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维吾尔族大叔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dongb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我应邀去新疆喀纳斯湖景区参加“第十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笔会刚结束,我从新开通的喀纳斯机场飞返乌鲁木齐,那天晚上,在乌市南站乘夜班火车去伊宁旅游。
  伊宁火车站广场很大,车站大厦也很气派。在仅开放着的两个安检入口外排着长长的人龙,接受着如同乘飞机般的安全检查。我们也夹杂在各民族人流之中,鱼贯而入,并持着实名制的车票钻进了10号硬卧车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8号下铺,心安理得地斜躺在叠好的棉被上,把两条腿打得伸伸的。而对铺却没人来,火车一开动,便有几位仁兄坐在那床上聊了起来。一位个儿头不高,留着学生头,戴着一副眼镜,大约30来岁的年轻人,站着与他们聊了几句用眼看了看我的腿,我不自觉地收起了双腿说:“你坐嘛。”他冲着我一脸微笑地坐了下来,回应出一声谢谢后,他就一直与我同坐在一张床上。在三人的聊天中知道他们是一家单位的,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员工,都是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
  列车在伊宁县停靠后,一位真正的维吾尔族大叔拿着车票来到了属于他的7号下铺。他斜背着一个黑色挎包,左手里提着一个绿色的牛津包,右手臂抱着一个鞋盒子,闪烁着两只蓝色的眼球,一脸狐疑地冲着我,用一口少数民族腔调说:“我的床位,是这里吗?”我伸手接过他手里的车票看了一下,用手指着对面的铺位告诉他:“没错,就这里。”他挤进两床窄小的空间,先坐下身子,再将绿色的提包往床下塞,并将手中的鞋盒往小桌台上搁,口里说:“吃的,全是吃的。”看着那捆满塑料绳的鞋盒放在桌上,心中虽犯嘀咕,倒将自己先放在小桌台上的食物袋往里挪了一下,腾出放置他鞋盒的空间。他又拿出一个“松道”牌的3磅暖水瓶放在上面,这张小桌台已经是层叠堆放了。这么近距离地与一位维吾尔族大叔相处在这斗室之内,鼻息之声可闻、体汗异味可嗅尚属首次。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几位仁兄,自顾自地侃着他们的大山。这位维吾尔族大叔却在他的床位上铺开一张蓝色的毡子,双膝跪在上面,将张开的双手并拢,手心向上地贴近面庞,闭着双眼,口中念念有词地做着今天的某一次祷告。我斜靠在棉被上,眯缝着眼端详起这位大叔来。卷曲的黑色头发中,已有少许的银丝,方正的脸庞上两根浓密的眉毛飞扬在他突出的眉骨上,深陷的眼窝闭着双眼,高高的鼻梁下是弯勾的鼻翼,他抿着的嘴唇在嗫嚅地发出声音。看得出他刮去胡须后的络腮胡根须又伸出了面容,白里透红的肤色,呈现出健康的光泽。他上身穿一件印着黑白图案的T恤衫,下身一条深蓝色的裤子,他刚进来时解开脚下皮鞋的鞋带时,看到的是一双擦得锃亮的黑皮鞋。这位约莫五十岁的维吾尔族大叔,给人干练整洁的感觉,又是如此这般的虔诚,心中无妄的芥蒂也在无形中解开。
  这列自伊宁发往乌鲁木齐的5816次列车,在晚上7时41分发车,自西往东行驶。以列车的时速去迎接先暗黑下来的东方土地,看着窗外西沉的太阳发出瑰红色的光芒,列车外的苞米地披着这一层晚霞,绿莹莹的青纱帐,直到近11点才隐没在晚霞褪尽的夜色里。在我尚未收回投射在车窗外的目光时,维吾尔族大叔问我:“你的表,多少时间?”我收起左腕一看,10时40分了,于是告诉了他。他说:“可以开斋了。”他先解开鞋盒上的塑料绳,取下盖子,里面是四分之一牙西瓜,以及一小袋杏果。他又从床下的提包里取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是经典的维吾尔族食品———馕。正当他铺陈开来,准备大快朵颐之时,这外面三位仁兄中坐在维吾尔族大叔床头的那位,冲着我这床上坐着的眼镜哥说:“你也可以开斋了噻。”原来,这位一直坐在我床位上的仁兄,是回族,还叫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马云。当维吾尔族大叔晓得后,立即将袋中的馕撕下半张放到马云的手上,热情地叫他:“吃吧,吃吧。”当马云也举起双手闭眼祷告时,我起身离开8号下铺,坐到了走廊上的弹簧凳上,把卧铺的空间都让给了他们两位去用餐。
  只见维吾尔族大叔用一把银勺,使劲剜出一大块瓜醸,放在马云的馕上,然后一勺西瓜一块馕饼地吃着他圣洁的晚斋,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态,倒挺感染旁边的人。维吾尔族大叔很快就将这不小的一牙西瓜纳入胃中,又抓出他家里的特产小白杏分给大家。他抓了一把递给我,口里不断地说:“你尝尝,你尝尝,甜得很。”我接过来吃了几个,这种仅拇指般大小的杏,嫩黄色的外表也染上一些红晕的色彩,全然没有内地杏皮上的一层霜衣,口感清甜,十分可口。维吾尔族大叔又拿出他带来的一次性塑料杯,把暖瓶中的茶水分食给大家,还不断地说:“我这有好茶,我这有好茶。”真把这旅途中的车厢,当作他自己的家一样,热情大方地款待坐在床位边上的每一位客人。马云也将他的糕点拿出来与人分享,这其乐融融的维、汉、蒙、回大聚餐的场景,在伊犁河谷飞驰的列车里呈现。
  一顿民族团结餐打破了陌生的氛围,相互交流的话题便越来越多。这位维吾尔族大叔叫帕尔哈提,是伊宁县人,看起来沧桑的面容,却仅44岁,有一个11岁的儿子由他独自照顾,现在上着双语小学。离婚已经四年的他,至今单身。他在阿克苏市区从事服装经营业务,用一辆敞篷式三轮摩托车,改装成流动式服装店,在维吾尔族人聚集的巴扎(市场)转悠,以百元以下的服装为主,生意也还过得去。他扯起身上穿的T恤说:“这件四百多。”又拉出那双黑皮鞋说:“这鞋一千多的,五百元买的。”看来他走南闯北,倒还舍得花钱打扮自己。这次便要去广州进货的,所以穿上名牌出门了。他还说他没钱没房子,也不好找老婆,现在生意不好做。
  列车员关闭了车灯,提醒旅客睡觉了。帕尔哈提又一次铺开那张蓝色的毡毯,做起他的晚祷来。马云客气地与我告别后离开了这个狭小的空间。列车在星光闪耀的夜色下,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铁轮声,继续着它东行的征程。
  帕尔哈提拥着白色的被套,已经酣然入睡,鼻息间喷发出有节奏的鼾声,时而发出一阵磨牙的声响。这声响让我一时无法入睡,当他在窄窄的卧铺上向里翻侧着身子后,鼾声骤然减弱,牙也不磨了。我也不知何时进入梦乡,马拉提草原上的哈萨克姑娘牵着我骑的马,正行走在一段陡峭的山梁上,一眼望不尽那无垠的草场……
  就感觉,一个声音在我的脸上晃动,“你好!你好!”是帕尔哈提在扯我的被套。我睁开惺忪的双眼,帕尔哈提问起昨夜与他共餐的回族兄弟住在哪里。我跷脚下床时,帕尔哈提迅速脱下脚下的拖鞋还给我,又去抓过远处的拖鞋趿在脚上。这相熟的程度,似乎已经不言而喻。我一看表,四点半钟,这可真够早的吧。其实,我也只在这列车上,先半个小时见着马云的,还真不知道他住哪个铺位呢。在茫茫的夜幕下,从车厢端头传来一点儿微弱的光亮,我也不客气地扒拉了一下邻厢的中铺,刚好是马云的同事,他说他在8号车厢,也不确定是几号铺位。我向帕尔哈提一摊双手:“算了吧,没开灯不好找呢。”帕尔哈提摇了摇头,也说:“那算了吧!”回到他自己的铺位,开始着他一个人的盛宴。他原本是要邀请马云共享早斋的,而这一次的错失,恐难有再谋面的机缘。
  5816次普通列车,从伊宁发车,穿越美丽富饶的伊犁河谷,于次日清晨6点抵达乌鲁木齐南站。帕尔哈提将绿色的提包挎在肩上,热情地伸出右手与我握别,两双厚实有力的大手,传递着一份陌路情缘。
其他文献
“福圣”是我们对高中班主任张福圣老师的昵称。  福圣是一朵奇葩。  他是我这十几年光阴里遇到的最奇特的一个人,也是我最尊敬和喜爱的老师。  军训结束那天,我们各回各班。福圣二话没说就把我们喊到外面,按个子高矮排了队,预备排座位。他挨个儿拍了我们的肩膀,看到我的时候,明显愣了一下。的确,一个暑假过后,我把自己折腾成了“非洲难民”。这是我们第一次碰面。  后来就开始了“冗长”的高中岁月,时光流转,福圣
一生所爱:  展信安。  此刻,寂静的夜晚,昏黄的灯光下,我突然想起了你。从有记忆起,我就住在你的身体里。我草率地认定,是你赠予了我翡翠色的写字笔,是你高贵的孤独让我在满地的六便士中看见月光。我向远方寄去一封封期许,可是,直到你成了“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的老人,远方也迟迟不肯寄给我一枝春天。  你还记得我的“红裙子姐姐”吗?  她是我的远房姐姐,多年前,为了参加考试从山村来到这里。当时,她穿着
王小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为人后者固然有自己的痛苦,他们是真正地对自己的无能无可奈何;为人先者也有痛苦,因为他们愈往前走,愈发现自己认知的空白越来越多,愈清楚自己对未知的担忧与恐惧。  正因为开创者需要承担的危险太多,导致规避风险、圆融世事之人大行其道。我却要说,所谓的中庸论调是社会的毒瘤。生命从不缺少痛苦,痛苦的境界却有不同———庸碌者确实痛苦
甜咸粽子  有人说航天员吃的粽子是甜的。  甜派表示:作为第一枚进入外太空的粽子,它决定了未来宇宙粽子的制作标准。  咸派反击:这就是甜粽子滚出地球的意思,你不懂!三种妖怪  一天晚上打车回家遇到一位非常有意思的司机。  司机:“南方考公务员的题都让人理解不了,前段时间有一道题是《西游记》里有多少种妖怪。你猜猜?”  我猜了几次都没猜对。  司机揭晓了答案:“有三种,一种是要吃唐僧的,一种是想嫁给
《长歌行》中写道:“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日的阳光带来生命与活力。无怪乎施蛰存笔下的婵阿姨会在春阳之下产生巨大的心理转变。  记得内藤丈草的俳句:“春阳照孤坟,垅中逝者陌上人,幽明本难分。”春天的确生机勃勃,但在万物复苏之时,那些枯朽的、逝去的人、事、物反而会让人感到悲伤。就像在春日阳光下,内藤丈草看着先师松尾芭蕉的坟墓,想着自己的多病之身由衷地感到悲痛一样,婵阿姨只能看着别人的幸福,自己却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作劳动之诗,得劳动之爱”。  古人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劳是充实生活的不二良方,也是体现个人价值的默认法则。在小农经济盛行的古代,农耕文明可谓治国之根。正因农耕时代的绵长,才有了中华儿女对劳动更为深刻、更为诚挚的理解。农民们世世代代守护着田园,在无数次的朝代变迁中,不变的唯那芳草碧连天、蔬果满田园带给农民们的踏实感、幸福感。温饱,这小小的心愿让
李白戏对胡乡绅  李白从小就聪明伶俐,有一年春天,有个姓胡的乡绅过50岁大寿,宴请全城富户名流,也请了李白。  胡乡绅略通文墨,见李白年纪轻轻却不拘礼法,便想当众出他的丑。他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众人看。画上有一位老神仙,怀抱一只大酒坛,睡在岩石上,不知是喝醉了还是睡着了,坛口朝下,酒正往外流。胡乡绅对李白说:“听说贤侄才华横溢,老夫这里有一上联,却苦于没有下联,今特请对下联。‘酉加卒是个醉,目加垂是
有朵盛开的云,缓缓滑过山顶,随风飘向天边。我们慢慢明白,有些告别,就是最后一面。  ——题记  初次接触张嘉佳还是他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面一个个苦涩、凄美的爱情故事着实令我这样一个毛頭小子感慨万千。在销声匿迹良久后,他带着《云边有个小卖部》回来了,再次为我们送来欢笑和感动,令我们感受希望和悲伤。  《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的刘十三,如同千千万万个生于乡村的普通人,渴望褪去平淡的外壳,去外面精彩的
心理学上说,人一生的心情往往是由童年决定的。由此观之,人的身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童年决定的。中年之后,身心萧然。但我的双眼,因为从小看过太多的悲欢,任何时候见到美好的事物都不缺乏眼泪。我的牙齿更因为啃啮太多的苦难,至今还无坚不摧。  我小时候几乎没有刷过牙。那一年,到镇上念初中。班级里都是从四村八邻来的乡下娃娃,浑身都带着一股子土气和野气,不但行为顽劣,而且语言粗俗,校园里打骂闹事,时常发生,班主
在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海量信息与知识碎片化充斥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白知。故而为阅读做减法,为思考做加法,才能对生命有纵深的理解,不让灵魂成为网络世界的附庸。  所谓阅读,就是让人得到自由,让作品得到自由,而非戴着镣铐,成为信息的奴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减法阅读首先是仰望大师经典,对书籍进行挑选与管理,多做“深呼吸”,实现有价值的阅读,同最杰出的人对话。而思考,建立在阅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