁止多层计酬和网络直销。因此,媒体普遍认为,在安利与雅芳的直销法博弈中,安利引以为傲的多层次直销模式在此次立法中被扫地出门,他们苦心经营的多层次销售团队面临解散,中国的直销市场也将重新洗牌。    港澳直销总商会名誉顾问龙传人:安利模式的痛苦调整是其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法律不够尊重而付出的代价
期刊
企业需要借助资本运作的力量腾飞,借助资本分裂的力量获得超常规发展。    资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益。  在这种冲动的支配下,资本会由单个资本分解衍生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本,追求增值或活化,将静态被凝固的资本转化为动态可流动的资本;资本裂变的实质是使资本运营中的风险分散化和资本营运的责任有限化,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一定的优势。  通过资本的裂变,可以给资本一个新的增值契机。  当企业规模扩大在达到
期刊
如果没有移情于法,再精妙的中式管理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2003年,时任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陈久霖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新加坡的《联合早报》。题目就叫做《五行之术与现代企业管理》。  时过境迁,重读此文,感受颇多。  关于五行之术,周朝的典籍中描述:“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陈久霖把这些古语翻释成现代
期刊
出人意料的新财报,是否可以消除我们对新联想未来的疑虑?    2005年8月10日,诞生整整100天的新联想公布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的首季财报,此季营业收入为196亿港元,全球PC销量达到351.9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7%,期内实现纯利3.57亿港元。  据称,新联想首季实现盈利的驱动力有3个。第一个是国内市场的高速成长,第二个是协同采购使每月降低了6~7百万美元的成本,第三个是来自IBM总
期刊
他是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全球著名经济学家,却因偶然的机遇把目光转向了中国问题的研究。  他是华尔街两家基金公司的大股东、创始人,却长年奔走在中国和美国,穿越上下数千年的人类社会,痴迷于用历史、文化来探寻中国经济和中国问题的终极解答。    陈志武,男,1945年出生于湖南茶陵,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普纳思经济管理研究院联合学术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美
期刊
企业在选择销售渠道的时候,是选择实行销售代理制还是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每种方式都有优点和不足之处,怎么决断?渠道选择评估法就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评估和选择渠道的方式之一。    【内容】  企业是选择销售代理和组建自己的队伍,每一种渠道方案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从销售量和成本的角度,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渠道选择损益临界成本图(见右图)。因此可以通过渠道销售量和成本的规律来评估每一个渠道在不同销售量下的成本
期刊
作者简介:莱恩哈德·斯普伦格,德国咨询管理专家,服务于多家德国前100名的大公司,被称为欧洲首席管理大师    个体和组织的关系面临着巨变。捍卫个体的个性正在成为一个群体的共识。未来企业的成功将不再是来自整齐划一的队伍和强硬一致的企业文化,而是来自于各具特色的个体。  多年以来,企业老板总是喜欢把“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等口号喊得震天响,用各种花哨的口号来激励泄气的员工,经理人们则不断地寻找一种可以
期刊
全美排名第一的麦当劳到了中国不得不委屈地充当千年老二,而在美国排名第七的肯德基在中国却叱咤风云声名赫赫,是有意为之?还是战略战术的失误所致?    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就致癌物苏丹红向消费者发出警告,中国质检总局紧急通缉致癌染料苏丹红一号,麦当劳与肯德基都牵连其中。3月16日,肯德基就产品问题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进行赔偿。与此对比,麦当劳则一再声称其产品未使用“苏
期刊
作者简介:刘大东,人力资源专家,深圳东方大成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咨询总监  俗话说“举贤不避亲”,杨致平使用的亲属均非无能之辈,但为什么会发生“用外人靠不住,用自己人又不好管”这样的问题?  时值上午九点,海大公司的工作人员各自归到自己的岗位,不敢有半点懈怠的样子,因为他们的董事长杨致平看起来脸色不善,对于员工的招呼也回答得有气无力。  杨致平并不想找哪个员工的麻烦,他从电梯里一出来就奔向自己的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