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估及优化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un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估工作对保护水源水环境质量、降低污染风险、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居民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水质安全、水量安全、应急供水能力、风险水平及监管防范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常州市河湖水网连通、饮用水水源江(长江)湖(长荡湖)并举、工业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多、全面禁采深层地下水等供水基本特点,对常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得出常州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等级为“安全”,城市供水安全水平较高,现状水源总体稳定、可靠;在四个评估维度中“风险水平及监管防范能力”相对最为薄弱,存在较多问题和风险.通过水源安全评估有效识别出各水源及应急备用水源存在的问题、短板及风险,对常州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水源配置等提出优化和改善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常州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参考,同时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采用粉末活性炭耦合过硫酸盐(PAC/PS)作为超滤的预处理工艺,考察其对原水中镉和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以及对超滤膜污染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镉超标6倍的原水水样,当PAC和PS投加量分别为30 mg/L和300 μmol/L、接触时间为60min时,UV254、DOC和镉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1.7%、68.2%和92.7%,镉浓度可降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限值(5 μg/L)以下;与直接超滤相比,设置PAC/PS预处理工艺后超滤膜比通量提升了 50.5%,XDLV
目的 探究肾病综合征(NS)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NS患者148例,统计其相关基线资料,分析其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48例NS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38例,占比25.68%.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不良、负性情绪、住院时间、配合依从性、侵袭操作、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与NS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不良、负性情绪、住院时间≥15 d、配合依从性差、侵袭操作、长期使用免疫抑
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FOMBR)凭借其比传统膜生物反应器(MBR)更好的出水水质、更低的工艺能耗以及更小的膜污染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无法避免的膜污染仍是制约FOMBR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为此,采用典型两性离子聚合物——聚磺酸甜菜碱(pSBMA)对FOMBR中常用的聚酰胺复合膜(TFC膜)进行抗污染改性.研究表明,pSBMA在膜表面的接枝形成了一层较为致密的聚合物层,可显著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接触角较原膜降低了47%.在FOMBR运行过程中,与TFC膜相比,TFC-pSBMA改性膜的通量衰减明显
为研究再生水回用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对两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样品中人源微生物污染、耐氯大肠杆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显示,85.7%的再生水样品存在人源微生物污染风险;再生水中共分离到8株耐氯大肠杆菌,占所分离大肠杆菌的20%,为我国首次报道该菌存在,该菌的出现对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有效消杀提出了挑战;50%的大肠杆菌至少耐受一种抗生素,10%耐受至少3种抗生素,3株大肠杆菌呈ESBL阳性,说明再生水具有传播耐药性细菌风险.因此,污水处理厂应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对耐氯菌的消杀水平,并通
为探究水压监测点数量与爆管检测效益的关系,开展了面向爆管检测的供水管网水压监测点优化布局研究.首先,利用管网水力模型在EPANET中计算各管道不同等级爆管下的压降,并根据压降结果构建爆管事件覆盖矩阵;然后,对于给定数量的水压监测点,以最大化爆管事件覆盖率为目标函数,优化水压监测点布局,并采用分布估计算法求解,进而确定给定监测点数量下的最优布局;最后,将爆管事件覆盖率与爆管最小可检测流量作为爆管检测精度指标,探讨水压监测点数量与爆管检测精度的效益关系.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L-Town管网C区,结果表明所提出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传统医院向智能医院转型.该研究从医疗设备管理角度出发,综述了医疗设备物联网在采购论证、设备定位、提高使用率、故障报警和故障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指出了当前医疗物联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厌氧氨氧化(Anammox)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养脱氮工艺,由于其不需要外加碳源、污泥产量少、运行费用低等一系列优势,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污水生物脱氮工艺.而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NMs)作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其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会使纳米颗粒释放到水体中,从而对厌氧氨氧化污水脱氮处理产生影响.选取了污水中含有的若干典型纳米材料,结合现有文献,从长短期影响、毒性机理、微生物的抗毒机制等角度综述纳米材料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旨在全面分析不同类型的纳米材料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作用机制,为提
目的 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促进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吞咽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进食能力、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传统絮凝效果评价指标仅是对絮凝工艺作出整体评价,缺乏对絮凝过程的准确描述,不宜作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絮凝效果的评价指标.结合絮凝的动力学过程及流态特征,从水动力学与絮凝形态学两方面探讨了 5种评价指标在CFD模拟絮凝过程中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絮体的成长尺度和致密程度取决于涡旋速度梯度G\',而欧拉准数Eu则决定着絮凝过程的完善程度,当考察流场总体情况时,同时采用局部G\'与Eu两个指标可对絮凝效果作出更为准确的评估;当需要考察输入能量与絮凝效果之间的关系时还应引入湍动能k和湍动
九江市十里河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内河,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下游7.20 km河道被确定为黑臭水体.十里河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工程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为主要措施,通过源头小区改造、二级管网及截污管新建及修复、调蓄池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生态清淤、水生态系统构建、补水活水等工程措施的实施,十里河黑臭现象全面消除,氨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等主要水质指标已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此外,本工程实施后,小区污水系统出口COD浓度明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高,生态效益充分显现,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