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能、健康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极不平衡的现象。目前非常有必要对学生健康体质下降现象做出运动干预,并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当中加以强化推广。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体质运动干预指标简便易行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57
中学生健康体质是指中学生的身体健康质量,是学生在受遗传基因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外形、生理结构功能以及自身的心理状态,常用体能、健康素质,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等多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近年学生健康体质普查数据表现出,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能、健康素质等方面表现极不平衡。学生的BMI值不合格率呈现略增趋势,过度肥胖增多,肺活量体重比的健康数据水平也在下降,学生参加每年的健康体质测试达标率不容乐观。特别是进入21世纪,BMI为过度肥胖比例不断攀升,尤其是一些老年性疾病(因营养过剩,缺乏运动,身体肥胖引起,如“三高”),正呈低龄化趋势发展。中青年患病比例增加,患病时间提前。目前中学生的健康体质问题现状已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2007年以来全国大中小学,推广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使85%以上的学校能够每年对中学生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体质测试,并建立国家数据库上传数据比对监督。长期以来,中学生健康体质探究主要表现出对健康体质现状分析多,而真正运动干预,解决改善的探究少。虽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可由于体育活动经费,体育师资力量,体育器材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效果不太明显。目前积极寻求一套易操作,又高效的学校体育方案迫在眉睫。本文专门针对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对山西长治县职业高中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学生体能下降的基础上提出对策。
一、抽验目标与抽验方法
抽验目标:
我校长治县职业高中高一、高二、高三学生为抽验目标, 针对三个分别为17、18、19岁年龄段的我校高中生,共计150人,任意抽样6个班的健康个体(指不伤残,能正常参加常规体育教学)。
研究方法:
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研究成果
造成学生体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1. 运动时间不足
2.体育师资水平及场地器材的限制,导致体育运动负荷不够,运动内容单调,单纯选择往返跑、徒手操、简单游戏等,甚至是“体育课堂一颗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纯粹是“放羊式”教学,体育课在组织及效果方面差强人意。
3.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淡薄,怕脏,怕累,缺乏主动锻炼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成果分析
1. 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随着县城的常住人口增加,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我校的教育资源更趋于紧张,随着近年来学校的扩招,原来的运动场地面积,质量都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活动要求,有时体育课多班级交叉,场地和器材更明显感到不够用。
2. 场地缺少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新课改后,体育增加了课时,但体育课只有课堂的45分钟教学,却没有课外的延伸。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涉及安全责任,教师安排,教务处督查,领导分管,现实却又没有具体的分管部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成绩。
3.由于缺乏高考指挥棒的引领,学校家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生的大多精力用于各种各样的报班补课,经常晚睡早起,睡眠时间根本得不到保证。统计下来,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用于锻炼的时间日趋减少。
4.教学内容单调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读。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让许多体育教师上课随心所欲,放羊式自由活动,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让学生觉得体育课没意思,缺乏主动性,有的干脆对体育课产生厌倦。
5.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各种新情况不断出现,人们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已保障形成健康的素质,而不应该因为观念陈旧,锻炼的主动性不强,对体育的需要仅仅是停留在精神或感官的满足上。科学研究证实,身体活动不足或久坐的生活方式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并加速人体的退化,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生理疾病。
同时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增强心理健康,改善情绪状态,完善个体心理品质。据这次我校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体育意识支配下的体育行为,如被动锻炼型、消极参与型居然占总人数的70%。(详见下表)
体育意识支配下体育行为调查结果
类型比例类型
主动锻炼型30%1.喜欢锻炼。有一两项擅长体育项目10%2.丰富的业余活动 50%3.体育可促进学习、生活35%4.对运动有科学理性的判断5%
被动锻炼型65%1.对体育缺少更高层次的认识,误认为运动只是休闲,观看比赛比自身主动体会更有趣。2.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也可以主动参加运动。
消极参与型5%1.怕吃苦,怕受累,怕流汗弄脏衣物。2.对运动缺少必要了解。
三、调查结果与意见
(一)教育系统各部门领导责任到人,努力抓好每生每天的阳光1小时体育运动。
(二)加大资金投入,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同时,多方面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体育运动做好充足的物质保证。
(三) 体育与健康老师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包括对体育运动的指导和组织协调,所以教育系统需扩大对体育与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与考核,使之真正符合新時代的要求。
(四)保持适宜的运动强度。运动负荷保持中等水平,参与测试的学生能够体能测试达标,日常自我监督评价良好。
(五)合理锻炼内容:由于资金、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等诸多问题,体育课以及业余体育锻炼不宜选择复杂或需要较多老师指导的体育内容,如乒乓球、篮球、排球等需要一定运动技能的项目,这些项目一是复杂,二是对健康体质的增进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应该选择简便易行,便于学生开展,且对场地,器材依赖度不高的运动项目和形式。另外业余锻炼时还可以选择适合个人参加的项目,如跑步、自行车、登楼等,这些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较强。
总而言之,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还是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的社会问题,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关注国民健康。为了应对人类健康面临的新威胁,必须从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体育教育网络,真正实现运动干预,增强学生体质,为我国实现新时代的复兴梦提供合格的参与者。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体质运动干预指标简便易行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57
中学生健康体质是指中学生的身体健康质量,是学生在受遗传基因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外形、生理结构功能以及自身的心理状态,常用体能、健康素质,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等多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近年学生健康体质普查数据表现出,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能、健康素质等方面表现极不平衡。学生的BMI值不合格率呈现略增趋势,过度肥胖增多,肺活量体重比的健康数据水平也在下降,学生参加每年的健康体质测试达标率不容乐观。特别是进入21世纪,BMI为过度肥胖比例不断攀升,尤其是一些老年性疾病(因营养过剩,缺乏运动,身体肥胖引起,如“三高”),正呈低龄化趋势发展。中青年患病比例增加,患病时间提前。目前中学生的健康体质问题现状已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2007年以来全国大中小学,推广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使85%以上的学校能够每年对中学生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体质测试,并建立国家数据库上传数据比对监督。长期以来,中学生健康体质探究主要表现出对健康体质现状分析多,而真正运动干预,解决改善的探究少。虽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可由于体育活动经费,体育师资力量,体育器材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效果不太明显。目前积极寻求一套易操作,又高效的学校体育方案迫在眉睫。本文专门针对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对山西长治县职业高中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学生体能下降的基础上提出对策。
一、抽验目标与抽验方法
抽验目标:
我校长治县职业高中高一、高二、高三学生为抽验目标, 针对三个分别为17、18、19岁年龄段的我校高中生,共计150人,任意抽样6个班的健康个体(指不伤残,能正常参加常规体育教学)。
研究方法:
测量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研究成果
造成学生体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1. 运动时间不足
2.体育师资水平及场地器材的限制,导致体育运动负荷不够,运动内容单调,单纯选择往返跑、徒手操、简单游戏等,甚至是“体育课堂一颗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纯粹是“放羊式”教学,体育课在组织及效果方面差强人意。
3.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淡薄,怕脏,怕累,缺乏主动锻炼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成果分析
1. 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随着县城的常住人口增加,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我校的教育资源更趋于紧张,随着近年来学校的扩招,原来的运动场地面积,质量都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活动要求,有时体育课多班级交叉,场地和器材更明显感到不够用。
2. 场地缺少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新课改后,体育增加了课时,但体育课只有课堂的45分钟教学,却没有课外的延伸。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涉及安全责任,教师安排,教务处督查,领导分管,现实却又没有具体的分管部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成绩。
3.由于缺乏高考指挥棒的引领,学校家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生的大多精力用于各种各样的报班补课,经常晚睡早起,睡眠时间根本得不到保证。统计下来,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用于锻炼的时间日趋减少。
4.教学内容单调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读。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让许多体育教师上课随心所欲,放羊式自由活动,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让学生觉得体育课没意思,缺乏主动性,有的干脆对体育课产生厌倦。
5.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各种新情况不断出现,人们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已保障形成健康的素质,而不应该因为观念陈旧,锻炼的主动性不强,对体育的需要仅仅是停留在精神或感官的满足上。科学研究证实,身体活动不足或久坐的生活方式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并加速人体的退化,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预防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生理疾病。
同时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增强心理健康,改善情绪状态,完善个体心理品质。据这次我校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体育意识支配下的体育行为,如被动锻炼型、消极参与型居然占总人数的70%。(详见下表)
体育意识支配下体育行为调查结果
类型比例类型
主动锻炼型30%1.喜欢锻炼。有一两项擅长体育项目10%2.丰富的业余活动 50%3.体育可促进学习、生活35%4.对运动有科学理性的判断5%
被动锻炼型65%1.对体育缺少更高层次的认识,误认为运动只是休闲,观看比赛比自身主动体会更有趣。2.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也可以主动参加运动。
消极参与型5%1.怕吃苦,怕受累,怕流汗弄脏衣物。2.对运动缺少必要了解。
三、调查结果与意见
(一)教育系统各部门领导责任到人,努力抓好每生每天的阳光1小时体育运动。
(二)加大资金投入,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同时,多方面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体育运动做好充足的物质保证。
(三) 体育与健康老师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包括对体育运动的指导和组织协调,所以教育系统需扩大对体育与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与考核,使之真正符合新時代的要求。
(四)保持适宜的运动强度。运动负荷保持中等水平,参与测试的学生能够体能测试达标,日常自我监督评价良好。
(五)合理锻炼内容:由于资金、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等诸多问题,体育课以及业余体育锻炼不宜选择复杂或需要较多老师指导的体育内容,如乒乓球、篮球、排球等需要一定运动技能的项目,这些项目一是复杂,二是对健康体质的增进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应该选择简便易行,便于学生开展,且对场地,器材依赖度不高的运动项目和形式。另外业余锻炼时还可以选择适合个人参加的项目,如跑步、自行车、登楼等,这些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较强。
总而言之,健康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还是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的社会问题,各国政府越来越多地关注国民健康。为了应对人类健康面临的新威胁,必须从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体育教育网络,真正实现运动干预,增强学生体质,为我国实现新时代的复兴梦提供合格的参与者。
(责任编辑韦淑红)