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观培养研究报告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j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综述立足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培养,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分析,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整个德育中的地位,以及对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观缺失原因的分析,找准症结,提出一些优化和提高大学生自觉塑造和培养职业道德观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道德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非常特殊,既不可或缺,又曾一度边缘化。因而,对于这一教育内容的反思,尤其是与现代经济社会下的政治体制、文化思潮、社会结构变化的对接和融合,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基本思路。因此本研究综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的。
  二、研究意义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避免的要集中涉及到职业道德观的塑造和培养。尤其是在当下,市场经济体制成熟,市场竞争激烈,人力资源成为当前最宝贵也是最泛滥的资源,高校产业化和扩招所带来的大学生结构性就业失衡,使得就业和职业道德瞬间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备受关注的主题。而受到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有强烈的就业动机而并无明确而健康的职业道德观架构,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群体就业动机偏颇,就业路线复杂而轻率,从而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稳定和高校就业率绩效管理。因此本研究就需要在这个意义上整理当前国内相关研究的成果,梳理出主要的理论依据和线索,将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观建设所涉及的大量理论范畴进行归类从而方便系统分析和得出结论。
  三、研究现状
   (一)科学劳动观——理论起点。
   涉及的职业道德观的理论起点,也就是科学劳动观的研究。因为职业一说是现代语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熟之后在中国集中形成的一种概念内涵,而比这个语境更为广大的劳动。因而,对劳动观念的科学研究,是本研究综述的理论起点和支点。
   1、基本内涵。所谓科学劳动观,就是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能够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的根本的劳动态度和思想认识。对科学劳动观的这种界定,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对其本质内涵的认识。这一内涵有三个基本层次:其一,科学劳动观是体现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要求的劳动观念。体现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要求的科学劳动观,实际上就是始终占人类社会绝对多数的劳动者阶级的劳动观;其二,科学劳动观是从现实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出发形成的劳动观念。以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科学劳动观既是认识现实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的结果,又是进一步认识的前提;其三,科学劳动观是体现劳动自身发展变化特征的劳动观念。劳动观作为对现实劳动状况的本质性认识和概括性反映,必然要从根源上认识两类劳动条件、尤其是人的条件在劳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刘炯燎,2010)
   2、劳动观是现代职业观的基础。这一观点体现了本研究对科学劳动观的理论起点地位的认同。首先,科学劳动观是形成职业道德意识的思想观念基础。体现社会主义科学劳动观的职业道德思想,是一种倡导无私的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忘我工作的崇高道德境界的先进道德。这一职业道德思想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就是工人阶级代表劳动者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后,使劳动者的劳动第一次成为是真正为自己进行的劳动,敬业就是对劳动、劳动创造和劳动贡献的充分肯定,从而也就是对劳动者自己、对创造历史的主体、对劳动创造历史的贡献的尊重;其次,科学劳动观还是职业道德行为评价中善恶标准确定的基础。这一职业道德行为评价的善恶标准显然是以科学劳动观为基础确定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原则,都需要在人的职业活动中、在诚实劳动和劳动奉献中体现出来,脱离社会主义劳动实践和反映这一实践的科学劳动观,就无法对人们的职业行为进行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本质要求的善恶评价从而也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对社会劳动和职业活动的规范与调节;最后,科学劳动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则反映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要求的思想认识基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其根本要求就是在强调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辩证统一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相互关系,要求职业活动主体必须按照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先后顺序来处理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际上仍然是体现社会主义劳动性质和要求的劳动关系。职业道德规范作为道德原则的具体化,既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评价劳动者及其职业活动善恶的标准。不同的行业、职业中的劳动,具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刘永佶,2005)
   科学劳动观作为职业观的科学基础和认知前提,从基本框架上定位了职业作为一种现代劳动载体对于人与社会及其资源互动的塑造模式。而职业道德观则作为一种更为上层的价值形态,更是要植根于这一理论基石,从而在认知上和培养模式定位上不偏离基本方向而显得扎实。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多且成系统,观点新颖且论据充足,往往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定性定量分析结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现代经济社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同时还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观念养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准。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和研发等专业人才的场所,因而高校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大学生,并使学生成为既是“有用的工具”,又是“和谐发展的人”,已经成为衡量高等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道德观培养的不良现状也相当尤甚。
   1、急功近利,个人利益至上。受市场经济体制成熟运营及其市场逻辑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动机中很大程度上占据着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思想,甚至是拜金主义。如有些大学生为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或者一线城市工作,不顾自己的专业背景,几千人扎堆去竞争一些根本不需要大学生来胜任的工作。因此,工作地点、收入等因素在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他们过分关注自身利益,却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极少考虑回报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似乎工作待遇已经成为衡量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发展前景、社会贡献和个人价值实现等方面都逐步被规避和忽略,因而造成了大学生职业道德观呈现出了急功近利的个人主义倾向。
   2、缺乏敬业精神和职业恒心。当代大学生的浮躁情绪已经越来越影响到其就业和执业心理上了。这使得他们严重缺乏敬业精神,往往玩世不恭,得过且过,没有力争上游、精益求精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更缺乏吃苦和创业精神,往往安于现状,坐享其成,成天梦想一夜暴富,而把当下的平庸归结为社会的责任。2004年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60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一位的是“敬业精神”,可是,这一点却被用人单位视为是当今大学生最欠缺的。而这个数据指标到了2009年仍然是高居榜首,且愈演愈烈,这表明,加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工作态度、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3、诚信缺失,轻率对待劳动合同。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观缺位的最明确表现就是对工作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始终视之为临时任务而不认真对待,因而很轻率的对待劳动合同,轻易毁约,诚信大打折扣。如有些学生为了达到被录用的目的,在个人简历中随意更改学业成绩,伪造各种获奖证书,用虚假材料博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许多学生和用人单位签约后,发现有待遇更好、环境更优的就业机会就毫不犹豫地与已签约单位毁约,甚至有些已经到岗工作的学生,不顾单位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不考虑可能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损失和麻烦,竟然扔下手中的工作“跳槽”,不辞而别,缺乏应有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当然,这也与当下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管理的倾向性有关。很多高校为了招生,就必须要提高就业率,而就业率就需要大学毕业生提交哪怕是毫无保证的临时的合同,否则会以对学生学位和毕业来做抵押。在这种不良倾向性的指导下,大学生更不会以认真踏实的心态对待就业和职业。(李凤云,2009)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观现状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而相关研究也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倾向,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这些倾向背后的经济、社会和管理的原因。
   (三)职业道德观培养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不再代表高知高能的社会宠儿,在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之时,人人平等,毫无优势可言,毕业生要成为受各个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体系。当代高校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科学知识、专业技能教育一起抓。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一些大学生对加强自我职业道德教育也不以为然,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在大学生的择业观上,他们往往对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薪金丰厚的工作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这导致在就业市场中一些岗位趋之若鹜,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刘卫琴,2006)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观教育和培养是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上位空间。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观培养的路径研究。
   1、充分发挥“两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两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最基础最主流的公共课资源,也是最具指导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使职业道德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信念。为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应大胆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当前最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一些影像资料,再现现实生活中鲜活、生动的人物、事件,启发学生用所学的道德理论去独立分析和判断。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李凤云,2009)两课教学如果能够灵活深入的融入职业道德观的培养思路,一方面为两课教学注入了大学生普遍欢迎的新鲜血液,一方面也将职业道德观建设和培养置入一个宏大而主流的教育体系之中而倍受重视。
   2、抓好新生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教育。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工作业绩的向往与追求,是对未来工作价值目标的设想。职业理想是一个人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的动力因素。新生入学初期,对陌生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学校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展、实验室、专业教室、实习基地、优秀毕业生事迹展,让他们了解学校概况,了解各专业培养目标,了解各专业的优势地位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一定可以大有作为,从而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刘卫琴,2006)职业规划是职业道德观培养的最实际、最具可操作性的教育手段,是实实在在落实到行动上的教育管理模式,因此可以作为经验而广泛推广。
   3、加强师德教育,共建良好师生关系。为人师表,说明了师德的重要意义。有道德模范作用的教师,必须要起到表率作用。他们的品德修养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日常的教学、服务和管理活动对学生都有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他们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作用,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表率作用和潜耳濡目染的影响。因此,学校应特别重视加强师德校风建设,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的事迹并将之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习氛围。(桂溪涓,2010)
  四、结论
   我国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必要性和缺失原因方面的研究,然而在应用对策方面则相对薄弱,这也反映了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新属性,这也为今后高等教育管理创新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业务的妥善完成和科学指导提出了启示。
   (作者: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邓小平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参考文献:
  [1]吕一中.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肖平 张国仲.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调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杜新安.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探析.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钱矛锐.市场竞争大趋势下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国市场,2007(9).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评教是学校考察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态度等方面能力的一个常用手段。要想达到评价的目的,就需要注重评价整个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民主性。本文对完善学生评教体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学生评教 教育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在构成学校的所有要素中,教师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好学校,校长是中心;教好学生,教师是中心。学校教师队伍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
农业经济的持续不断快速发展,有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对有机农产品品牌化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还存在认证队伍体系不健全、有机农产品生产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性社会问题,也是摆在众多父母面前的家庭难题,影响着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甚至民族的兴衰,与毒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并称为人类社会
期刊
教育经济学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地区间(尤为突出的是城市与乡村间)义务教育发展规模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呈缩小趋势,但是用来反映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生均经费绝对差异与相
期刊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个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
期刊
“爆款口红,多个色号,人肉背回”“经典款包包,特价秒杀”……这年头,谁的圈子里没有幾个做代购的朋友?他们频繁更新着朋友圈里的代购信息,偶尔发发机票和国外的风景,证明所卖产品确实货真价实。不过前段时间,“国庆期间浦东机场‘血洗’代购”“代购凉了、中产慌了”等新闻频频爆出,着实把代购们打个措手不及。  5000元  对于此事引发的舆论震荡,上海海关及有关部门迅速进行了澄清:不存在某一段时间的“严查”,
期刊
清朝末年,在中国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民主宪政成为各派有识之士的共同的制度选择与设计,所不同的是立宪派主张以君主立宪制度代替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此却十
韩国有不少艺术馆,大多设在剧院、音乐厅和舞剧院附近,其中,一部分最大的展览馆一般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办的。虽然展览馆集中在首都汉城,但是韩国各地的道(相当于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