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ee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或浅或深的棕黑色斑片为特征的色素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褐斑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基底膜结构受损、血管功能亢进、氧化应激。蛋白基因水平方面发现,黄褐斑皮损中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非编码RNA H19基因显著低表达。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如WNT通路、一氧化氮合酶与核因子κB通路在黄褐斑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另外神经调节也涉及黄褐斑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单纯药物治疗与支架置入术治疗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证据.方法 计算
目的 探讨野菊花注射液用于感染性伤口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切开引流后的感染性伤口患者按照伤口类型、深度面积等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换药,实验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野菊花注射液交替换药,比较两组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结果 实验组愈合时间(18±3.1d)比对照组(20±4.7d)短;换药次数实验组(7.8±3.3d)比对照组(12.1±3.5d)少;(P
银屑病的发病免疫学机制是易感性基因和环境中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激发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交互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固有免疫系统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炎症的启动。固有淋巴样细胞主要包括3大类,其中天然细胞毒性受体阳性的固有淋巴样细胞3在皮肤固有免疫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并产生白细胞介素17和22,其可能与T细胞一起,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英]/Joseph A H…//Metabolism.-2000,49.-858-861rn  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对不改变体重以及改善胰岛素作用的短期运动与空腹血浆瘦素浓度变化的关系。rn  对象与方法 两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转归和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静脉重组组织
[英]/Loon L J C…//Am J Clin Nutr.-2000,72.-96-105rn  已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同时摄入对血浆胰岛素浓度有协同刺激作用,输注游离氨基酸可引起血浆胰岛素浓度显著升高。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遗传、免疫、感染、情绪应激等因素有关。大部分银屑病患者常合并焦虑、抑郁、失眠等情绪应激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应激也通过可能的机制(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加重银屑病。情绪应激与银屑病的相关已得到广泛关注,了解情绪应激,包括抑郁症、焦虑、生活事件或工作压力和睡眠问题等与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银屑病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本病多发于青少年男性,有明显的家族积聚性.本病晚期导致脊柱僵硬、驼背,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型强直,造成残疾〔1〕。
[英]/Lindsay R…//Diabetes.-2000,49.-445-449rn  最近研究证实,低体重儿与今后发展为糖尿病有关。一种假设认为是由于宫内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母亲营养不良的作用。另一种假
目的 探讨rs1212234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及其主要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来自中国汉族人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法检测rs1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