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月7日下午,工业与信息化部终于向重组后的3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颁发了3G牌照。与其说几度让国人望眼欲穿的3G如约而至,倒不如说是工信部不过是在履行一个流程而已。毕竟,在电信业重组之后,3G格局会是哪般早就大白于天下,牌照的发放仅是时间问题。
谁家会获得哪张3G牌照,这本是意料之中,但国人对3G牌照发放的反应,也在意料之中:除了部分业内人士和媒体大呼3G时代的来临,运营商振臂高呼全力支持3G外,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态度却显得不温不火——这其中相当的原因,虽可以归结为多年的等待与宣传,让大众产生难以回避的审美疲劳,对“3G”变得麻木,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大众是否真的明白3G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我们的眼中,对3G的到来也是一分为二:笑迎3G牌照的发放,但对3G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不妨静观其变为好……
众所周知,3G相比2G最大的改变,便是将移动互联的速度进行了极大的提升,至于基本的语音通话、短信等沟通手段,并无实质性的改变。我们应该注意到,尽管近两年移动互联概念如每日新闻那般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可绝大部分国人使用手机的习惯依然还是集中在语音和短信两方面。也就是说,3G所营造出来移动互联氛围,相对国人来说,更像是一个需要完全重新培养的使用习惯。
在此且不说小小的手机屏幕在体验互联网时与电脑屏幕的天壤之别,仅是一个资费问题就足以让大多数人退避三舍。前不久,中国移动“大幅”下调了GPRS/EDGE上网资费:对于未购买流量套餐的用户,流量的价格从0.03元/KB下降到0.01元/KB。仅从数字来看,高达2/3的降幅对中国移动来说的确惊人,但略放大来看,不过就是将一首MP3(按128kbps码率,4MB大小)的下载费用从120元钱降到了比较“人道”的40元——《新潮电子》的手机编辑,一个月手机会产生近100MB的流量,如果不使用套餐,这种流量所带来的费用几乎是超乎想象的。哪怕我们可以将中国移动这种做法理解成为希望更多用户使用低额套餐来加入移动互联的行列,但要知道,想要让用户产生体验兴趣最好的手段便是没有门坎的免费。难不成还想像PushMail业务那样,仅将3G数据业务以高价先行面向商务用户,最后落得个半死不活,飞信因为免费,中国移动可以迅速抢占IM市场的份额,但为何在最最基础的流量上却还是这般瞻前顾后呢?这些,中国移动只是一个例子罢了,对于其他二位运营商,我们也自然送上同样的疑问和期许。
撇开老生常谈的资费问题,3G终端也同样是个困扰。在3G发牌后仅一周,中国移动便爆出这样的声音:洋品牌,不做TD手机则减少GSM定制。在3G布局的时间和政策上,使用自主标准的中国移动虽然获得了倾斜,可一旦3G进入真刀真枪的竞争阶段,TD终端主要集中在国产品牌手中的现状让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也不得不挠头。面对极为丰富的WCDMA和CDMA2000EV-DO终端,TD-SCDMA产业链上最薄弱的一环难以回避地成为了那块最短的木板,我们只是希望这是一块会自己成长的木板,而不要转化成为那根压垮骆驼的稻草。
不仅仅是上述这些,比如3G时代,互联网内容与服务产业的壮大,特别是内容的导向与健康这种在互联网上早已暴露出的问题,是否会在隐私性更强的手机屏幕上重演?各大运营商都表示要以巨资投入3G,但3G在欧洲早期形成的泡沫,是否也会被有急功近利习惯的中国运营商复制,更何况经营数年后,现下全球的3G运营商还鲜有摘下“赢利”苹果者……
3G发牌了,在这个经济不太景气的岁末年初:3G发牌了,但对于整个3G产业来说,只算是小小的一步;3G发牌了,我们消费者依然可以期许着那个美好的移动互联的未来,至于体验?还是冷静一些,按需、应势而动为好!
谁家会获得哪张3G牌照,这本是意料之中,但国人对3G牌照发放的反应,也在意料之中:除了部分业内人士和媒体大呼3G时代的来临,运营商振臂高呼全力支持3G外,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态度却显得不温不火——这其中相当的原因,虽可以归结为多年的等待与宣传,让大众产生难以回避的审美疲劳,对“3G”变得麻木,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大众是否真的明白3G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我们的眼中,对3G的到来也是一分为二:笑迎3G牌照的发放,但对3G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不妨静观其变为好……
众所周知,3G相比2G最大的改变,便是将移动互联的速度进行了极大的提升,至于基本的语音通话、短信等沟通手段,并无实质性的改变。我们应该注意到,尽管近两年移动互联概念如每日新闻那般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可绝大部分国人使用手机的习惯依然还是集中在语音和短信两方面。也就是说,3G所营造出来移动互联氛围,相对国人来说,更像是一个需要完全重新培养的使用习惯。
在此且不说小小的手机屏幕在体验互联网时与电脑屏幕的天壤之别,仅是一个资费问题就足以让大多数人退避三舍。前不久,中国移动“大幅”下调了GPRS/EDGE上网资费:对于未购买流量套餐的用户,流量的价格从0.03元/KB下降到0.01元/KB。仅从数字来看,高达2/3的降幅对中国移动来说的确惊人,但略放大来看,不过就是将一首MP3(按128kbps码率,4MB大小)的下载费用从120元钱降到了比较“人道”的40元——《新潮电子》的手机编辑,一个月手机会产生近100MB的流量,如果不使用套餐,这种流量所带来的费用几乎是超乎想象的。哪怕我们可以将中国移动这种做法理解成为希望更多用户使用低额套餐来加入移动互联的行列,但要知道,想要让用户产生体验兴趣最好的手段便是没有门坎的免费。难不成还想像PushMail业务那样,仅将3G数据业务以高价先行面向商务用户,最后落得个半死不活,飞信因为免费,中国移动可以迅速抢占IM市场的份额,但为何在最最基础的流量上却还是这般瞻前顾后呢?这些,中国移动只是一个例子罢了,对于其他二位运营商,我们也自然送上同样的疑问和期许。
撇开老生常谈的资费问题,3G终端也同样是个困扰。在3G发牌后仅一周,中国移动便爆出这样的声音:洋品牌,不做TD手机则减少GSM定制。在3G布局的时间和政策上,使用自主标准的中国移动虽然获得了倾斜,可一旦3G进入真刀真枪的竞争阶段,TD终端主要集中在国产品牌手中的现状让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也不得不挠头。面对极为丰富的WCDMA和CDMA2000EV-DO终端,TD-SCDMA产业链上最薄弱的一环难以回避地成为了那块最短的木板,我们只是希望这是一块会自己成长的木板,而不要转化成为那根压垮骆驼的稻草。
不仅仅是上述这些,比如3G时代,互联网内容与服务产业的壮大,特别是内容的导向与健康这种在互联网上早已暴露出的问题,是否会在隐私性更强的手机屏幕上重演?各大运营商都表示要以巨资投入3G,但3G在欧洲早期形成的泡沫,是否也会被有急功近利习惯的中国运营商复制,更何况经营数年后,现下全球的3G运营商还鲜有摘下“赢利”苹果者……
3G发牌了,在这个经济不太景气的岁末年初:3G发牌了,但对于整个3G产业来说,只算是小小的一步;3G发牌了,我们消费者依然可以期许着那个美好的移动互联的未来,至于体验?还是冷静一些,按需、应势而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