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后,互联网+的概念步入大众视野,并在各个领域进行普及和覆盖。其中机构编制工作更是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促进了管理新模式的诞生,并促进了机构编制行政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职能转变;平台融合;资金支持
1 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的意义
1.1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推进互联网和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有利于简政和放权的切实落实,进而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并且保障这部分数据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对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进行综合应用,对政府的权责划分和治理方式等进行优化,进而促进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的实现。通过互联网进行政府政务的公开,并建立完善的行政审批机制、事中监管机制和事后监管机制等,有利于政府权利的公开度和透明度的提高。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亲民的服务,使权力更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对保持市场活力与社会活力具有重要价值。
1.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的管理新模式,有利于促进供给侧改革,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机构编制管理中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往往根据工作经验进行,致使机构编制缺乏合理性和可靠性,且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而在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的管理新模式后,可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对网上的业务开展状况等指标进行有效提取。通过该新模式进行管理,可以量化的对事业单位等的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测评,从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去解决,使管理更具完善性。促进供给侧结构的改革,进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1.3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对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的推进,可以对各个部门履行职责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对各项资源的实际配置进行优化。伴随改革的深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进行资源的配制,具有较大的责任。而通过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的推进,实现了行业政策变迁等人民群众需求的事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的数据化。对各个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部门和部门间职责的关联性等有效了解,并对机构编制所具有的潜力进行挖掘,从而为后续的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保障资源配置决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 积极作为,主动适应“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的新常态
2.1 利用信息化手段改版升级门户网站
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功能,更好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潮流和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革,努力实现机构编制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主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从用户需求重构服务体系,内容建设上克服“有没有、多不多”的问题,重点关注“能不能,好不好”的问题。优化页面布局和元素设计,提高用户通过首页找到服务内容的便捷度,同时结合大数据反映的实际使用情况动态调整网站栏目的层级结构。二是运用大数据支撑服务决策,把原先简单的、主观性的管理,融入大数据之中,并用数据来分析、监测部门的职能、权力、责任和任务,最终形成一个定性的责任分类和定量的权责清单。三是建设网站群,整合机构编制资源,网站群是统一规划建设的若干个能够相互共享信息、按照一定隶属关系组织在一起,既可以统一管理、也可以独立管理的网站集合。将下级编办网站作为上级编办网站的二级网站,既可以提高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地区编办网站水平,也可以在内部管理上实现多站点统一管理、权限统一分配、信息统一搜索等,有效降低投资成本。
2.2 转变思维方式,发挥大数据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已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现在的技术早已实现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关键是如何转变思维,顺应时代发展,发挥大数据应有的作用與价值。一是要有量化思维,应尽可能实现对业务管理进行数据量化,尤其是将机构变迁、政策解读、历史遗留问题这些看上去与数据不沾边的事务进行“数据化”,创造出这些数据独特的价值。二是要有开放思维,数据开发共享是大势所趋,推进信息共享扩充数据样本的采集途径,才能确保统计分析的结果更具参考价值。政府系统数据资源是一座尚未开发的金矿,谁早开放,谁就能抢占先机,谁先开发,谁就能率先受益。三是要有创新思维,“互联网+机构编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破除思维定式,以创新拓思路、开空间,自觉把“互联网+机构编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设计把握,聚焦职能转变和深化改革方方面面,去粗留精、去伪存真,提高数据质量,合理使用数据分析结果,发挥数据应有作用。
2.3 加强数据平台融合,消除“信息孤岛”
在进行行政管理时,其主要的源头便是机构编制的管理,并且其管理工作中,主要的内容和其他部门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进行系统的建设与规划,又要自成单独的体系,并与相关联的部门进行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对接。对顶层设计进行强化与优化,从而在源头上避免出现重复性的劳动进而导致数据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对组织部门、财政部分等具有紧密业务联系的部门,应进行共享平台的搭建,并对各个部门管理上的权限进行有效参考,还应结合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从而进行审批。实现人员编制从“割据式管理”向“协作式管理”转变。同时要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义务和权利,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2.4 强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
在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加大资金的投入,从而对相关的技术与人才进行有力的支持。推进该管理新模式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并实现机构编制管理上的创新,使机构编制更具有法律化。针对部分市县中缺乏相应的经费、技术、人才等的难题,应进行合理的协调,将该管理新模式需要的经费划为财政范畴,并进行统一性的支付,提高对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行政审批管理系统与管理系统等,从而为该管理新模式的推进提供支持,并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针对工作人员所属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措施。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电子政务方面知识储备粮,并提高工作人员互联网操作水平,进而构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3 结束语
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的管理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实际工作的需求,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必要性。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在推进该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从而实现门户网站的升级,并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而使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功能可以充分发挥。还应促进数据平台的融合,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加大资金投入,对相关的技术和人才进行大力的支持,切实落实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耿建.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问题分析与思考[J].机构与行政,2016(9):46-48.
[2]马卫民.浅谈“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J].纳税,2018(7).
[3]李海涛,李强,白金旸.“互联网+机构编制”工作设想——以新乡市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6(9):12-14.
[4]刘喜军,孟丽华.机构编制数据管理应用及发展路径初探[J].机构与行政,2017(10):61-64.
关键词:职能转变;平台融合;资金支持
1 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的意义
1.1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推进互联网和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有利于简政和放权的切实落实,进而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互联网+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并且保障这部分数据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对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进行综合应用,对政府的权责划分和治理方式等进行优化,进而促进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的实现。通过互联网进行政府政务的公开,并建立完善的行政审批机制、事中监管机制和事后监管机制等,有利于政府权利的公开度和透明度的提高。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亲民的服务,使权力更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对保持市场活力与社会活力具有重要价值。
1.2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的管理新模式,有利于促进供给侧改革,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往机构编制管理中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往往根据工作经验进行,致使机构编制缺乏合理性和可靠性,且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而在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的管理新模式后,可通过数据分析平台对网上的业务开展状况等指标进行有效提取。通过该新模式进行管理,可以量化的对事业单位等的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测评,从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去解决,使管理更具完善性。促进供给侧结构的改革,进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1.3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对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的推进,可以对各个部门履行职责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对各项资源的实际配置进行优化。伴随改革的深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进行资源的配制,具有较大的责任。而通过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的推进,实现了行业政策变迁等人民群众需求的事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的数据化。对各个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部门和部门间职责的关联性等有效了解,并对机构编制所具有的潜力进行挖掘,从而为后续的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保障资源配置决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 积极作为,主动适应“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的新常态
2.1 利用信息化手段改版升级门户网站
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功能,更好适应互联网技术发展潮流和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革,努力实现机构编制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主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从用户需求重构服务体系,内容建设上克服“有没有、多不多”的问题,重点关注“能不能,好不好”的问题。优化页面布局和元素设计,提高用户通过首页找到服务内容的便捷度,同时结合大数据反映的实际使用情况动态调整网站栏目的层级结构。二是运用大数据支撑服务决策,把原先简单的、主观性的管理,融入大数据之中,并用数据来分析、监测部门的职能、权力、责任和任务,最终形成一个定性的责任分类和定量的权责清单。三是建设网站群,整合机构编制资源,网站群是统一规划建设的若干个能够相互共享信息、按照一定隶属关系组织在一起,既可以统一管理、也可以独立管理的网站集合。将下级编办网站作为上级编办网站的二级网站,既可以提高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地区编办网站水平,也可以在内部管理上实现多站点统一管理、权限统一分配、信息统一搜索等,有效降低投资成本。
2.2 转变思维方式,发挥大数据应有的作用与功能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已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现在的技术早已实现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关键是如何转变思维,顺应时代发展,发挥大数据应有的作用與价值。一是要有量化思维,应尽可能实现对业务管理进行数据量化,尤其是将机构变迁、政策解读、历史遗留问题这些看上去与数据不沾边的事务进行“数据化”,创造出这些数据独特的价值。二是要有开放思维,数据开发共享是大势所趋,推进信息共享扩充数据样本的采集途径,才能确保统计分析的结果更具参考价值。政府系统数据资源是一座尚未开发的金矿,谁早开放,谁就能抢占先机,谁先开发,谁就能率先受益。三是要有创新思维,“互联网+机构编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破除思维定式,以创新拓思路、开空间,自觉把“互联网+机构编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设计把握,聚焦职能转变和深化改革方方面面,去粗留精、去伪存真,提高数据质量,合理使用数据分析结果,发挥数据应有作用。
2.3 加强数据平台融合,消除“信息孤岛”
在进行行政管理时,其主要的源头便是机构编制的管理,并且其管理工作中,主要的内容和其他部门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进行系统的建设与规划,又要自成单独的体系,并与相关联的部门进行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对接。对顶层设计进行强化与优化,从而在源头上避免出现重复性的劳动进而导致数据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对组织部门、财政部分等具有紧密业务联系的部门,应进行共享平台的搭建,并对各个部门管理上的权限进行有效参考,还应结合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从而进行审批。实现人员编制从“割据式管理”向“协作式管理”转变。同时要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义务和权利,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2.4 强化资金技术人才支持
在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加大资金的投入,从而对相关的技术与人才进行有力的支持。推进该管理新模式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并实现机构编制管理上的创新,使机构编制更具有法律化。针对部分市县中缺乏相应的经费、技术、人才等的难题,应进行合理的协调,将该管理新模式需要的经费划为财政范畴,并进行统一性的支付,提高对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行政审批管理系统与管理系统等,从而为该管理新模式的推进提供支持,并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针对工作人员所属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措施。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电子政务方面知识储备粮,并提高工作人员互联网操作水平,进而构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
3 结束语
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的管理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实际工作的需求,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必要性。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在推进该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从而实现门户网站的升级,并转变自身的思维方式,进而使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功能可以充分发挥。还应促进数据平台的融合,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加大资金投入,对相关的技术和人才进行大力的支持,切实落实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耿建.推进“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问题分析与思考[J].机构与行政,2016(9):46-48.
[2]马卫民.浅谈“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新模式[J].纳税,2018(7).
[3]李海涛,李强,白金旸.“互联网+机构编制”工作设想——以新乡市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6(9):12-14.
[4]刘喜军,孟丽华.机构编制数据管理应用及发展路径初探[J].机构与行政,2017(1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