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成本病”的历史和现状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进的医疗和教育是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以为傲的成就,然而,持续增长的医疗支出和居高不下的教育成本,日益阻碍社会流动,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社会问题是如何形成的?近期美国学者B.A. Kimball和J.B. Luke基于各类定性和定量材料,系统检视了美国高等教育“成本病”的历史形成和发展,即美国大学为提供教育而不断增加的投入,而非学生不断增加的高昂学费。根据两位作者分析,刨除通货膨胀等整体宏观因素,以及20世纪30~40年代大萧条带来的大额预算削减,从1875年到2010年,美国大学对每个学生的平均年度支出一直呈增加的趋势。
  普林斯顿大学原校长William Bowen曾运用经济学的成本病理论,试图解释这一现象。通过对20世纪50~60年代美国主要私立研究型大学教育支出的研究,Bowen认为高等教育接近于以人力为核心的手工作坊,教师的个人服务(personal service)居于核心位置。例如,虽然教学的科技手段在不断提高,但一个教师所能教授的内容和学生人数相对固定,导致教育费用一直攀升的现象。
  但根据B.A. Kimball和J.B. Luke的最新分析,成本病理论实则无法解释美国高等教育支出不断增加的现象。首先,他们基于32所私立大学、文理学院和公立大学的数据,追溯了美国高等教育支出的形成时期(1875至1930年),发现大学总资本增加了近20倍,总年度收入增加了40倍,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GNP)只增加了7倍。不过同期全美国大学的学生数量也出现了爆炸式增加,由1875年的90100名增加至1086000名。换言之,大学对每个学生的平均支出,只是从1875年的596美元增加到758美元。从这一数据来看,两位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大学扩张不符合成本病理论,因为对每个学生的平均年度支出并没有事实上的增长。
  同样地,1968年至今大学年度支出的增加亦不能为成本病理论所解释,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工资并未如预测的那样出现顯著增长。自1990年以来,美国大学教职员的平均工资就没有实质增长,而且从1975年开始,美国大学为了防止拥有终身权的教授的比例增加,开始大规模与学者签订短期合同和兼职合同,他们所能领取的工资远远低于拥有终身权的教授。1975年至2007年,这类不具有终身权的教员的比例从43%增至69%。事实上,用非终身的合同来雇佣学者正是源于成本病理论,其预测这一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教师工资的支出总额,避免大学年支出无休止的增加。事实上,大比例的非终身合同丝毫没有缓解美国大学的成本病。因而两位学者认为,大学教职员的工资支出与大学成本病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主张重新从历史的视角挖掘大学成本病的动因。
  由是观之,现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可能也会日益面临类似的挑战,一方面大学的年度支出快速增加,而且会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大学为了控制成本的增加,开始大量雇佣短期和兼职学者。结果是大学费用居高不下,年轻学者的生存和学术环境日益艰难。
其他文献
[关键词]埃塞俄比亚 民主发展型国家 非洲道路  2005年起,“非洲崛起”取代了“非洲失败”成为外界对非洲的新评价,这主要得益于非洲的高速经济增长,其中最瞩目的是埃塞俄比亚。1991年开始执政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以下简称“埃革阵”)21世纪初以来以“民主发展型国家”为基本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国内外树立了埃塞俄比亚崛起的形象。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在经济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国家对工
期刊
如果仅仅从经济指标来衡量,中国的工业化已接近于完成。但如果从社会,特别是底层社会的视角来看,情况则要复杂得多。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过程视为这样一个宏大的运动:数量巨大的农民和底层劳动者被强制、迅速地终结了他们固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何在新的社會当中安置他们,成为这场浩瀚历史运动的根本主题之一。安置,不仅仅是指让他们拥有安稳的谋生手段,还应当包括在政治、社会、精神上让他们成为新社会
期刊
[关键词]小微信贷普惠金融城乡关系  引 言  长期以来,中国城乡关系一直被视作二元对立的——乡村代表着僻壤、边缘和不发达的地区,城市则是中心、现代和繁荣的象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私有化不断拓展,中国政府愈发意识到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构成严峻挑战。从相关政策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策略很大程度上基于这一假设:乡村和农民是落后的,其需要通过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赶上发达的城市地区。[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重拳查处了一批重点案件。其中,2011年的南充贿选案无论是从案情规模还是具体腐败方式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值得深入分析。  回溯南充贿选案  南充贿选案指2011年南充市委常委选举、干部民主推荐等环节的送钱拉票行为以及相关的失职渎职行为。涉案人员总共477人,金额总共1671.9万元。该案最终被定性为“一宗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严重违反党的政治
期刊
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里,没有经济学家是先知先觉的,所有的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在实践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微观自发、宏观均衡、制度创新的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在今天回顾仍然有所启发。因此,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对四十年来国家对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进行梳理,并基于已有的经验对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
期刊
2018年,是金融危机十周年。  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言,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具颠覆意义的重大历史性事件。仰赖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人类在金融危机十年之后并没有迈入全局性的以邻为壑、刀兵相向的危险局面。  但回顾危机十年来的历程,人们發现,它仍然演绎着200多年来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演化与转化的老故事。  资本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商业周期便如影随形,盲目的投资及竞争的加剧,导
期刊
2008年金融危机距今已十年,但其引发的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效应远未终结。可以说,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后金融危机的时代。  美国主导的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源头。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一个历史节点,则激发了人们对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特别是美国金融霸权地位的批判性反思。张昕指出,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和贸易领域内,新生力量正沿着不同的轨道走上国际舞台,如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家通过鼓励双边
期刊
引 言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较大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出现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主义等反全球化的潮流,呈现整体式微的趋势。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日益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推出”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企业“走出去”,发起亚洲基础设施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合作项目,推动着新南南合作的发展,对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全球政
期刊
[文章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的渗透和传播,国企与民企的二元对立成为国内市场化改革的主流观点。对此,本文作者一方面纵向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与国企改革的宏观历史进程,剖析其利弊得失;另一方面横向比较了中国和印度工业化历程的异同,指出国企和民企的关系并非只是所有制差异,二者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各自承担了不同的工业发展任务,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恰恰是国企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后,各国均希望利用中国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拉美地区第一大经济体,巴西也不例外。2018年5月,巴西外交部长阿洛伊西奥·努内斯(Aloysio Nunes)访华期间表示,巴西正在积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本国发展战略,中巴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好事,能够帮助巴西提升工业化水平。然而,自本世纪初中巴经贸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