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客”在中国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结婚生子要请客,升职加薪要请客,办红白喜事要请客,求人办事要请客,拉近关系要请客……中国人的社交似乎永远离不开请客。在中国,几个人在一起消费之后,计算每个人应该掏多少钱似乎是一件很伤感情的事情,所以通常都是其中的一人来支付所有的费用。经常可以看到几个中国人为了抢着付钱争得面红耳赤,仿佛不掏钱就吃了亏似的。中国人喜欢请客,而日本人更钟爱AA制。所谓AA制,就是指各人平均分担所有费用。在日本,除非事先约定好是谁请客,否则几个人一起消费之后必然是采取AA制的方式结算,大家平均负担消费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有的店家还会周到地帮顾客计算每个人应该平摊的费用。他们不认为这种结算方式麻烦或者是有伤感情,反而觉得这样的方式让大家没有负担,可以以更轻松的心情来享受在一起的时光。如果有人冒然请客反而会使气氛变得很尴尬。中日两国在结账方式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习惯,在这种习惯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呢?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作分析。
一、恩惠意识的差别
中日两国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恩惠意识,这是造成两国“请客文化”有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讲究“四两拨千斤”的处事原理,力求在人际交往中以最小的付出来博得最大的收获。中国人认为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网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正如“朝里有人好做官”、“朋友多了好办事”,只要有熟人有关系,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变得很轻松。也就是在这种人际交往的背景下,诞生了中国的请客文化。平时大家在一起吃饭,或者娱乐,哪怕是打车的时候,如果给对方施以小小的恩惠,久而久之,对方就会对自己心存感激并且寻求时机去补偿,这个时候如果有事相求,对方就一定会痛快答应。也就是说,中国人喜欢请客,不单单是因为热情大方,更大的原因是为了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投资。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平时小小的付出可能会变成将来求人办事的大筹码,获得更大的回报。正是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中国人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争着买单。因为他们争的不是掏钱而是人情。钱多多少少总归是有价的,而人情是无价的,这种交换真的很合算。这样看来,农民工辛苦一年之后回到家乡,大摆筵席招待同乡工友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同乡的工友可能会帮助他们在来年获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所以即使请客花费很大也被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日本人在接受别人的恩惠的时候,表现得要比中国人谨慎得多。所谓“拿人钱财为人消灾”。日本人的性格天生纤细敏感,受人恩惠之后,不免会终日思考应该怎样才能以同等的价值回报给对方才好,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就像《菊与刀》里的描述一样:“要想使一个日本人感到痛苦非常容易,只要给他们东西就可以。他们会始终惦记这件事而痛苦不堪。”所以,因为小小的恩惠而让自己背上“人情债”的包袱,是很不划算的。日本人不喜欢被施以恩惠,为了避免给别人造成困扰,同样也不会轻易给别人恩惠。他们喜欢平等的,没有负担的交往方式——“AA制”。大家在一起享受美好的时光,同时不用担心费用的问题。等到结账的时候,各人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谁也不占便宜,谁也不吃亏,谁也不欠谁的。这样人财两清的支付方式更有利于日本人之间的交往。
恩惠意识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对待“请客”问题的不同态度。中国人把请客当作筹码,日本人把请客视为负担。因此,两国人民在生活中所采用的支付习惯也就大不一样了。
二、对于“和”的理解差异
人与人的交往,追求一个“和”字。也就是说要和谐、和睦,这样的人际交往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中日两国人民对于同一个“和”字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中国人讲究“融和”,追求的是不分彼此,成为家人一般的人际关系。《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兄弟,原本没有血缘关系,因为志同道合而结拜成兄弟,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分彼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然不会结拜,但是会通过请客等方式来表达和对方不分彼此、亲如一家的情意。大家一起吃饭也好,娱乐也罢,开心是最重要的,提钱多伤感情。我的钱不就是你的钱么,谁掏钱还不都是一样么。如果分得那么清楚,你是你的我是我的,那样多生分。所以“融和”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和”的最高境界,请客只是一种手段罢了。
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同样追求“和”,他们追求的是“和谐”。他们喜欢保持一种不远不近、不亲不疏的人际关系。在一群人中,最好能够做到和每个人的距离都是相同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日本人才会感到和谐。如果请客,则会拉近和一部分人的关系,同时必然就疏远另一部分人,这样一来,平衡被打破了,人际关系也就“不和谐”了。因此,日本人不会随便请客。同样,如果你贸然请客,就会让日本人感到十分尴尬,甚至不知道以后应该和你怎样相处下去。
中国人追求“融和”,日本人追求“和谐”,两国人民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同的诠释,因此在对待请客问题上也就截然不同了。前者巧妙地利用请客拉近彼此关系,后者则避免因为请客而造成人际交往中的不便。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文化交流一直未曾中断过。许多的文化习俗是相通的,但是在结账方式这一小小的习惯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开始向西方学习,AA制也可能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意识在支撑,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得出:造成中日两国结账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还是思维意识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恩惠意识的差别,以及对于“和”的理解差异。正是由于这两种心理差异,中国人更钟爱请客,而日本人则钟爱AA制。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交流的不断进行,这种差异也在慢慢变小。“AA制”正慢慢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但是由于思维意识的根深蒂固,“请客”仍然是中国结账方式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王了一.请客.视野,2004.9.
[2]王力.请客.出版参考,2004.32.
[3]王涛.请客吃饭也是革命.百姓,2005.12.
[4]赵晓.流动的请客.视野,2005.12.
[5]易中天.吃出来的血缘.阅读与鉴赏,2008.5.
[6]薛桂谭.日本人的AA制.青年文学家,2009.13.
[7]裴钰.请客吃饭,中国最早的“软实力”.观察与思考,2010.5.
[8]杨通华.“办酒请客”——中国人“关系”的构建并维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
(作者系大连大学日语系09级研究生)
一、恩惠意识的差别
中日两国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恩惠意识,这是造成两国“请客文化”有所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讲究“四两拨千斤”的处事原理,力求在人际交往中以最小的付出来博得最大的收获。中国人认为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网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正如“朝里有人好做官”、“朋友多了好办事”,只要有熟人有关系,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变得很轻松。也就是在这种人际交往的背景下,诞生了中国的请客文化。平时大家在一起吃饭,或者娱乐,哪怕是打车的时候,如果给对方施以小小的恩惠,久而久之,对方就会对自己心存感激并且寻求时机去补偿,这个时候如果有事相求,对方就一定会痛快答应。也就是说,中国人喜欢请客,不单单是因为热情大方,更大的原因是为了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投资。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平时小小的付出可能会变成将来求人办事的大筹码,获得更大的回报。正是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中国人在交往过程中总是争着买单。因为他们争的不是掏钱而是人情。钱多多少少总归是有价的,而人情是无价的,这种交换真的很合算。这样看来,农民工辛苦一年之后回到家乡,大摆筵席招待同乡工友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同乡的工友可能会帮助他们在来年获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所以即使请客花费很大也被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日本人在接受别人的恩惠的时候,表现得要比中国人谨慎得多。所谓“拿人钱财为人消灾”。日本人的性格天生纤细敏感,受人恩惠之后,不免会终日思考应该怎样才能以同等的价值回报给对方才好,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就像《菊与刀》里的描述一样:“要想使一个日本人感到痛苦非常容易,只要给他们东西就可以。他们会始终惦记这件事而痛苦不堪。”所以,因为小小的恩惠而让自己背上“人情债”的包袱,是很不划算的。日本人不喜欢被施以恩惠,为了避免给别人造成困扰,同样也不会轻易给别人恩惠。他们喜欢平等的,没有负担的交往方式——“AA制”。大家在一起享受美好的时光,同时不用担心费用的问题。等到结账的时候,各人负责自己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了。谁也不占便宜,谁也不吃亏,谁也不欠谁的。这样人财两清的支付方式更有利于日本人之间的交往。
恩惠意识的不同,造成了中日两国对待“请客”问题的不同态度。中国人把请客当作筹码,日本人把请客视为负担。因此,两国人民在生活中所采用的支付习惯也就大不一样了。
二、对于“和”的理解差异
人与人的交往,追求一个“和”字。也就是说要和谐、和睦,这样的人际交往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中日两国人民对于同一个“和”字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中国人讲究“融和”,追求的是不分彼此,成为家人一般的人际关系。《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兄弟,原本没有血缘关系,因为志同道合而结拜成兄弟,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分彼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然不会结拜,但是会通过请客等方式来表达和对方不分彼此、亲如一家的情意。大家一起吃饭也好,娱乐也罢,开心是最重要的,提钱多伤感情。我的钱不就是你的钱么,谁掏钱还不都是一样么。如果分得那么清楚,你是你的我是我的,那样多生分。所以“融和”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和”的最高境界,请客只是一种手段罢了。
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同样追求“和”,他们追求的是“和谐”。他们喜欢保持一种不远不近、不亲不疏的人际关系。在一群人中,最好能够做到和每个人的距离都是相同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日本人才会感到和谐。如果请客,则会拉近和一部分人的关系,同时必然就疏远另一部分人,这样一来,平衡被打破了,人际关系也就“不和谐”了。因此,日本人不会随便请客。同样,如果你贸然请客,就会让日本人感到十分尴尬,甚至不知道以后应该和你怎样相处下去。
中国人追求“融和”,日本人追求“和谐”,两国人民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不同的诠释,因此在对待请客问题上也就截然不同了。前者巧妙地利用请客拉近彼此关系,后者则避免因为请客而造成人际交往中的不便。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文化交流一直未曾中断过。许多的文化习俗是相通的,但是在结账方式这一小小的习惯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开始向西方学习,AA制也可能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意识在支撑,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得出:造成中日两国结账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还是思维意识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恩惠意识的差别,以及对于“和”的理解差异。正是由于这两种心理差异,中国人更钟爱请客,而日本人则钟爱AA制。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交流的不断进行,这种差异也在慢慢变小。“AA制”正慢慢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但是由于思维意识的根深蒂固,“请客”仍然是中国结账方式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王了一.请客.视野,2004.9.
[2]王力.请客.出版参考,2004.32.
[3]王涛.请客吃饭也是革命.百姓,2005.12.
[4]赵晓.流动的请客.视野,2005.12.
[5]易中天.吃出来的血缘.阅读与鉴赏,2008.5.
[6]薛桂谭.日本人的AA制.青年文学家,2009.13.
[7]裴钰.请客吃饭,中国最早的“软实力”.观察与思考,2010.5.
[8]杨通华.“办酒请客”——中国人“关系”的构建并维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
(作者系大连大学日语系09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