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六项基本能力训练研究

来源 :财富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haiyueme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儿童画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能力目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前两个教学目标已经非常明确,能力目标常常被淡化。本文试图从如何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记忆、想象、思维、创造”等能力的角度出发,改变过去孤立的教学方法,使三个目标有机联系,着重训练孩子的基本能力的,为儿童画的教学“正本清源”。
  关键词:基本能力训练 观察和比较能力思维和创造能力
  儿童画是一种非凡的艺术形式,是儿童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理解后用形象表达情感的方式。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观察和研究表明,绘画活动是美术活动中儿童喜欢的一项活动,这种造型活动不仅能促进儿童心智的成熟与发展,而且对培养儿童的绘画基本能力即观察、比较、记忆、想象、思维、创造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1、了解儿童画的特点
  儿童绘画不像成年人绘画那样有着十分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儿童在绘画时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存在着自身的基本特征。儿童都有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纯洁心灵,他们天真、可爱、随心所欲的特点,决定了儿童画的“天真无邪”,这种“天真无邪”的画,往往大胆、夸张、变形,看似不合常理,却通画理。这种画表达的是儿童对这个世界最直观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所以,儿童画是孩子们内心对事物观察、认识和理解的真实再现。
  2、为儿童画教学现状诊脉
  儿童画是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的范畴,要求学生达到三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体验乐趣、产生兴趣,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这三个目标绝不能孤立对待,在实际教学中,它们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十年课改后的今天,在儿童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都已经非常明确了,而能力目标的培养则被许多教师明显淡化甚至边缘化了。打个比方,这三个目标就像一串珍珠,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是那些圆润的珍珠,能力目标则是那根串起圆润珍珠的绳子。在当下的儿童画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能力目标的培养,造成了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无法同时在课堂上呈现,形成现今儿童画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的两种较为极端的教学方法。
  2.1、以知识目标作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表现在教师常常提供范画让学生临摹,并对绘画的方法、步骤及要求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演示。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虽然学生的作业整齐划一,体现了一定的“水平”,但这种模仿性的“水平”极大地压抑了儿童自身创造的积极性,阻碍了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画匠而不是艺术家。这种方法过分的强调了技能、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人的情感因素、天性的发展。绘画是一门非常感性的“技术活”,一个人由于他的环境、经历、性格、年龄、当下的心情等等,都能使他对事物的观察、认识的角度产生影响,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有所改变。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是借助别人的画学会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即使画的再好,人们也只会说:“画的很像”,那么,孩子自己的能力、感情呢?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呢?自己的创造力呢?如果这一切都一无所有,早期智力开发和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呢?
  2.2、以情感态度目标作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是现阶段非常“时尚”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这种以“快乐美术”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并没有错,它能极大地调动起儿童的观察、比较、思维、想象和创作的激情。这种教学目标下的课堂最大特点就是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游戏、合作、展示、活动层出不穷,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师激动无比,学生掌声雷动。但对于真正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呢?有些教师唯“兴趣”第一,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而疏忽了课堂教学中该有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它导致了课堂上技能、技巧教学的淡化,基本能力训练的缺失。由于学习绘画的技能、技巧必须得有一定的目标和任务,如果一味地搞花架子,一味地迁就,那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等这些绘画的基本能力和美术素养该如何培养,如何形成和提高呢?
  以上两种孤立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能力目标的培养,它使学生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感知觉的体验,压制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空间,使他们的绘画基本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也就丧失了儿童绘画的最终目标——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彰显。
  3、儿童画基本能力的训练
  3.1、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的训练
  观察,顾名思义,既要有“观”又要有“察”,但是,儿童,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不善于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往往只“观”不“察”,因此,训练学生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观察,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比较能力则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有意识、有计划对观察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异之处。儿童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比较能力的训练正是顺应了儿童的这一特征,对孩子进行求异心理的培养,是个性彰显的前提,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个性的彰显,所以对儿童进行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的训练,是判断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否富有创意的最基本的能力保障。在此,笔者在对儿童进行训练上分两个时间段进行。
  首先是课内训练。为了让学生掌握人物的面部表情,第一步,提出观察的任务:一个人的面部到底能做出多少的表情。然后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各种面部表情,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且个人说一说、小组议一议:五官在不同表情里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看,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迅速掌握面部表情的特点。第二步,激发他们形象思维的潜能,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思维。经过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提出有关面部表情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既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又能提高他们观察的全面性、深入性和独特性。第三步,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任务:比较各种不同表情之间的区别。通过引导他们观察形象、比较形象的相异之处,鼓励他们寻找出更多的相异之处,越多越好。通过这样寻找的相异之处越多,越有助于他们观察能力的提高,这样就形成了“观察——比较——再观察——再比较”的良性循环轨迹。   其次是课外训练。艺术来源于生活。笔者经常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观察任务,如,认真观察一下你们每天走过的人行道上的地砖,跟家里的地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闻一闻,摸一摸,每棵树都长的一样吗;班上女生的头发都梳着一样发式吗;蛋糕店里的师傅把蛋糕、面包的款式都做的一样吗,它们的味道都一样吗。等等。利用儿童各种感官的体验,加深印象。在这种寻找相异处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就会在愉快的体验中得到训练,使学生能多角度、多方法、多思路地展开对生活与自然的观察活动,获得表现的灵感和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雁过无痕地将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的训练植入其中,使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得到训练和提高,让他们具备一双敏锐的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眼睛。当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形成和提高后,他们对美就不会视而不见了。
  3.2、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训练
  绘画是靠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形象的记忆能力是绘画活动的前提。教师应如何引导孩子不断地丰富自己脑海中的形象储存,积累丰富的形象词汇和形象语言呢?笔者常常有目的的布置一些任务给孩子,例如:看看街上的红绿灯都有哪些形状;看动画片时,认真观察一下自己喜欢的人物,他们的表情、服装是怎样的;吃西瓜时,看看西瓜皮的花纹和瓜子长什么样,熟的西瓜与不够熟的西瓜它们的瓜瓤颜色一样吗;蜗牛的触角在什么情况下两边会不一样长;等等。引导他们在观察的同时有意识地记忆。并且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如,写生、默画、拍照、文字书写等等不同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量的形象词汇和形象语言,而且还很大的提升了他们的写生能力、摄影技术、文字表达能力、线条的运用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自觉观察并记忆身边的物、事、人的好习惯,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孩子们有了这种对生活、对自然细节的观察、比较、思维和记忆的训练,自然就能拥有了丰富的形象词汇和形象语言,下笔时就能够较容易地在脑海中提取形象素材,即时闪现各种记忆的图像、知识、经验和情感的符号,最终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而想象是对这些记忆中的形象素材进行重新加工组合,生成带有个人情感的新形象。想象力是一个人素质能力提高的关键,但是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升的,因为经过想象的形象是来自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后内化而生成的形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展示一个竹编的筐子,提出问题:这个筐子可以装什么用?在什么场合会出现这种筐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他们非常踊跃地说出许许多多筐子能使用到的地方,并且情不自禁地将记忆中这种筐子所出现的场合说出来。接下去学生创作的作品就丰富多彩了:有画农贸市场一角的,让画面里的许多筐子装进各种农副产品;有画专门卖筐子的店铺,画面展现了编织竹筐和买卖竹筐的场景;有画街头卖本地小吃光饼夹的担子;有画农民正在田头采摘瓜果,筐子里装满了丰收的果实;在大海中的鱼船上,装满鱼虾的筐子;等等。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情绪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了,反过来又更进一步激活了他们记忆和想象的长河,为下一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词汇和形象语言。
  3.3、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各种采集到的信息知识进行分析、比较、记忆、想象、概括的加工过程,是人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过程,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灵魂和核心。而形象思维是带有抒情性的思维,是外界形象经过内化后形成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是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因此,只有把训练儿童形象思维能力作为重点,儿童的绘画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要想通过绘画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首先要把“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画”、“能否获奖”、“能否画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因此,在这方面的训练笔者分两步进行,即师导——生说、师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笔者注重以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笔者设定的人物动态,寻找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形象并加入个人情感内化而生成的新形象,再对这个新形象进行情景的溶入。而这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表述,而教师作为辅助者,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述在黑板上勾勒出学生的构思,这不仅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
  总之,在儿童画的教学中,教师要统筹规划好“三个目标”在课堂中的比重,并根据教学效果随时进行比重的调整,设计好基本能力的训练方法。儿童画的能力训练重点是需要连贯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全局观念,使基本能力的训练能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始末,成为孩子们学习绘画的重要保证。孩子们通过基本能力的训练,不但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由此还带动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概括能力等等的综合学习能力的明显提高,这就是儿童画基本能力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振威.浅谈高中美术“基本能力”教学的落脚点[J].教育学文摘,2013(7):136.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2007.3.
  [3]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
  [4]孙维.培养小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方法[N].吴江日报,2008.12.
  [5]张世富.心理学教学指导(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作者简介:
  林勇(1966-),女,福建福清人,美术一级教师,福清市崇文小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自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师生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课程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开发。但是,体育教师不能总是浮在新课标理念层面上,不能只在宏观的
为解决我国落后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和弥补信贷扶贫政策的缺陷,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并推广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由于小额信贷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扶贫资金使用中的“
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置于研究状态,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
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反贫困、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扶贫等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学术成果.本文对现有关于旅游扶贫的学术成果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以求做到抛
2007年11月8日,在福建新闻界欢庆第八届中国记者节暨中国记协70周年华诞颁奖晚会上,大会主持人呵护着92高龄的著名记者、作家、省新闻学会荣誉理事赵家欣上台参加颁奖时,全场
公用事业部门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其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供电、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气、供热、铁路运输等产业,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部门。公用
侗族花炮节花炮节,是侗族和部分壮、汉、瑶、苗、仫佬等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据今约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花炮节既是一项别具风格的民族传统的文体活动,又是物资交流、
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 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牛从直流”)西起云南昭通牛寨换流站,东至广州从化从西换流站,线路总长约1251 km ,途经云南(142.5 km )、贵州(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