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是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强调教学中“活动”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如何开展活动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整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从概念课、计算课、几何形体课等内容,阐述了如何让多彩的小学数学“活动”活起来.
【关键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有着鲜明的自我特点. 小学生的认识思维不成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往往可以调动其最大的积极性. 并且,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学习,也就是“做中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好“催化剂”. 所以,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关键在于如何让多彩的小学数学“活动”活起来,深入到学生学习的情感中去,这才是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的重点.
1. 在概念课中进行活动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概念教学是常用的教学形式. 该教学形式通常是教师用一句或一段文字,总结全课的教学内容. 这样一来,概念教学枯燥乏味,难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学习热情. 其实,在概念教学中,教师的切入点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或生活具体事例,并依托合作探究、情境创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而形成新的知识概念. 在这样的教学形态下,概念的形成更加具体、生动、贴切,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动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概念的认识;在“数”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数实物,以抽象出“数”的概念,如数珠子、粉笔等,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在“垂直”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托实际生活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出“垂直”的概念,如教师让学生动手将纸“折一折”、“画一画”,再跑到生活中“找一找”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2. 在计算课中进行活动教学
在小学课程中计算是“主角”,不管是图形、几何还是应用题都是以计算为基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计算教学僵化,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剥夺了计算教学的丰富多彩. 事实上,计算知识是有趣的教学活动,因为计算源于实际生活,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教师在计算课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这样更有助于小学生懂得计算的“来龙去脉”,知根知底的学习状态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感,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其实,计算教学旨在强化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理,并促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或超前的演算技能. 因为我们知道,小学生是“慢热”群体,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进而逐步深化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在“7加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小学生喜欢的动画和自然的风光:阳光明媚的下午,绿绿的草地上,鸡妈妈带着7只小鸡,后来又跑来2只淘气的小鸡;大树上有7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4只;湖中有7只小鸭子在嬉戏,后来又游来4只,加入水球比赛.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子完成“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的教学活动. 这样一来,学生就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和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 在几何形体课中进行活动教学
在小学几何形体课程教学中,主要教授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并知道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等关系,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几何意识是直观的,也就是所谓的经验几何. 所以,在几何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获得.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尝试着搭建、组合分解等活动,以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经验,进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通常情况下,教授小学生认识和获得几何知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的方式获得.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正方形纸对折,随后开展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引入“三角形”知识,完成新课的导入. 三角形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手边“一样”的三角形对拼,看学生能拼出什么图形.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主宰教师授课的进程. 并且学生能通过动手探索,在操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不仅强调了教师立足教材,而且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多元化的活动教学模式呈现,进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的活动教学内容要跟小学生们一样,“活泼可爱”、新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洪涛.我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J].新课程(中),2011(5).
[2]钱美丹.依靠学生,有效复习[J].学周刊,2011(15).
【关键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有着鲜明的自我特点. 小学生的认识思维不成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往往可以调动其最大的积极性. 并且,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活动中学习,也就是“做中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好“催化剂”. 所以,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关键在于如何让多彩的小学数学“活动”活起来,深入到学生学习的情感中去,这才是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的重点.
1. 在概念课中进行活动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概念教学是常用的教学形式. 该教学形式通常是教师用一句或一段文字,总结全课的教学内容. 这样一来,概念教学枯燥乏味,难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学习热情. 其实,在概念教学中,教师的切入点可以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或生活具体事例,并依托合作探究、情境创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而形成新的知识概念. 在这样的教学形态下,概念的形成更加具体、生动、贴切,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动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概念的认识;在“数”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数实物,以抽象出“数”的概念,如数珠子、粉笔等,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在“垂直”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托实际生活元素,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出“垂直”的概念,如教师让学生动手将纸“折一折”、“画一画”,再跑到生活中“找一找”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认识概念、理解概念.
2. 在计算课中进行活动教学
在小学课程中计算是“主角”,不管是图形、几何还是应用题都是以计算为基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计算教学僵化,教师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剥夺了计算教学的丰富多彩. 事实上,计算知识是有趣的教学活动,因为计算源于实际生活,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教师在计算课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这样更有助于小学生懂得计算的“来龙去脉”,知根知底的学习状态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感,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其实,计算教学旨在强化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理,并促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或超前的演算技能. 因为我们知道,小学生是“慢热”群体,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进而逐步深化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在“7加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小学生喜欢的动画和自然的风光:阳光明媚的下午,绿绿的草地上,鸡妈妈带着7只小鸡,后来又跑来2只淘气的小鸡;大树上有7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4只;湖中有7只小鸭子在嬉戏,后来又游来4只,加入水球比赛.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子完成“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的教学活动. 这样一来,学生就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和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 在几何形体课中进行活动教学
在小学几何形体课程教学中,主要教授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并知道几何图形的形状、位置等关系,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几何意识是直观的,也就是所谓的经验几何. 所以,在几何概念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获得.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尝试着搭建、组合分解等活动,以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经验,进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通常情况下,教授小学生认识和获得几何知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的方式获得.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正方形纸对折,随后开展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引入“三角形”知识,完成新课的导入. 三角形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手边“一样”的三角形对拼,看学生能拼出什么图形.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主宰教师授课的进程. 并且学生能通过动手探索,在操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不仅强调了教师立足教材,而且需要教师整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多元化的活动教学模式呈现,进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的活动教学内容要跟小学生们一样,“活泼可爱”、新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洪涛.我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J].新课程(中),2011(5).
[2]钱美丹.依靠学生,有效复习[J].学周刊,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