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73-02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对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更为重要。传统的单一、封闭、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应向更具人性化、更注重效率、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等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比如:预习习惯的培养,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像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三四年级要求外,主要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在具体预习时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议,即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如:这篇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包含什么样的感情?在这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供课上质疑。如:课文中有哪些生词句子不理解,同学们预习时记录下来,待课上师生共同探讨。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示作者的情感,接着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把文中奇思妙想的语句找出来,让学生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反复朗读。最后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即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但细想起来,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说在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领着做着一切,对于问题最终还是根据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的。
笔者认为,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如教学《文成公主进藏》一文时,当我写出题目时,有学生便对本文提出疑问,文成公主是什么人?是怎样进藏的?为什么要进藏?藏指的是哪里等问题,我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举手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回过头来老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看他们的回答与课文有多大区别,结果读过课文后,学生又有所发现,文成公主一路上经历了哪些事情?她为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及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再读读,再议议,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一节课就在学生的问、读、思、议中轻松的完成了。在以后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使学生在问中有所疑,在问中有所思,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落,使学生在议中充分得到共同提高。
三、张扬个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敢于在课堂大胆发言的不多,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变得更加沉默。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交流形式单一,简单的师生对话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应是学生主控课堂。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来处理他们学习的心得收获以及疑难问题。语文课堂则更是学生表演的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例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旁观学生的表演,然后对学生所取得的成果给以客观的评价和真诚的建议,这样能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故事背后的大道理。再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自学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等几方面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学习其中某一部分,准备交流。进入交流环节,有的学生采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赞扬詹天佑勘测线路一丝不苟的精神,有的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詹天佑创造性开凿隧道的办法,有的学生用文具盒、铅笔、尺子摆出了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型线路……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主确定学习的方法,自定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可抓住时机,运用“你的想法与众不同”、“你的感受真独特”、“你真会观察,又肯动脑筋”“你的想象真奇特”等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交流时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自愿、自主地学习。
四、教法得当,發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迎合了学生的需要。课堂上应以合作讨论形式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这在很大在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认可,在内心深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组织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发给他们每组一张纸,要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后得出解决的办法,由小组长汇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73-02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对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让学生学会独立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更为重要。传统的单一、封闭、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应向更具人性化、更注重效率、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等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比如:预习习惯的培养,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像四年级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及每段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六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三四年级要求外,主要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在具体预习时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议,即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如:这篇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包含什么样的感情?在这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供课上质疑。如:课文中有哪些生词句子不理解,同学们预习时记录下来,待课上师生共同探讨。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参与教学全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示作者的情感,接着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把文中奇思妙想的语句找出来,让学生朗读体会,教师指导反复朗读。最后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指导,即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习。但细想起来,学生在这堂课中,究竟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权利,可以说在整堂课几乎都是老师领着做着一切,对于问题最终还是根据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展开的。
笔者认为,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如教学《文成公主进藏》一文时,当我写出题目时,有学生便对本文提出疑问,文成公主是什么人?是怎样进藏的?为什么要进藏?藏指的是哪里等问题,我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举手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回过头来老师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看他们的回答与课文有多大区别,结果读过课文后,学生又有所发现,文成公主一路上经历了哪些事情?她为西藏和内地的关系及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再读读,再议议,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一节课就在学生的问、读、思、议中轻松的完成了。在以后阅读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从不敢提问到想问、敢问、善问,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使学生在问中有所疑,在问中有所思,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落,使学生在议中充分得到共同提高。
三、张扬个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敢于在课堂大胆发言的不多,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变得更加沉默。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交流形式单一,简单的师生对话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应是学生主控课堂。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来处理他们学习的心得收获以及疑难问题。语文课堂则更是学生表演的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例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旁观学生的表演,然后对学生所取得的成果给以客观的评价和真诚的建议,这样能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故事背后的大道理。再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自学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等几方面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学习其中某一部分,准备交流。进入交流环节,有的学生采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赞扬詹天佑勘测线路一丝不苟的精神,有的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詹天佑创造性开凿隧道的办法,有的学生用文具盒、铅笔、尺子摆出了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型线路……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主确定学习的方法,自定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可抓住时机,运用“你的想法与众不同”、“你的感受真独特”、“你真会观察,又肯动脑筋”“你的想象真奇特”等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交流时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就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自愿、自主地学习。
四、教法得当,發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迎合了学生的需要。课堂上应以合作讨论形式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这在很大在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独特见解得到认可,在内心深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组织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发给他们每组一张纸,要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后得出解决的办法,由小组长汇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