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源头活水,服务
实体经济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本质要求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新常态下,实体经济发展备受关注,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經济兴则金融兴,经济强则金融强,实体经济是金融生长的土壤,二者互利共赢、兴衰与共。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近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闫冰竹就这一问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引金融活水,润实体之树
Q:请问你如何看待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A:伴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与60多年前社会经济制度确立,30多年前市场经济转轨一样的深刻变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本末倒置,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刻根源。向实体经济回归,重塑核心竞争优势,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引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成为引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源头活水,服务实体经济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本质要求。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更好地服务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金融业肩负的根本使命。
在实体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人缘地缘优势、体制机制优势。数据显示,目前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超过70%,远高于大银行的45%左右;中小银行平均每个网点贷款支持的中小客户数量普遍是大银行的5倍以上。中小银行已成为金融体系活力源泉和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如同“水”和“树”的关系,引金融活水,润实体之树,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也为金融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之际,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要求银行业加快战略转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筑牢风险防线为保障,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
Q:当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金融领域也需要进行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你如何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对于中国金融而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结构性难题,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实体经济服务水平的迫切所需。
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中小银行的发展不足,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竞争活力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长期以來,社会普遍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难的问题,但对中小银行的作用和发展难的问题关注不足。在金融体系中,“中小银行也是中小企业”,也存在种种不平等竞争和社会歧视,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应把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作为缓解经济下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来思考。
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必然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商业银行需要把握产业融合、技术升级的大趋势,从以往单一的“存贷汇”服务向综合化、全流程、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多功能银行、交易型银行,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交易链深度融合,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探索搭建专业协同、高效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全周期、全天候、全景式的智慧金融模式,并不断探索“投贷联动”“债股联动”等新模式,着力解决银行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收益风险不匹配问题。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映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面,就是要通过提升全资产经营能力,重塑资产负债表,以升级版的经营管理能力服务升级版的实体经济需求。不仅要加强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统筹管理和集约经营,还要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加大对新兴产业、创业群体、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加强表内外资产负债组合管理,使资产负债的来源、规模、期限、利率、币种等要素完美匹配,打造一张“低杠杆、轻资本、快周转、高回报”精致生动的资产负债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我认为是通过创意聚集、技术升级、品质提升,打造一批深受客户信赖、市场认可、同业尊重的知名品牌,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高标准、高品质的代名词。面向未来,金融领域要加强金融品牌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重视企业战略的延续和企业文化的传承,打造一批历经经济周期的洗礼、金融危机的考验而岿然不动、历久弥坚的金融“百年老店”。这是金融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中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提升中国金融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迫切所需。
服务实体经济,中小银行大有可为
Q:经济新常态下,你认为中小银行应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A:中小银行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不仅要将服务实体经济与践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还要将推动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行战略发展转型有机结合,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优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新型发展道路。
围绕国家发展规划,中小银行要积极配合产业政策,对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支持,切实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找准区域发展切入点,实现与区域经济共发展。紧抓实体经济融资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中小银行还要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给予大力支持,重点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新担保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多元化融资,为小微和“三农”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也是重要一环,不仅要积极支持民生工程建设和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助推消费产业向三四线城市、乡镇区域拓展,还要将消费信贷业务领域扩展至助学金融、养老产业、绿色消费等领域。 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效能,除了自上而下推动和自下而上对接双向发力,切实疏通政策传导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生效之外,还要积极盘活信贷存量,优化新增资金投向,实施差异化政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客户提供跨区域、跨领域、多渠道、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还要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方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在支持实体经济基础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新模式,拓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渠道和领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式金融服务网络,优化服务流程,开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还要坚持金融普惠原则,稳步推进机构网点向金融资源稀缺的县域和镇域下沉,积极推进社区支行和微型银行建设,并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更加全面、严格、科学、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防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流程,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引导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Q:你刚刚谈到探索“投贷联动”的崭新模式,请问北京银行作为试点机构之一,在“投贷联动”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形成了怎样的特色?
A:去年4月,银监会正式批准全国5个地区的10家商业银行获得“投贷联动”业务试点资格,标志着“投贷联动”业务在我国正式启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投贷联动”的方式,实现信贷投入“传统动能”与股权投资“新兴动能”的有机结合,能进一步增加金融供给总量、延展金融供给空间、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不仅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強劲的金融引擎,更为银行业转型升级开辟更广阔的战略空间。
作为首都唯一试点法人银行,北京银行在北京银监局等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紧跟政策,践行“以贷为主、专业经营”理念,积极探索投贷联动创新发展之路。2010年,北京银行与企业、创投机构形成锁定认股权的三方合作贷款模式;2013年出台投贷联动管理规定,明确“先投后贷”“先贷后投”两种模式,与车库咖啡签订协议,推出“创业贷”,满足首次融资难的创业企业融资需求,随后又联手车库咖啡和北京市股权交易中心签署协议,共同探索股权、债权合作共赢的模式;2015年6月,创新设立中国银行业首家银行“孵化器”——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免费为创业会员提供创业孵化、导师辅导、财务顾问、投资对接、融資规划等一体化创新服务,建立健全“创业孵化 股权投资 债权融资”一体化服务模式。目前,创客中心会员规模超过11000家。2015年12月,北京银行联合中投保、启迪科服、北京再担保创新推出投贷保联动模式,探索“先贷后投、先投后贷、边贷边投”的联动机制,以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成本更低、期限更长、贯穿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北京银行获批投贷联动试点后,行党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投贷联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投贷联动试点工作的顶层设计,聚集全行政策、人力、财务等资源,积极推动试点工作快速发展。
在行党委支持下,组织架构日益完善,总行层面设立了投贷联动中心,定位于“统筹协调、政策对接、机制完善、宣传推广”,牵头推动全行投贷联动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分行设立专职团队,其中中关村分行增设投贷联动中心,西安分行新设投贷联动事业部;非试点地区分行小微业务主管部门指定专人专职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开展。支行层面,设立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特色支行23家,其中北京地区19家,覆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在天津、上海、西安设立4家投贷联动专营支行。同时,加紧投资子公司设立,由总行行长任筹备组组长,以最高配备、最高标准推动子公司设立。
与此同时,强化“投贷并重、内外并行”发展,北京银行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截至2016年末,全行投贷联动业务落地126笔、12.37亿元。内部贷款产品持续创新,在同行业首创认股权贷款业务分层模式,将认股权贷款分为常规式等三种类型,截至2016年末,全行签署认股权协议100笔、10.5亿元,主要客户群体为高成长性科创属性客户。从客户渠道方面,新三板挂牌企业25户,占整体认股权贷款的四分之一;从行业分类方面,科创类客户占比90%以上;从担保方式来看,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贷款等信用及准信用类贷款占比20%,符合认股权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定位。同时,还加强与外部创投机构联动,搭建客户互荐机制,目前已与中信建投、中科招商等200余家创投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此外,北京银行还积极推动搭建外部合作机制,与中关村管委会签署了《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投贷联动试点多方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参与中关村示范区风险补偿机制建设,还与上海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安高新区签署了《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战略合作协议》《西安高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补偿协议》。
下一步,北京银行将继续在北京银监局等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制定北京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发展规划,加快试点步伐,2017年实现投贷联动业务落地不少于200户,助推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努力打造“科技企业及投贷联动最佳金融服务银行”。
实体经济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本质要求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新常态下,实体经济发展备受关注,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經济兴则金融兴,经济强则金融强,实体经济是金融生长的土壤,二者互利共赢、兴衰与共。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近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闫冰竹就这一问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引金融活水,润实体之树
Q:请问你如何看待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A:伴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与60多年前社会经济制度确立,30多年前市场经济转轨一样的深刻变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本末倒置,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刻根源。向实体经济回归,重塑核心竞争优势,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引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成为引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源头活水,服务实体经济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本质要求。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更好地服务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金融业肩负的根本使命。
在实体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人缘地缘优势、体制机制优势。数据显示,目前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超过70%,远高于大银行的45%左右;中小银行平均每个网点贷款支持的中小客户数量普遍是大银行的5倍以上。中小银行已成为金融体系活力源泉和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如同“水”和“树”的关系,引金融活水,润实体之树,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也为金融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之际,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要求银行业加快战略转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筑牢风险防线为保障,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
Q:当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金融领域也需要进行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你如何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对于中国金融而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结构性难题,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实体经济服务水平的迫切所需。
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中小银行的发展不足,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竞争活力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长期以來,社会普遍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难的问题,但对中小银行的作用和发展难的问题关注不足。在金融体系中,“中小银行也是中小企业”,也存在种种不平等竞争和社会歧视,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应把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作为缓解经济下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来思考。
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必然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商业银行需要把握产业融合、技术升级的大趋势,从以往单一的“存贷汇”服务向综合化、全流程、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多功能银行、交易型银行,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交易链深度融合,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探索搭建专业协同、高效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全周期、全天候、全景式的智慧金融模式,并不断探索“投贷联动”“债股联动”等新模式,着力解决银行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收益风险不匹配问题。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映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面,就是要通过提升全资产经营能力,重塑资产负债表,以升级版的经营管理能力服务升级版的实体经济需求。不仅要加强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统筹管理和集约经营,还要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加大对新兴产业、创业群体、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加强表内外资产负债组合管理,使资产负债的来源、规模、期限、利率、币种等要素完美匹配,打造一张“低杠杆、轻资本、快周转、高回报”精致生动的资产负债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我认为是通过创意聚集、技术升级、品质提升,打造一批深受客户信赖、市场认可、同业尊重的知名品牌,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高标准、高品质的代名词。面向未来,金融领域要加强金融品牌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重视企业战略的延续和企业文化的传承,打造一批历经经济周期的洗礼、金融危机的考验而岿然不动、历久弥坚的金融“百年老店”。这是金融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中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提升中国金融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迫切所需。
服务实体经济,中小银行大有可为
Q:经济新常态下,你认为中小银行应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A:中小银行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不仅要将服务实体经济与践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还要将推动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行战略发展转型有机结合,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优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新型发展道路。
围绕国家发展规划,中小银行要积极配合产业政策,对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支持,切实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找准区域发展切入点,实现与区域经济共发展。紧抓实体经济融资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中小银行还要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给予大力支持,重点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新担保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多元化融资,为小微和“三农”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也是重要一环,不仅要积极支持民生工程建设和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助推消费产业向三四线城市、乡镇区域拓展,还要将消费信贷业务领域扩展至助学金融、养老产业、绿色消费等领域。 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效能,除了自上而下推动和自下而上对接双向发力,切实疏通政策传导机制,确保政策落地生效之外,还要积极盘活信贷存量,优化新增资金投向,实施差异化政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客户提供跨区域、跨领域、多渠道、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还要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方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在支持实体经济基础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科学集成,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新模式,拓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渠道和领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式金融服务网络,优化服务流程,开辟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还要坚持金融普惠原则,稳步推进机构网点向金融资源稀缺的县域和镇域下沉,积极推进社区支行和微型银行建设,并持续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更加全面、严格、科学、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防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流程,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引导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Q:你刚刚谈到探索“投贷联动”的崭新模式,请问北京银行作为试点机构之一,在“投贷联动”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形成了怎样的特色?
A:去年4月,银监会正式批准全国5个地区的10家商业银行获得“投贷联动”业务试点资格,标志着“投贷联动”业务在我国正式启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投贷联动”的方式,实现信贷投入“传统动能”与股权投资“新兴动能”的有机结合,能进一步增加金融供给总量、延展金融供给空间、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不仅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強劲的金融引擎,更为银行业转型升级开辟更广阔的战略空间。
作为首都唯一试点法人银行,北京银行在北京银监局等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紧跟政策,践行“以贷为主、专业经营”理念,积极探索投贷联动创新发展之路。2010年,北京银行与企业、创投机构形成锁定认股权的三方合作贷款模式;2013年出台投贷联动管理规定,明确“先投后贷”“先贷后投”两种模式,与车库咖啡签订协议,推出“创业贷”,满足首次融资难的创业企业融资需求,随后又联手车库咖啡和北京市股权交易中心签署协议,共同探索股权、债权合作共赢的模式;2015年6月,创新设立中国银行业首家银行“孵化器”——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免费为创业会员提供创业孵化、导师辅导、财务顾问、投资对接、融資规划等一体化创新服务,建立健全“创业孵化 股权投资 债权融资”一体化服务模式。目前,创客中心会员规模超过11000家。2015年12月,北京银行联合中投保、启迪科服、北京再担保创新推出投贷保联动模式,探索“先贷后投、先投后贷、边贷边投”的联动机制,以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成本更低、期限更长、贯穿企业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北京银行获批投贷联动试点后,行党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投贷联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投贷联动试点工作的顶层设计,聚集全行政策、人力、财务等资源,积极推动试点工作快速发展。
在行党委支持下,组织架构日益完善,总行层面设立了投贷联动中心,定位于“统筹协调、政策对接、机制完善、宣传推广”,牵头推动全行投贷联动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分行设立专职团队,其中中关村分行增设投贷联动中心,西安分行新设投贷联动事业部;非试点地区分行小微业务主管部门指定专人专职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开展。支行层面,设立科创企业投贷联动特色支行23家,其中北京地区19家,覆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在天津、上海、西安设立4家投贷联动专营支行。同时,加紧投资子公司设立,由总行行长任筹备组组长,以最高配备、最高标准推动子公司设立。
与此同时,强化“投贷并重、内外并行”发展,北京银行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截至2016年末,全行投贷联动业务落地126笔、12.37亿元。内部贷款产品持续创新,在同行业首创认股权贷款业务分层模式,将认股权贷款分为常规式等三种类型,截至2016年末,全行签署认股权协议100笔、10.5亿元,主要客户群体为高成长性科创属性客户。从客户渠道方面,新三板挂牌企业25户,占整体认股权贷款的四分之一;从行业分类方面,科创类客户占比90%以上;从担保方式来看,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贷款等信用及准信用类贷款占比20%,符合认股权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定位。同时,还加强与外部创投机构联动,搭建客户互荐机制,目前已与中信建投、中科招商等200余家创投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此外,北京银行还积极推动搭建外部合作机制,与中关村管委会签署了《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投贷联动试点多方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参与中关村示范区风险补偿机制建设,还与上海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安高新区签署了《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战略合作协议》《西安高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补偿协议》。
下一步,北京银行将继续在北京银监局等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制定北京银行投贷联动业务发展规划,加快试点步伐,2017年实现投贷联动业务落地不少于200户,助推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努力打造“科技企业及投贷联动最佳金融服务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