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不仅与建筑工程质量密切相关,且直接影响企业效益。目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与建筑工程管理发展步伐不相匹配,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现状,探讨了如何提高创新模式管理水平,以期为建筑工程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0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是指在限定资源条件下,一次性完成基本特定功能和目标的整体管理对象,具有目的性、特殊性、投资额与工期限定等特点。随着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建筑企业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若想崭露头角,屹立于行业内,就需要不断突破自我,以创新型管理模式提升建筑质量与管理水平,使企业脱颖而出,实现良好的企业效益[1]。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1.1 加快建筑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建筑企业在把握行业发展契机中迅猛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创新工程管理模式,使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成分和创新成分增加,确保技术设备与管理水平与时俱进。通过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依赖技术与管理的改进,不仅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能降低施工成本,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实现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2 建筑企业科学管理的客观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水平要求随之提升,既往的管理模式已然无法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这无疑制约和限制了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企业以施工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不仅使企业发展与时代发展同步,而且也为企业稳步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条件。
1.3 实现建筑企业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中需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施工人员分配,并制定人员管理方案,通过有效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确保施工效率与管理效益。企业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不仅可明确员工具体权责,确保施工管理科学、有序进行,同时也能激发每位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各项职能,实现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实现。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应用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建筑市场环境竞争激烈,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焦点,而对建筑工程管理意识不足,观念落后,也正因为如此,使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应用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从目前市场现状来看,很多企业依然沿袭既往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工程管理方向不明、组织结构混乱、技术创新力度不足等,导致上级指令难以有效执行、工程质量及效率较为低下、投资控制力度不足、客户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3],严重制约了企业长远发展。此外,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相关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相关的管理经验与技术并不充分,而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学习资源、途径也相对较少,使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创新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3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3.1 调整观念
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管理者需要革新观念,加快思想观念转变,在企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为项目管理创新模式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项目管理者需加强对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重视力度,在妥善处理好多重目标关系,包括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4],在各个目标的确立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其他目标的影响,尽量在目标值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多方面比较分析,实现三大目标的最优化,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完成,让用户满意的同时,也让社会满意,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提供良好的支持氛围。此外,针对不能适应生产活动规律的管理模式,需对生产活动规律和建筑产品特点进行详尽分析,找出欠缺与优势,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管理方案。
3.2 调整组织机构
目前,建筑企业工程管理过程中,其所应用的管理模式较为陈旧,与建筑产品特点和生产活动规律相违背,从而导致工程管理中问题重重。为此,企业要实现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需建立符合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经营特性的组织机构。具体说来,首先,组织机构需符合弹性生产力原则,总承包人的施工远离与作业职能分开,权责明确,用工制度具有弹性;其次,组织机构需符合刚性产业结构原则,企业可以跨地区额经营,并能直接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再次,组织机构需贴近市场特点,因总承包可实现跨地区经营,若应用高度集权管理模式,则使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大为降低,且管理成本也大为增加。因此,在组织机构建设过程中,应以市场要求为向导,权力适当下放到项目部,灵活把握集权与分权,权责明确,建立机动灵活的组织机构,保证工程管理的有序进行,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5]。此外,组织结构需满足降低行政成本需求,可通过剥离义务福利性机构,使其独立经营,自付盈亏,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3.3 创新技术
工程管理创新模式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且愈来愈重要,而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大对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应用,以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加快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一方面,可根据市场确定的产品与工艺,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引进等手段,推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需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技术复合型、技术与管理复合型、技术与经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此外,企业还需积极改善组织结构,加大对青年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使其能够参与到重大工程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提高技术创新人才比重,使企业技术素质与科技素质整体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3.4 企业文化创新
无数的成功企业,从其建立到发展、壮大,无不是在创新中不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而创新根植于企业文化,一个具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涌现出蓬勃生机。企业文化创新需落实到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机制的确立。其中企业文化创新机制应涵盖企业文化目标机制、激励机制与传播机制,并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围绕核心不断引领企业创新,推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落地。
3.5 有效控制
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职能便是控制职能,通过控制职能的发挥,方能确保组织目标与围绕目标拟定的计划最终实现。企业加强项目工程的有效控制,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为此,在对项目工程进行有效控制过程中,应根据事先确立或因发展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出现的偏差及时矫正,避免偏差继续发展。项目工程的有效控制应覆盖事先、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均需充分发挥控制职能,从而为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4 结语
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是建筑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缓解,如何推进创新模式应用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让企业屹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目前工程管理模式老化,使工程管理中的缺陷与问题层出不穷,为此,建筑工程企业应加快观念转变,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资源,推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加强工程项目控制,使企业长远、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辉.论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11,30(9).
[2]张金环.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3]熊利华.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J].科技与生活,2010,4.,
[4]杨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发展分析[J].城市建筑,2014( 6):79.
[5]张明.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措施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4( 5):11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0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是指在限定资源条件下,一次性完成基本特定功能和目标的整体管理对象,具有目的性、特殊性、投资额与工期限定等特点。随着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建筑企业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建筑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若想崭露头角,屹立于行业内,就需要不断突破自我,以创新型管理模式提升建筑质量与管理水平,使企业脱颖而出,实现良好的企业效益[1]。
1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1.1 加快建筑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建筑企业在把握行业发展契机中迅猛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就需要创新工程管理模式,使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成分和创新成分增加,确保技术设备与管理水平与时俱进。通过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依赖技术与管理的改进,不仅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还能降低施工成本,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实现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2 建筑企业科学管理的客观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水平要求随之提升,既往的管理模式已然无法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这无疑制约和限制了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企业以施工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不仅使企业发展与时代发展同步,而且也为企业稳步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条件。
1.3 实现建筑企业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中需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施工人员分配,并制定人员管理方案,通过有效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确保施工效率与管理效益。企业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不仅可明确员工具体权责,确保施工管理科学、有序进行,同时也能激发每位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各项职能,实现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实现。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应用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建筑市场环境竞争激烈,施工技术与工程质量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焦点,而对建筑工程管理意识不足,观念落后,也正因为如此,使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应用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从目前市场现状来看,很多企业依然沿袭既往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工程管理方向不明、组织结构混乱、技术创新力度不足等,导致上级指令难以有效执行、工程质量及效率较为低下、投资控制力度不足、客户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3],严重制约了企业长远发展。此外,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相关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相关的管理经验与技术并不充分,而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学习资源、途径也相对较少,使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创新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3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3.1 调整观念
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管理者需要革新观念,加快思想观念转变,在企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为项目管理创新模式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环境。项目管理者需加强对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重视力度,在妥善处理好多重目标关系,包括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4],在各个目标的确立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其他目标的影响,尽量在目标值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多方面比较分析,实现三大目标的最优化,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完成,让用户满意的同时,也让社会满意,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提供良好的支持氛围。此外,针对不能适应生产活动规律的管理模式,需对生产活动规律和建筑产品特点进行详尽分析,找出欠缺与优势,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管理方案。
3.2 调整组织机构
目前,建筑企业工程管理过程中,其所应用的管理模式较为陈旧,与建筑产品特点和生产活动规律相违背,从而导致工程管理中问题重重。为此,企业要实现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需建立符合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经营特性的组织机构。具体说来,首先,组织机构需符合弹性生产力原则,总承包人的施工远离与作业职能分开,权责明确,用工制度具有弹性;其次,组织机构需符合刚性产业结构原则,企业可以跨地区额经营,并能直接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再次,组织机构需贴近市场特点,因总承包可实现跨地区经营,若应用高度集权管理模式,则使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大为降低,且管理成本也大为增加。因此,在组织机构建设过程中,应以市场要求为向导,权力适当下放到项目部,灵活把握集权与分权,权责明确,建立机动灵活的组织机构,保证工程管理的有序进行,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5]。此外,组织结构需满足降低行政成本需求,可通过剥离义务福利性机构,使其独立经营,自付盈亏,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3.3 创新技术
工程管理创新模式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且愈来愈重要,而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大对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应用,以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加快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一方面,可根据市场确定的产品与工艺,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引进等手段,推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需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技术复合型、技术与管理复合型、技术与经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此外,企业还需积极改善组织结构,加大对青年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使其能够参与到重大工程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提高技术创新人才比重,使企业技术素质与科技素质整体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3.4 企业文化创新
无数的成功企业,从其建立到发展、壮大,无不是在创新中不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而创新根植于企业文化,一个具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涌现出蓬勃生机。企业文化创新需落实到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机制的确立。其中企业文化创新机制应涵盖企业文化目标机制、激励机制与传播机制,并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围绕核心不断引领企业创新,推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落地。
3.5 有效控制
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职能便是控制职能,通过控制职能的发挥,方能确保组织目标与围绕目标拟定的计划最终实现。企业加强项目工程的有效控制,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为此,在对项目工程进行有效控制过程中,应根据事先确立或因发展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出现的偏差及时矫正,避免偏差继续发展。项目工程的有效控制应覆盖事先、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均需充分发挥控制职能,从而为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4 结语
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是建筑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缓解,如何推进创新模式应用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让企业屹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目前工程管理模式老化,使工程管理中的缺陷与问题层出不穷,为此,建筑工程企业应加快观念转变,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资源,推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加强工程项目控制,使企业长远、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辉.论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11,30(9).
[2]张金环.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3]熊利华.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J].科技与生活,2010,4.,
[4]杨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发展分析[J].城市建筑,2014( 6):79.
[5]张明.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措施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4( 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